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村镇银行风险管控现状与建议措施
2021-06-30陈佳琦张晨光
陈佳琦 张晨光
(河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0)
随着我国城乡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金融服务的水平越来越无法满足农民的需求。村镇银行的建立则有效填补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空白,为所在区域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增加了对农村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但是村镇银行的风险管控机制尚不成熟,存在很多深层次的困难与问题。因此,建立村镇银行风险管控体系,是推动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以河北省村镇银行发展为例进行分析,提出针对当前风险管控的可行性建议,以期推动村镇银行的长远发展。
一、河北省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1.河北省村镇银行总行布局现状
自2008年河北省第一家村镇银行——张北信达村镇银行成立以来,至今村镇银行在河北省县域及农村建立、成长,在河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服务农户和小微企业的金融主力军。截至2019年年底,河北省共有村镇银行总行108家,村镇银行的县(市)覆盖率达到近80%。
由图1可以看出,河北省村镇银行总数逐年上升,增长数量呈现上升到减缓再到上升又减缓的趋势,其中2013年和2017年增幅最大,分别是21家和24家。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发展普惠金融等政策在农业领域落实的结果;2017年提出要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支持村镇银行服务“三农”的重大方针政策,使得村镇银行总行数量出现了2008年以来增幅最大的一年。总体来看,在国家支持政策与当前河北省农村发展现状下,河北省对村镇银行的建设越来越重视,数量越来越多,有效促进了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
图1 2008年~2019年河北省村镇银行总数及增长数
由图2可以看出,截至2018年年底村镇银行已在河北省各地实现广泛分布。其中保定的村镇银行总数最多,有15家,占比14%;其次是沧州,有13家,占比为12%;石家庄有12家,占比是11%;廊坊有11家,占比为10%;邯郸、张家口和衡水村镇银行总数相同,均为10家,占比为10%;秦皇岛村镇银行总行数最少,仅有4家,占比4%。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普遍村镇银行总数较高,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设立村镇银行的积极性不高。虽然张家口也属于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但由于第一家村镇银行在张家口建立,因此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张家口建立村镇银行的动力。而秦皇岛属于沿海港口城市,更倾向于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对于建立村镇银行的需求不大,因此村镇银行数量也最少。
图2 河北省村镇银行总行区域分布情况
由表1可以看出,全国与河北省村镇银行的资产、负债规模呈现稳步增长,服务县域经济能力持续增强。2018年年初全国村镇银行资产总额约为14000亿元,年末增长至15100亿元,增加比率约为7.9%;其中贷款总额从8156亿元增加至9400亿元,增长比率高达约15.25%。2018年年末河北省村镇银行资产总额高达约448亿元,约占全国村镇银行资产总额的3%,且比2018年年初增加了3亿元,增长百分比约为0.67%;其中贷款余额为258亿元,占全国贷款总额的2.7%,且比2018年年初增加了9亿元,增长比率约为3.6%。
表1 2018年全国与河北省村镇银行资产负债对比表 (单位:亿元)
2.河北省村镇银行风险管理现状
(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金融交易一方因某种原因,不愿或不能履行合同而违约,致使金融机构、投资人或交易双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村镇银行的主要风险是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管理的核心是做好贷款的管理。河北省当前村镇银行信用贷款产品占比较低,主要以抵押类贷款为主,但对抵押担保的要求高、限制多,且大部分村镇银行存在虚报财务数据的情况。因此,河北省村镇银行信贷资产管理需要建立一个完整、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防范信用风险的产生。
