基于FMEA模式护理干预对ICU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
2021-06-30袁亚萍顾晓妹魏明明蒋翠兰蔡晓旭刘小丽
袁亚萍,顾晓妹,魏明明,蒋翠兰,蔡晓旭,刘小丽
(如皋博爱医院,江苏226500)
呼吸衰竭是ICU常见疾病,患者合并不同程度的肺部感染,发生肺部感染的概率随着抢救次数的增加而升高。机械通气呼吸支持会增加肺炎的发生率。肺炎可延长住院时间,降低抢救成功率,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1]。相关研究表明,有效的护理能提高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效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成本。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l and effert analysis,FMEA)是较新颖的前瞻性护理评估模式,适合对有风险的护理流程进行检验[2]。本文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ICU接受治疗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50例,就基于FMEA模式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ICU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龄25~79岁,平均52.01±2.79岁;基础疾病:急性中毒3例,晚期肿瘤2例,脑血管意外6例,感染性休克8例,多发外伤6例。对照组男性11例,女性14例;年龄28~77岁,平均51.75±3.46岁;基础疾病:急性中毒2例,晚期肿瘤2例,脑血管意外6例,感染性休克6例,多发外伤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入标准:(1)符合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诊断标准;(2)年龄18~80岁。排除标准:认知功能障碍或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本研究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ICU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FMEA模式的护理干预,操作如下:(1)建立FMEA护理管理小组:组长由科室护士长担任,组员为高年资的护理人员,所有成员均接受FMEA相关知识系统培训并通过考核。(2)制定护理流程图:所有护理人员参与流程图绘制,分为适应证评估、插管前护理、插管中护理及插管后护理4个主流程和19个子流程。(3)潜在失效因子分析:FMEA护理小组所有成员共同寻找失效原因与模式,通过头脑风暴法对护理流程进行失效分析,计算每一个风险系数(RPN)。小组成员独立对风险系数进行评分,最终结果为平均值。(4)护理预防与改进方法:根据RPN评定结果确定修改的轻重缓急程度。RPN评分最高的失效模式最需要修改,评分最低的失效模式对护理效果影响最小,可在最后考虑修改,处于中间评分数值的失效模式也应及时改进。最终根据对5个失效模式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制定改善措施,见表1。风险评估需要遵循3个评估标准:严重度(S):失效影响的严重度;频度(O):失效起因的发生频率;探测度(D):失效起因和(或)失效模式的探测度。评级结果使用1~10表示,10代表最高风险。(5)方案实施:推行规范的护理流程,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参考重症肺炎预防与控制指南,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标准化护理流程。
1.3 观察指标 (1)护理效果[3]:治愈:患者肺炎体征与症状完全消失,体征与症状积分减少≥95%;显效:患者肺炎体征与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体征与症状积分减少70%~95%;有效:患者肺炎体征与症状有所改善,体征与症状积分减少30%~70%;无效:患者肺炎体征与症状并未得到改善,体征与症状积分较减少<30%。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CRP、PCT水平、动脉血PaCO2、PaO2值。(3)比较两组患者恶心、呕吐、感染、发热等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率表示,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护理模式中高危风险因素比较
2 结 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血清CRP、PCT水平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CRP、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CRP、PCT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CRP、PCT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血清CRP、PCT水平比较
2.2 两组护理前后动脉血PaCO2、PaO2值比较 护理前两组患者动脉血PaCO2、PaO2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0,P<0.05)。见表4。
表3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PaCO2、PaO2水平比较 mmHg
表4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例(%)
2.4 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0,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例(%)
3 讨 论
ICU呼吸衰竭合并重症肺炎患者一般住院时间较长,若得不到有效治疗,患者的生命将受到威胁,甚至于死亡[4]。患者普遍年龄较大,呼吸系统功能与解剖结构的改变影响正常的防御和免疫功能,且大部分患者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因此有效护理对提高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生存率有重要意义[5-7]。
基于FMEA模式的护理适合对有风险的护理流程进行检验,能及时找出失败因子并进行矫正,有效防患于未然,主要步骤为建立FMEA团队、确定护理主题、设计护理流程、分析危害因素、拟定行动计划、评定管理结果6个方面[8-10]。
CRP是一种炎症反应急性期标志物,常在细菌或病毒感染时迅速上升,是反映机体炎症状态的灵敏指标[11-12]。PCT是一种蛋白质,当机体发生严重感染与多脏器功能衰竭时血清PCT水平异常上升,能有效反映机体感染的严重程度[13]。本研究结果显示,基于FMEA模式护理干预的患者血清CRP、PCT水平均明显低于ICU常规护理的患者。呼吸衰竭合并重症肺炎的患者通常难以经口进食,口咽处细菌容易繁殖积聚,导致感染发生率明显增高。定期使用氯已定对患者口腔进行清理能够有效清除定植菌,且通过强调护理人员的手卫生,有效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14-16]。
本研究结果显示,基于FMEA模式护理干预的患者PaCO2明显低于常规护理患者,PaO2明显高于常规护理患者,疗效明显高于常规护理患者。由于基于FMEA模式的护理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类,避免失效模式产生不良结果,量化潜在风险,实现对核心内容的改进与标准化管理,从而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此外,基于FMEA模式护理干预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ICU常规护理患者,这可能是由于基于FMEA模式护理干预能及时发现高危风险因素并及时给予纠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