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技术背景下供应链平台化与智能化研究综述
2021-06-30董苗苗
张 伟 董苗苗
(湖南工业大学商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
一、 引言
近年来在我国各行各业掀起的“互联网+”的热潮,将现代科学技术与实体产业的生产要素相结合,打破了组织内部以及合作组织间的信息孤岛与业务孤岛,提高了产业链之间的协调与合作[1]。在2020年3月由爱分析发布的《中国供应链交易行业报告》中指出,供应链交易将迎来发展的第三阶段——供应链科技。在目前阶段,各种智能技术的研发与基础架构的建设都彰显着赋能技术正处在其发展的机遇期。2020年3月19日,工信部办公厅印发《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方案》,推动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赋能中小企业,助力复工复产[2],同时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加快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新基础设施的建设。3月24日,工信部网站发布的《关于推动5G加快发展的通知》中提出,要加速5G应用模组研发,支撑工业生产、可穿戴设备等广泛终端规模应用,并且鼓励地方政府将5G网络建设所需站址等配套设施纳入各级国土空间规划,还有其他诸多相关政策等。
面对新一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将供应链变革方向与赋能技术的实际应用相结合,利用科技引领供应链产业数智化转型,推动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变革,打造万物互联的物流互联网,才能有效维持科技创新洪流中物流业的平稳运行与发展[3]。国内外学者对供应链平台的智能化变革都有不同的观点和见解,因此下文将从供应链平台变革机遇与创新途径等方面进行总结探究。
二、 赋能技术对供应链平台的影响
1.供应链平台变革的机遇
此时的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赋能技术正处于自身科技的创新发展以及与传统技术、产业的融合协同阶段,学术界与产业界都正专注于探究赋能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为供应链借助赋能技术进行平台化的变革提供了参考依据与发展助力。
在此次重大卫生公共事件期间,中国电信协助武汉协和医院搭建了5G远程会诊平台、华为支持湖北移动和湖北联通开通蔡甸火神山5G基站等,这些在抗疫期间建设起来的远程医疗的技术基础,未来将可以在远程医疗系统的开发与普及工作中发挥更加广泛的参考作用[4]。疫情初期湖北多地都出现了医疗物资紧缺的现象,这暴露出了制造业在产业链协同以及供需匹配上的不足,此时线上销售所依赖的互联网平台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其在优化上下游资源协同方面定价优势得以突显[5];同时,许多机器人企业积极研发的全自动平面口罩智能生产线等设备也为医疗物资的生产环节作出了重大贡献。在指导地方企业加快实现复工复产、各地大中小学实现线上复学工作时,云计算与大数据等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此次重大卫生公共事件的防控工作不仅体现了互联网平台与智能技术在处理复杂且高效的信息与任务时的技术优势,同时也在不断的实际应用中暴露问题,为供应链平台的变革应用提供了实例依据与经验教训。
在商业创新过程中,智能物流产品的应用率也在不断上升。其中,物流机器人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各科技公司根据不同企业的业务内容与客户的多样化需求设计出应用在不同场景、具备不同功能的机器人。例如,新松机器人公司[6]结合大数据、5G以及物联网等前沿技术设计了机场行李输送机器人和叉车式移动机器人,与人工相比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输送的稳定性和安全级别。Myeong,S.等人的研究表明区块链技术能够提高对政府社会性工作的监管度,降低公共部门的腐败率[7]。还有区块链与云计算技术结合建立消费者信用与信息共享体系[8],“5G+人工智能”的智慧化区域建设[9]等,都借助智能化产品的应用创新性的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与商业模式,逐步推动社会生活向数字化模式转型升级,不仅显示赋能技术能够在稳定社会秩序、提高生产率等方面做出不同程度的贡献,也为后面加快产业互联网的建设,促进互联网平台与供应链产业的融合与发展提供了参考。
