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省通道县黄垢矿区金成矿地质条件与找矿潜力分析

2021-06-30

世界有色金属 2021年7期
关键词:砂质石英砂矿脉

张 哲

(湖南省核工业地质局三〇一大队,湖南 长沙 410011)

1 地质背景

矿区大地构造位于羌塘—扬子—华南板块(Ⅳ)扬子陆块(Ⅳ-4)雪峰构造带(Ⅳ-4-9)雪峰冲断带(Ⅳ-4-9-3)上的靖州—会同古台拗、安化—黎平断裂带南东侧的华南褶皱带,区内华夏系和新华夏系构造发育,构造线总体走向北东30°左右,断裂和褶皱构造多依此方向展布。其中新元古界板溪群地层在矿区出露最为广泛,且漠滨组是区域上金矿赋存的主要层位。

2 矿区地质特征

2.1 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板溪群漠滨组和震旦系江口组。

漠滨组下段(Pt3bnmb1):灰绿色、灰白色中厚层状中-细粒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变质长石石英杂砂岩夹粉砂质板岩,岩石变余砂质结构,层状构造,岩石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矿区内该组地层与震旦系下统江口组下段(Z1j1)断层接触。

震旦系下统江口组下段(Z1j1):灰绿色、黄绿色含砾砂质板岩、含砾长石石英杂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砂质板岩,岩石变余砂质结构,层状构造;其主要成分为变晶石英粉砂屑、云母、石英等。

江口组上段(Z1j2):灰绿色长石石英砂岩夹板岩,局部夹含砾石英杂砂岩,岩石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等组成,含少量铁质物,矿区内该层出露地段与板溪群漠滨组下段(Pt3bnmb1)断层接触。

2.1.1 区域性构造

矿区位于鹅公岭背斜的北西翼,组成地层为板溪群,地层表现单斜,走向北东,倾向北西,其褶皱轴向与岩层走向一致,为北东向。区域性断层寨牙断裂F1从矿区东部穿过,受其影响,下盘板溪群漠滨组下段(Pt3bnmb1)走向NE,倾向NW;上盘震旦系江口组(Z1j)走向NE,倾向SE。

表1 黄垢矿区化探Au-As-Sb综合异常对照表

2.1.2 矿区次级构造破碎带

受区域性断裂影响,矿区共发现7条次级派生硅化破碎带,均产于板溪群漠滨组下段。其中主要含矿构造叙述如下:

F101为一压扭性断层,地表出露长约1.5km,宽5.0m~15.0m,倾向SE,倾角45°~75°。其下盘围岩为灰色中厚层变质石英砂岩,浅部褪色化。上盘围岩为浅灰绿色薄层粉砂质板岩,局部千枚岩化。破碎带至少经历了两次构造作用,充填倾向NW和SE两组石英脉,在晚期的断裂面内侧,普遍见到碎裂石英角砾充填,有大量黑色铁锰质,是区内主要含矿构造。

F105平行于F101北东向展布。地表出露长约0.7km,宽约3m~5m,倾向SE,倾角55°~80°。破碎带内充填石英脉及碎裂变质石英砂岩,脉体宽20cm~30cm,少量构造角砾岩,普遍见到碎裂石英角砾充填,硅质胶结,有大量黑色铁锰质。石英晶洞发育,褐铁矿充填。蚀变主要有赤铁矿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硅化、绢云母化等。两侧岩性为灰色中厚层变质石英砂岩,褪色化明显,细晶黄铁矿发育,是矿区主要含矿构造。

2.2 地球化学特征

矿区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共圈出综合异常晕6个,其中AS-1、AS-2、AS-3、AS-4为 甲 类 矿 致 异 常,AS-5、AS-6为乙类构造异常(图1)。经验证,已有矿脉与综合异常晕套合性较好。

图1 黄垢矿区地质略图

2.3 金矿化特征

2.3.1 矿脉特征

矿区矿脉均赋存于走向NE、NEE,倾向SE的破碎带内,其产状与破碎带产状基本一致。倾向82°~176°,倾角40°~86°。矿脉出露宽0.3m~3m不等,延伸一般200m,最长700m。矿脉走向上存在尖灭再现、雁列展布等特征,倾向上多未控制。Au品位一般0.1×10-6-15.0×10-6,最高26.9×10-6。

2.3.2 矿石类型及矿石质量

矿区矿石类型主要为石英脉型,其次为碎裂蚀变岩型。

矿石矿物组合比较简单。金属矿物有自然金、黄铁矿及少量的方铅矿、黄铜矿等。非金属矿物有石英、绢云母、绿泥石等。矿脉中有用元素为金,其它元素含量较低。

3 金矿化控矿地质特征

金成矿与地层关系密切,矿区发现的含金石英脉主要出露在板溪群漠滨组下段,岩性主要为灰—灰绿色厚层变质石英杂砂岩,区域上89%的金矿床(点)产于板溪群漠滨组。矿区内含金石英脉一般都出露在厚层变质石英砂岩和薄层砂质板岩接触部位。脉体出露于变质砂岩中时金含量相对高。

与热液关系密切,破碎带内富金部位一般都有倾向NW和SE的2组石英脉体交错穿插,至少有2期脉体活动。含金变质热液在构造运动等作用下,运移到破碎带、断层、裂隙等成矿有利部位,发生充填交代作用,含金热液中的成矿物质沉淀析出而形成金矿床。并经历了后期构造运动或热液脉体二次活化的改造富集成矿。

4 找矿潜力分析

矿区位于雪峰弧形带西南段,区域上褶皱和脆—韧性断裂发育,为热液活动及矿质沉淀提供了有利的构造空间。矿区内主要岩性为砂质板岩及变质石英砂岩,劈理和节理等裂隙发育,岩石易发生层间破碎、滑动,也能提供导矿和容矿空间。区内硅化发育,岩石脆性更高,使得裂隙发育,易于矿物质富集[1-4]。

通过地表及钻孔取样分析仍然取得了不少新的认识,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未进行系统研究。矿脉露头较差,存在尖灭再现、雁列展布等特征。

宏观上石英脉含硫化物,简单淘洗也能看到自然金,但化学分析总是金含量偏低,根据经验应是明金效应所致,即金分布不均匀,也可能由于缩分过程中丢失了有金的部分。至于深部是否有岩浆热液的参与,亦或存在深大断裂,地表的次级脉体为其雏形?关于成因探讨方面等还需进一步综合研究,获得更多的佐证资料。总体来说黄垢矿区有好的成矿前景,是个比较有潜力的金矿地。

猜你喜欢

砂质石英砂矿脉
渗漏是三峡库区砂质土橘园氮磷流失的主要途径*
砂质潮土施用改良剂对土壤动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不同成因砂质黄土物理力学特性和湿陷性评价研究
江湖:非虚构写作的新“矿脉”
构造叠加晕法在深部找矿中的应用——以河南小秦岭杨砦峪金矿床S60号矿脉为例
玲珑金矿田煌斑岩与矿脉关系的探索及应用
鸣律
在生活的“矿脉”里“淘宝掘金”
面向协同、互联和智能出行:V2X的挑战和经验
五水偏硅酸钠生产方法的部分工艺设备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