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生科学认知考古学科之途径

2021-06-29叶秋雯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实地考察考古学考古

叶秋雯

(阜阳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安徽 阜阳 236037)

考古学传入中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大部分人对于考古学还是一知半解。社会上普遍存在把考古学与盗墓、挖宝、探险等联系,或者觉得考古学是一门离生活很远、深奥难懂、高高在上的学科。大多数成年人尚不能科学地认知考古学,更何况是处于懵懂阶段的中学生呢?在中学阶段,教师没有向中学生系统地介绍过考古学,中学生也没有系统地学习过考古学,加之媒体、影视剧等影响,所以,中学生或多或少会出现对考古学科的认知和理解有所偏差。除此之外,考古学科与历史学科密切相关,考古学对中学历史教学具有重要作用,考古学方法能端正学生重视证据、实证的态度。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说:“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1]3因此,中学生若能在中学阶段科学认知考古学科,将会使他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历史。本文将从校本课程、博物馆、实地考察、历史课堂四个途径去探讨如何使中学生科学认知考古学。

一、校本课程

自新课改以来,素质教育、以生为本成为教学的重点。因此,很多学校不再局限于考试科目的学习,也为了突显学校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而设置校本课程。如果在校本课程中有涉及考古学科的主题,这无疑是向学生系统地介绍考古学科的较好途径之一。若要设计关于考古学科知识的校本课程,我们要考虑到中学生学习的科目较多、学习时间较紧张、一周的课时较少的情况,科学地设计教学方案,让学生从课程中科学认知考古学科,并能从中学习到相关知识和培养相关能力。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和利用好校本课程这一途径,我们设计了一份教学计划(见表1),该教学计划按照十四周的课时进行设计。校本课程主要是利用一些考古报告或成果来向学生介绍考古学科相关知识。这些考古报告将考古的整个过程描述得很清楚,运用考古报告来讲解考古学科,可以向学生展示考古学科实证性、科学性、交叉性等特点,提高学生的实证思维、辨证思维及开放性思维,从多个角度思考历史或问题。当然,这只是一份仅供参考的教学计划,在课堂上具体运用到哪种教学方式,还需要结合所教班级学生的情况,以及这一阶段学生兴趣、思维特点等来确定。

表1 校本课程教学计划

表1(续)

二、博物馆

我国的博物馆现已有五千多家,通过参观博物馆来认知考古学科是一个好途径。要让中学生科学认知考古学科,必然要选择一些能展现考古学相关研究步骤的博物馆。依现有博物馆的建设来看,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适合学生去认知考古学科。该博物馆是以发掘、保护、展示和研究“南海I号”古沉船为主题,是中国第一个展示水下考古现场挖掘动态演示过程的水下考古专题博物馆,也是国内第一家向观众开放宋代古沉船水下考古现场发掘,高起点打造的动态博物馆。[9]该博物馆分为三大展区、八大展厅,其中一展区的水下考古史展厅,主要是我国水下考古发展历程的图片展。在这里可以让中学生清晰地了解我国水下考古发展历程。三展区内的水晶宫上层是水下考古平台和“南海I号”整体打捞专题展。向大众开放宋代古沉船的挖掘现场,观众能够近距离观看考古学家挖掘“南海I号”的全过程。[9]学生可以在水晶宫观看到考古学家是如何发掘、拿取文物、清洗污迹等步骤,也就可以了解到考古学科中的一些研究步骤,同时,他们也能从考古学家的发掘过程中培养学生做事情要重视实践,富有细致、耐心等品质。除此之外,学生可以在多功能媒体厅里观看古沉船整体打捞过程。这可以让学生了解打捞前、中、后的情况,再结合现场的发掘过程,以及所展示文物的研究情况,从而基本上了解到“南海I号”考古发掘和研究过程,也便于让学生对考古学科能有所认知。同时,引导学生从“南海I号”打捞、发掘研究到现在历时多年中去认识考古学是一门需要付出许多精力和时间的学科,并不是一蹴而就获得现在所有的成就。除了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我国第一家考古专题类博物馆——陕西考古博物馆将在西安动工建设,这便多了一所可以让中学生认识考古学的博物馆。

安排学生参观博物馆,并不是说让学生自主参观,而是要做好准备。在参观前要让学生收集关于所要参观博物馆的相关资料,事先了解好情况。然后,教师要分组和说明此次参观的目的,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和学生所要完成的任务。在参观过程中,教师应及时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参观的情况,及时帮助学生解惑。参观结束后,教师要检查学生的参观成果,对学生在参观时的整体情况进行总结。