2.赋能技术对供应链平台的创新路径
传统供应链一直存在供需结构复杂、信息共享不完全等缺点,链节之间都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所以某些时候可能会为了使自身利益不受侵害而刻意隐瞒某些信息,从而侵犯了其他链节上的相关利益。并且,如果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节点发生故障,那与之相邻的节点业务就会受影响,逐级传播会最终导致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大大降低甚至断裂[10]。如果将供应链升级改造为平台模式,利用赋能技术将参与平台的各方直接连接,当一方出现故障时其他各方会通过依据平台信息作出应有的判断从而维持供应链平台的正常运作。因此,许多学者针对供应链存在的弊端都对供应链平台的构建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研究。
(1)供应链平台的构建研究
由于赋能技术具备及时、准确的信息传递性以及网络资源的共享性,因此可以打破传统产业链上各环节之间的交易屏障,通过互联网与信息通讯技术实现价值链的重组与构建,将原本联系松散的贸易环节通过一个覆盖完整的信息平台连成价值网络结构。崔煜雯等(2019)提出在供给侧改革下利用区块链构建物流服务供应链,主要从供需关系、提高供应链平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促进区块链技术应用高效化三个方面进行创新发展[10]。肖艳(2019)将关注点放在了零担物流的供应链平台建设方面,并提出以信息技术、物联网为支撑的智慧物流与供应链相融合的一体化平台[11]。杨雪琴等(2019)研究了在“互联网+”背景下供应链平台与商业模式创新相结合的方式,提出了创新发展商业模式五大基本要素的具体实施途径[12]。和征等(2019)研究了服装供应链创新平台的大数据管理架构,以挖掘客户需求,促进供应链上下游的协同与合作,解决各环节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以提高供应链的弹性[13]。
综合来看,信息化的供应链平台并不完全是在现有平台的基础上引入赋能技术进行创新改造,而是应该在供应链平台构建之初就引入赋能技术,架构网络平台,在这个平台结构中各环节能够信息互通、准确掌握各方动态并作出各自的行为回馈,从而极大地提高整个重组价值链的效率和收益。因此,将赋能技术应用到供应链改革中,重组的价值链构成了供应链平台,而5G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就能成为供应链平台智能化的重要推手,为后面供应链平台生态圈的一体化与信息平台的建设提供基础框架的保障。
(2)供应链平台的智慧网络组建
供应链平台的智慧网络是指完成供应链业务所需要的各智能模块构成的整体,是供应链平台的提供方与使用者直接相连的门户,由平台提供方根据自身未来的业务需要、以赋能技术为基础,建立供应链智慧网络架构。Qian Tao等人研究了云计算、RFID等物联网技术在农产品物流数据智能化方面的应用,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农产品供应链智能化生命周期规划体系结构,可以有效实现物流的低成本、高效率服务[14]。Fei Xiang和Dan Wang探究了农产品供应链的智慧组建,并且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融入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建立起具备可视化、生态化、智能化、集成化的智能供应链[15]。Song Ziang和Li Baohua提出了一种基于大数据技术、结合物联网技术与云计算技术的电子商务供应链应用新方法,能够对电子商务供应链中的数据进行挖掘与分析,为企业和客户带来极大的便利[16]。李佳(2019)提出在大数据与云计算的基础下应建立“一个中心、三条辅线”,一个中心是大数据云计算处理中心,三条辅线是指物流电子商务平台、电子物流平台和物流电子政务平台[17]。吴萍(2018)以智慧物流角度探究,提出了发展业务数据化和数据业务化,实现智能化与物联网化,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在物流业务中应用,实现供应链的提质增效[18]。在赋能技术的未来发展中,赵树梅、李银清(2019)认为将5G技术与消费者的生活购物、医疗卫生以及垃圾处理等相结合,能够打破数据边界、推动价值链的重构,有效解决传统产业环节繁多且信息易断层的弊端[19]。
