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

2021-06-29高刚刚

新课程·上旬 2021年4期
关键词:高中阶段物理教学核心素养

高刚刚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化,物理核心素养的培养已成为物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重点目标,物理教师只有始终坚持有效培养学生的物理技能,侧重对发散性物理思维加以引导,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才会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有序推进,打造高效的物理课堂。

关键词:物理教学;高中阶段;核心素养

所谓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获得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一种能力。该观念的形成是突破“单向性”“灌输式”教学模式的新的教育方向。而对于高中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而言,需要学生在确保充分掌握物理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综合提高与有效培养科学素养和其他方面的能力。关于物理教学,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形成的教学理念及方法,有助于深化认识在全面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同时,实现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一、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实验主题:探究摩擦力的影响因素。

(一)自主学习

通过微课简单回顾学生初中教材中已经掌握的摩擦力知识。选取教材重点内容,结合教师提供的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尝试猜测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二)问题提出

1.物理演示实验

学生以初中学习的相关知识为依据,列举“人推桌子”“花样滑冰比赛”等与摩擦力相关的现实场景。准备实验材料:推车与坡道(三个),木板、毛巾以及棉花。

2.问题

(1)为什么有的可以推動,有的却无法推动?(2)在条件相同的木板上为何汽车在毛巾与棉花上具有不同的移动距离?(3)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和摩擦力的分类有哪些?

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得出结论:摩擦力主要分为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接触面粗糙度和正压力是影响摩擦力的主要因素。

(三)课堂实验

1.小组合作讨论

学生依据教师提供的物理实验设备展开讨论与交流,对实验计划合理设计并加以展示,对实验原理进行必要说明,然后由教师对实验计划进行评估,从而选出最优的实验计划。提供的实验材料有相同的小车、相同的斜面各三个,规格不一样的砝码两个,以及相同的木板、棉布与毛巾各三个,依据预先设计的方案展开实验。学生应用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设备进行实验,小组独立研究与有效配合完成。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融入学生讨论中。

2.实验成果展示

通过表1能知道在正压力同等的情况下,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通过表2能知道在接触面粗糙度一样的条件下,摩擦力会随着正压力越大而不断越大,会随着正压力逐渐减少而变小。

(3)实验结论

摩擦力受到的影响因素是基础面粗糙程度与正压力。

二、在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以“材料沉浮”这一物理实验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将探究实验材料准备好,如小石块、乒乓球、塑料泡沫以及鸡蛋等,透过日常生活中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实验趣味性,让物理探究和现实生活密切结合。关于“热胀冷缩”这一物理知识点,如暖水瓶上面的塞子,在装有热水时不能塞得太紧,这是因为在热水的作用下壶中空气会膨胀,处在紧塞状态下的瓶塞极易导致瓶胆爆裂。通过类似的生活实验不仅解决了学生的疑问,也有助于其探究欲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可以针对“金属热胀冷缩”与“液体热胀冷缩”实验进行设计。

对于每个学生而言,高中是十分关键的一个时间节点,学生的学习成绩与能力对其未来发展造成直接影响。特别是高中物理更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及关注。要是不能实现高效性的课堂教学,则难以切实提升学习成绩与学习能力。在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下的高中物理课堂,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进一步改进,很多问题也需通过深入研究而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何强.科学素养背景下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2):24-25.

[2]马张飞.基于核心素养背景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1):148.

猜你喜欢

高中阶段物理教学核心素养
课堂若无经典,语文何以立人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