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书院制下思政育人共同体的构建研究

2021-06-29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陈南君

区域治理 2021年4期
关键词:建立健全书院共同体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 陈南君

在我国高校中积极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应当在书院制的管理与治学背景下积极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切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完善书院制教学背景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切实提高高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素质。

一、在高校书院制下构建思政育人共同体的重要性

高校书院制教育切实以立德树人为治学理念。高校书院制通过设置完善的导师制度,切实强化多样化的通识课程教育、为学生开展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学术活动等方式切实推动对学生的专业培养,促进文理教学深透与融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切实推动学学生全面发展。高校书院制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探索与积极尝试,在高校书院制教育背景之下,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工作应当切实构建思政育人共同体。在高校书院制下构建思想共同体指的是高校应当在书院制的教学模式之下,创新思政教育格局,革新育人模式,构建学校、社会、家庭思政育人共同体,构建思政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共同体等多样化、多维度的思政育人共同体。高校书院制下的思政育人共同体具有系统性、整体性、主体多元性、客体主动性等优势与特点,能够充分调动学校、社会、家庭构建思政育人系统,以高校教育者为主体,充分调动教育者的教学积极性,同时有效调动学生群体的学习主动性,切实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总之,在高校书院制背景下积极构建思政育人共同体有利于切实提高高校思政教学的效果,切实提高高校学生的思政素养。

二、高校书院制下思政育人共同体的构建策略

(一)建立健全高校、社会、家庭一体化教育体系

高校在书院制教学背景下构建思政育人共同体应当建立健全高校、社会、家庭一体化教育体系,如图1。建立健全高校、社会、家庭一体化教育体系有利于高校思政育人工作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推动实现育人共同体,提高高校思政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建立健全高校、社会、家庭一体化教育体系时,我国高校应当充分发挥主体地位,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时代发展的动态,从社会新闻热点、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等方面出发,切实联结社会与家庭,充分把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机会,始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内容,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红色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了解与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学校还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家长以家庭为单位参与到思政教育当中来,高校可以通过开展有关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与家长一起参与到思政学习中来。家庭应当积极配合学校的思政育人工作,与高校形成合力,以家长委员会为重要的家校联结机制,积极弘扬良好家风,开展家校联结的思政育人教育。此外,高校还应当密切与社会中的有关社会团体、组织相联结,开展多样化的志愿者活动,引导学生在参与志愿者活动的过程中将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的接轨,在参与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建立健全高校、社会、家庭一体化教育体系能够有效将高校、社会、家庭教育充分结合起来,切实推进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如图1。建立健全高校、社会、家庭一体化教育体系有利于高校思政育人工作贯彻落实党中央精神,推动实现育人共同体,提高高校思政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建立健全高校、社会、家庭一体化教育体系时,我国高校应当充分发挥主体地位,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时代发展的动态,从社会新闻热点、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等方面出发,切实联结社会与家庭,充分把握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机会,始终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内容,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红色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了解与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学校还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家长以家庭为单位参与到思政教育当中来,高校可以通过开展有关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与家长一起参与到思政学习中来。家庭应当积极配合学校的思政育人工作,与高校形成合力,以家长委员会为重要的家校联结机制,积极弘扬良好家风,开展家校联结的思政育人教育。此外,高校还应当密切与社会中的有关社会团体、组织相联结,开展多样化的志愿者活动,引导学生在参与志愿者活动的过程中将校园生活与社会生活的接轨,在参与社会服务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

建立健全高校、社会、家庭一体化教育体系能够有效将高校、社会、家庭教育充分结合起来,切实推进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见图1)

图1 高校、社会、家庭一体化教育体系

(二)创新内外融合的立体化教育方式

高校在书院制教学背景下构建思政育人共同体应当积极创新内外融合的立体化教育方式。课内外融合的立体化教育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多方资源,充分利用丰富的思政教学资源与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开展高校思政育人工作,推动构建高校书院制下的思政育人共同体。

例如,高校教师在开展思政政治专业课程以及思政类通识课程的同时,应当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红色实践。高校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游览红色景区(如图2),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高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围绕思政专题,开展多样化的课外团体活动。高校在开展思政育人工作时应当充分调动课内外、校内、校外等多方思政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在多样化的思政实践活动中,将课堂中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知识,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民族精神、激发爱国情感,从而使得学生在课内外的联动思政教学过程中主动承担起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使命,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为推动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图2 组织开展红色实践

创新内外融合的立体化教育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多方思政教育资源,将理论教学与实践充分结合,引导学生在内外融合的多样化思政育人教学环境之下不断提高思想道德境界,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三)建立健全共同体教育评价机制

高校在书院制教学背景下构建思政育人共同体应当建立健全完善的教育评价机制。完善、科学、全面的教育评价机制能够有效加强高校对构建思政育人共同体的管理,提高思政育人共同体所开展的思政教育的效果。

例如,高校应当积极统一内外评价机制。由于高校共同体包括多方施教主体,育人主体的多元化使得当前高校的评价机制存在缺乏统一性的问题。高校可以针对内外部评价机制的特点,推动实现内外评价机制的一致性。高校内部思政育人共同体评价机制主要开展思想评价,高校外部的思政育人评价机制则以行动评价为主要内容。高校在开展整体评价时应当注重平衡内外部评价内容,制定详细的评价转换原则,保证合理、科学开展评价,更好地激励学生参与到思想政治学习与实践中来。此外,高校还应当统一知识评价与实践评价。学生的学识水平与社会实践参与情况都应当被作为重要的评价参考依据。多维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使得学生的思政实践行为表现成为了重要的评价内容之一。高校应当切实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发,制定细致、明确、科学的评价细则,在考核与评价学生的思政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以社会实践表现为重要的评价标准,引导学生重视思政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白将知识转化为实践的重要性,保障高校思政育人共同体的评价机制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开展思政学习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建立健全共同体教育评价机制能够保障高校书院制下高校思政育人共同体更加科学、合理地构建起来。完善、科学的评价机制对思政育人共同体的教育工作与学生的思政学习都有重要的指引作用。

在高校书院制下构建思政育人共同体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可以通过建立健全高校、社会、家庭一体化教育体系、创新内外融合的立体化教育方式、建立健全共同体教育评价机制等方式推进高校书院制下思政育人共同体的构建。

猜你喜欢

建立健全书院共同体
《觉醒》与《大地》中的共同体观照
爱的共同体
朵云书院黄岩店
江南书院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宁波大爱书院样板间
论《飞越大西洋》中的共同体书写
建立健全帮扶机制 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江阴介居书院成立祝词》
建立健全四项机制 发挥审议意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