结合各学者各领域的研究来看,供应链平台的智慧网络需要大数据、云计算等赋能技术的协同参与。将平台业务通过业务数据化整合到数据处理系统,借助综合性智慧网络架构提高业务在线处理与反馈的效率,与平台的信息系统协同为各参与方提供信息与经营决策指导。在产品流通过程中,引入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技术实现产品全流程的监控;同时,供应链平台通过销售网站提供给各边参与者查询所需信息的途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将线下与线上业务流程通过大数据连接成一个信息互通的网络整体,有效提高数据流转速度与供应链业务的处理效率。
图1 供应链平台的智慧网络结构
(3)供应链平台的信息系统构建
传统供应链中各环节的信息交流薄弱、相互之间信息透明度较低。因此,在供应链平台的信息系统建设中,要重点考虑信息的透明度、真实性以及是否易获取,而区块链的可溯源、信息无法篡改的特性则恰好能够有效解决以上几个问题。杨慧琴等人(2018)基于区块链技术建立了三位一体的供应链信息平台,将供应链联盟、金融机构及政府监管机构连接到一起[20]。既能够实现信息的共享和可溯源性,同时也将监管机构纳入信息平台,方便了政府部门对于供应链交易环节的监督与追溯、提高法律的约束性;有关区块链应用的还有借助其去中心化解决供应链协作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促进链上各节点间的合作[21]、为物联网中的人机交互提供高可信度的平台和安全的共享账本[22]等。刘亦琛(2019)根据供应链交易环节的需求研究了信息平台的系统架构[23]。既能保障为监管机构、供应链成员和消费者提供真实可靠信息查询,同时具备信用查询功能,能够向外界提供合理可靠的企业信誉评估结果。ZHANG Bin-li在考虑现代全球供应链管理环境背景下,基于面向服务的框架,利用异构数据交换引擎和数据交换代理建立了新型企业销售管理信息系统[24]。M.Chamekh等人则是将研究重点放在了供应链各环节信息即时共享方面,提出以物联网技术为基础的供应链跟踪系统概念,为供应链运营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潜力[25]。Xiaotao Hu和Xiaolin Wang的研究重点略有相似,也是注重供应链服务总线的信息共享平台建设[26],赋能技术对于供应链信息平台的助力体现在多个方面,除了上述应用,还有供应链物流信息生态圈[27]建设、电商平台体系构建[28]、铁路物流供应链云平台[29]建设等。而且不仅是信息共享与监督方面能够发挥赋能技术的作用,在供应链金融的信息平台中,区块链与物联网的结合[30]也能够极大地降低业务风险。赋能技术支持下的供应链信息平台并不只是单纯的业务或商品信息的追踪与流程监督,还包括对获取到的交易信息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进行数据的融合与处理。
供应链的平台构建与智慧网络组建是供应链平台的基础框架的建设,是有形展示在平台参与者面前的,而信息系统则是支持整个供应链业务有条不紊进行下去的动力,它除了利用区块链技术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数据外,还会借助大数据对信息进行加工与输出,为供应链平台上的参与者和监督者提供正确的决策依据。因此,信息系统的建设成果会极大地影响供应链平台的运作效率。
3.供应链平台变革的挑战
近几年,赋能技术迅速崛起,与实体经济的创新研发相结合,极大程度地加快了各行各业改革发展与提质增效的步伐。但是,各界学者对于新兴科技在实际应用中的探索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并且以基础理论化的研究居多,各项技术的落实还有待成熟与提高。因此,供应链平台在应用赋能技术进行创新变革的时候,会遇到不同程度、不同领域的落实挑战,这些难点的解决都将会使智能产品的落地过程实现质的突破,也将会为未来供应链平台的发展及研究提供指导方向。
首先,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导致的问题,不同地区间数字化基础建设的水平差异较大[5],供应链平台在与智能化结合时就需要考虑低水平地区的接受程度并对创新政策作出适应性调整,否则会给地区之间带来时代发展的差异。Muniba Memon等(2018)探究了区块链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复杂性与挑战,发现区块链技术在小规模项目中难以确保其安全性,该问题的解决与否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供应链和物流行业寻找新的发展视角[31]。针对网络安全性问题,Maki K.Habib和Chukwuemeka Chimsom I.(2019)考虑到了工业创新应以可持续性为原则,集中于克服数据的安全性与保密性、通信系统的可靠性等挑战[32]。魏亮(2019)也指出虽然新技术的应用给重塑全球供应链带来的好处显而易见,但是由于数据流动量的快速提升以及云计算、物联网广泛应用所必需的关键基础设施的数量与范围的迅速扩大,网络安全技术的发展趋于落后,容易产生网络攻击、数据滥用、隐私盗取等隐患,为保护数据安全建章立制迫在眉睫[33]。并且除了要从制度、政策方面监管数据流动的安全性,在管理层面[34]及时创新开发相关的信息管理软件也是必不可少的。过去传统的供应链系统都是先在规划好流程场景的情况下再进行建设,那在如今环境、技术瞬息万变的经济社会中,现有的系统更新换代速度就会难以跟上实际需求,会导致弹性不足等一系列问题[35]。