(2)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主要产生于银行无法应对因负债下降或资产增加而导致的现金流动性困难。当银行缺乏流动性时,就不能依靠负债增长或资产变现来获得足够的资金,进而影响其盈利能力。由于当前河北省大部分村镇银行在社会认可度不够,公众不愿把钱存入村镇银行,使其吸储能力不足。由于没有足够的现金支持,获取资金较为困难,获得资金的成本过高,致使银行流动性面临巨大的风险。
(3)操作风险。操作风险是由于内部人员违反银行监管规定,进行贿赂、欺诈等违规行为,或是外部事件、宏观趋势以及不合理的决策机构与内部控制体系、信息系统等造成的损失。村镇银行成立时间不长,大部分工作人员是从当地招聘上岗,因此从业人员的素质总体偏低,合规操作意识不强,风险意识也较为淡薄,进而使得一些内部人员钻了监管漏洞,违反银行监管规定,进行贿赂、欺诈等违规行为。工作人员当前的职业素养与现代复杂多样的金融需求不相适应。
(4)支付风险。近年农村支付环境不断改善,逐渐加入了大小额支付系统和银行卡跨行支付系统服务,普惠金融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但河北省的村镇银行资金少、业务种类单一、风控能力差,大部分村镇银行都以间接代理参与者身份参与支付,仅有少部分村镇银行以直接代理身份参与业务,甚至有些银行盲目拓展业务,使风险防控相互分离,加大了发生支付风险的可能。
二、河北省村镇银行风险管控面临的问题
1.法人治理结构不严谨,内部监督力度不强
当前有些村镇银行虽成立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经营管理层,但董事长等管理职位不是由专职人员担任,且不常驻于村镇银行,不能及时处理银行存在的风险问题,董事会与经营管理层的权利与职责模糊,法人治理结构有所欠缺。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河北省村镇银行在监管制度方面也存在很大缺陷,如上下级相互监督制度、内部责任追究制度等尚未健全完善,缺少针对村镇银行支持农户和中小微企业发展业务特点的特色化监管制度体系,监管指标的针对性、可操作性较弱,致使内部监督制度较弱。
2.吸收存储资金不足,缺乏专业管理人员
河北省村镇银行成立时间短,农民对其缺乏了解与信任,同信用社、商业银行等发展成熟的金融机构相比缺乏认知度和竞争力。甚至有些人认为村镇银行是“私人的银行”,抵御风险能力弱,再加上村镇银行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全,营业网点覆盖范围小,自助设备少,导致村镇银行吸收存款有限。河北省大部分多为农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对外来高素质专业人才缺乏吸引力,教育水平不高,本地从业人员专业能力不足,不利于村镇银行的健康发展。
3.金融产品服务缺乏创新,本土化程度较弱
根据村镇银行名录统计,河北省村镇银行有62.89%的主要发起行是外省银行,主发起行有绝对控股权的占比71.15%。因此在经营模式、风险偏好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大都受主发起行影响,使得金融产品本土化程度偏低,缺少特色性与独立性。大部分村镇银行没有开展理财产品销售、代理保险、代缴水电费等中间业务,仅仅办理存贷款、转账和支付结算等基本业务,不能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需求。在贷款期限、额度和抵押物等方面不符合当地的农村发展要求,农民受固定资产土地及住宅的制约,使得可供抵押的资产和物品不足。截至2018年上半年,河北省村镇银行贷存比低于20%的占比20.62%,显示出村镇银行贷款业务发展缓慢,有待加强。
4.信用风险问题日益突出,风险监管措施不全
农村农业生产容易受到自然条件的制约使得生产效益低下,再加上农村地区的风险补偿机制不健全,农民无法达到预期收益。另外,河北省大多数村镇银行设立在相对发达的地区,注册资本平均约为 5003.8万元,最高注册资本为1亿元,占全国村镇银行最高额的1/6,资本规模小的问题突出,一旦出现较大的信用违约银行将面临生存危机。除此以外,河北省相关政策与监管措施不到位,如农村地区的信息系统不完善,征信系统不健全,信用担保体系滞后等。村镇银行工作人员对客户的信息收集存在较大漏洞,放款业务贷前调查不够到位,对担保人的担保能力分析不充分,对借款人的经营情况分析也不够全面,很容易形成违约贷款。
5.流动性风险管理存在缺陷,风险预警机制不完善
村镇银行在存款竞争中缺乏优势,存贷比率较高。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村镇银行规模小,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不足,更倾向于贷款而不是储蓄,因此较高的存贷比导致银行流动性与管理难度加大。另外,村镇银行自有资本规模有限,投资渠道少,流动性管理水平与意识较低,相关机制不够健全,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也会导致流动性不足。由于村镇银行较小的资金规模,没有足够的预算来完善风险预警机制,面对较多的不良贷款时往往没有足够的资金来维持其正常运转,抵御风险能力不足。