三、实地考察

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10]既要有静态的读书,也要有动态的实践。2011年版的初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到“利用博物馆、历史遗迹、遗址、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组织学生参观,加强学生直观的历史感受”[11]。课程标准已经明确提出要多方面开发校外课程资源和进行实地考察,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实地考察这个途径让中学生认识考古学科。实地考察最重要的是选择地方,最好是利用乡土资源和周围的资源。例如:安排肇庆市的中学生去实地考察,可以选择黄岩洞遗址陈列馆、封川古城、高要茅岗遗址、宋城墙等遗址进行实地考察。对遗址、遗迹等的考察,可以让中学生在考察过程中直观地看到遗址、遗迹的现场,了解到考古发掘等相关步骤,进一步认知考古学科;还能让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到关于遗址、遗迹等的历史知识,增强他们对历史的直观感受。同时,实地考察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和了解考古学科的兴趣。从这些乡土资源出发,让学生不再觉得自己与考古学距离遥远,可以拉近他们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知道自己身边也有考古学相关的素材。

同样,实地考察也不是让学生自主考察。在考察之前,教师要向学生说明此次考察的目的和所要完成的任务。让学生先查找考察地点的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考察地点的情况;同时,教师要做好相关的工作准备,也需要熟悉考察地点的情况,以便解答学生的疑问;教师应提醒学生要跟好队伍,注意安全。考察期间,教师要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情况,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运用自己已有的历史知识、方法和技能技巧去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考察结束后,让学生自行把相关资料加以组织、整理和分析。学生返校后,可安排一节课让学生对此次实地考察进行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能够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材料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四、历史课堂

历史是每个中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门学科,考古学又与历史密切相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通过深入学习历史,加强考古成果和历史研究成果的传播,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认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认识中华文明取得的灿烂成就,认识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1]5因此,历史教师要利用好历史课堂这一途径来传播考古学知识。在历史课堂中向学生穿插考古学科知识是最好也是最方便的途径。例如:石器时代可以结合广东郁南磨刀山的旧石器发掘遗址、广东高要茅岗新石器时代的干栏式建筑遗存等去讲解;商代可以结合殷墟遗址和甲骨文去讲解;丝绸之路可以运用“鎏金铜蚕”“黑石号”、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青海乌兰泉沟一号墓等考古成果,引导学生从考古成果中去了解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与繁荣。除了从课外补充考古成果之外,历史教师完全可以充分运用教材中的考古资料或考古遗址。《中外历史纲要(上)》便有较多的考古资料和遗址,例如: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的祭坛、积石冢,殷墟出土刻有文字的龟甲,里耶秦简户籍簿等。“教科书绝不是教学的单一资源,而只是最重要的资源。”[12]因此,教科书既然是最重要的资源,历史教师首先应该要充分利用好教科书内关于考古学的材料;其次,教师可以恰当地运用课外的考古成果,不仅可以丰富中学历史教学资料,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在历史课堂中穿插考古学科相关知识,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展示史料和考古发掘的成果,使学生更深入地认识考古学与历史的关系,明白地下之新材料与文献记载互证的道理,理解考古学的实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历史并不只是学习历史知识,还要通过借鉴其它学科的相关特点来帮助自己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等。在历史课堂中介绍考古学科需要精心设计教案,要把考古学知识与所讲内容紧密结合,不能泛泛而谈,要考虑学生兴趣、思维、注意力、年龄特征等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考古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百万年的人类起源史和上万年的人类史前文明史,主要依靠考古成果来建构。即使是有文字记载以后的文明史,也需要通过考古工作来参考、印证、丰富、完善。[1]3考古学如此重要,我们更要趁早向学生传播考古学科相关知识,让他们从考古学中认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由于不同地区、学校、年级、班级学生的情况有所差异,因此,文中所介绍的几个途径的落实仍然需要结合每个学校、年级、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再加以斟酌,做到因材施教。

猜你喜欢

实地考察考古学考古
十大考古发现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认知与传承:东西方考古学理论差异比较——以新考古学为例
三星堆考古解谜
辽代圹墓的考古学初步观察
“考古”测一测
萧梅老师实地考察相关论文综述
电商精准扶贫的现状分析和对策解析——基于井冈山市的实地考察
实地考察对思政课能力本位的项目化改革的意义思考
分析细节处理技术在园林施工中的实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