综上来看,供应链平台在智能化转型过程中主要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几点:第一,地区间智能技术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发展水平及速度的差异必然会大大降低新技术的普及进度,甚至会不断拉大相关地区的经济水平差距,既不利于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发展,也会影响我国整体实现脱贫攻坚的发展目标。第二,随着信息技术发展与创新速度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安全问题也暴露在实践过程中。在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过程中,涉及用户隐私的海量数据被各类物联网设备记录,其数据安全隐患也更加严重,并且由于应用技术的复杂多样和设备研发过程中安全意识的不足,各种安全漏洞被暴露出来,未来应当在这方面加以重视与加强。第三,现有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设备柔性不足。已有的供应链设施在建设时都是按需而建,大多都是因为固定的功能而存在的,但是如今在信息技术的参与下,对供应链的功能要求日益更新,目前的设施设备就无法适应新的功能要求。以上存在的弱点问题若不能得出及时有效的处理方式,必然会阻碍供应链转型发展的进程,影响供应链发展的速度。因此,改造创新设施设备,提升对信息技术发展要求的认识度,应当是赋能技术改造供应链平台的重点关注之处。
三、 赋能技术背景下供应链平台的发展方向及对策建议
供应链的智能化转型正处在初期发展阶段,未来应不断弥补不足、以实际需求为发展导向,建设具有较高可行度的供应链智能化平台。
1.完善供应链平台智能化的配套设施
供应链平台向智能化转型,一方面,要在信息采集系统、标准化物流设施设备等方面实现智能化的普及,如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信息平台、根据银行政府等的信用标准建立信用信息评级标准,作为供应链平台上各参与方进入的评价体系;统一仓储、运输、装卸搬运等设备的应用标准,推广标准托盘的应用,在仓库、运输车辆中应用RFID和WSN等智能化设备实时收集商品信息、把握物流动态,利用智能机器人建造无人仓库等。另一方面,要注重地区间新基建的发展差异,新基建主要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等三方面,在偏远贫困地区尽量保障5G基站、大数据和物联网等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供应链的智能化提供基础运营框架。
2.健全体制机制与政府政策规定
现代供应链的概念在十九大上被首次提出,当前正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相关发展政策与管理体制建设还不够完善。为实现供应链现代化与智能化的高质量发展,必须鼓励推动实施现代化供应链合理有序发展的战略方法,由各地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供应链相关组织共同商讨制定供应链智能化发展的政策规定,以可持续性发展为原则,充分考虑未来建设过程中的风险问题、严格制定供应链业务审查管理条例,并加强政策宣传,提升供应链行业的服务水平,提高我国供应链在国际范围的竞争力。
3.注重提升数字安全与供应链风险管理能力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应用伴随的是信息网络安全漏洞的出现与升级,应尽快健全网络安全防控机制,提高交易过程中数据信息的保密性,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数据使用的社会经济价值。同时,利用创新技术的参与提升供应链弹性、提高供应链应对风险的能力,建立供应链风险紧、应急预案,供应链合作企业之间应坚持积极开放与合作共享的态度、提高链上信息的透明度,降低供应链隐患存在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