三、完善河北省村镇银行风险管理的措施建议
1.优化法人结构,加强内部监管
建立分工明确、职责清晰、相互监督的法人治理结构:董事会与高级管理层负责决策,各职能部门与风险部门负责执行,内部审计与外部监管负责监管,董事会虽然不参与经营但有否决权,经营管理层相互监督。村镇银行内部根据严格的治理体系进行单独管理,设立风险管理模型,建立规范的内控与退出机制,实行内部审计制度来发现潜在危险,健全内部责任追究制度。
2.提高资金吸收能力,积极引进专业人才
利用发达的网络与媒体平台,加大村镇银行的宣传力度,加深人民对村镇银行的了解,加大营销力度,完善支付结算系统;增设分支结构,取消地域限制,增强村镇银行的竞争力与活力,从而提高吸存能力,扩大资金规模。建立健全人才引进与培养保证机制,实行员工激励制度,借鉴大型金融机构的培训经验,建立培训机制,开阔从业人员的视野,丰富金融理论知识,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技能。
3.扩大金融产品服务创新,加大产品本土化供给力度
针对客户不同需求与地域经济发展,积极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金融产品,如“家庭农场贷”等信贷产品,降低信贷风险,满足农民对金融产品多样性的需求;以“三农”为中心不断拓宽服务对象与业务范围,重点支持符合条件的个体工商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代理保险和销售理财产品等中间业务;促进人力资源与管理决策本土化,由本地人才担任领导者与管理者,减少主发起行对村镇银行决策的干预,实现村镇银行的自我运转,降低人员跨地区流动的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为村镇银行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与经营保障。
4.制定扶持政策,加强信息建设
政策的扶持是村镇银行持续发展的推动力。地方政府要提供更为实惠的扶持政策,如实行减免税收优惠政策,降低经营成本,提供多种类的农业保险,降低自然风险。扩大涉农贷款担保范围,创新信贷业务种类,分散信用风险,同时加快村镇银行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与银保监会等相关机构连接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信用档案与信用评级体系,加强对客户信息的管理,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
5.加大流动性管理,完善风险预警机制
创新金融产品,利用自身优势吸收更多的存款,加强资金头寸的管理,控制贷款数量,加大对流动性风险的管理,从而减少不良贷款的形成;积极开发中间业务,提高资产变现能力;完善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加强对流动性指标的识别、分析、监测和控制,当流动性指标尚未达标时应提出预警,制定流动性风险处理应急方案,及时采取对应措施,减少损失。
6.强化信贷建设,建立有效的征信系统
加大对村镇银行的资金投入,提高信贷员工的工作待遇,加强信贷员工对于法律的认知,吸引高素质、有经验的专业人才加入到信贷员工队伍中。建立信贷者的信用档案系统,调查农户及小微企业的历史信用信息,建立完善客户征信系统,提高客户信用意识。银行要定期开展贷款风险排查,及时发现经营风险漏洞,对产生的不良贷款按损失程度和责任大小予以责任追究。
7.树立风险管理文化,加强风险监管意识
夯实风险管理基础是风险管理的前提,因此要充分认识风险防范和业务发展相互作用的关系,在风险防范的前提下进行业务发展,业务发展过程中要注意控制风险的发生。与此同时要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加强对于风险管理的意识。加大对于风险动态量化监管力度,加深对风险的识别和监控,加快风险管理的重心从事后风险化解向事前风险防范的转变和风险资产管理向资产风险管理的转变。
四、结语
当前河北省村镇银行的发展面临着很大的风险,因此村镇银行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措施来有效规避风险。一是提高吸储资金的能力,扩大资金的规模;二是加大金融产品本土化供给力度,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金融产品;三是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加强内部监管力度;四是树立风险管理文化,提高风险监管的意识,加强风险管理的控制,建立科学高效的风险预警机制,确立成熟的风险管控体系。风险管理对于河北省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为使农村地区经济与金融事业实现长期繁荣发展,加强风险管控力度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