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通辽地区林药复合经营产业发展策略
2021-06-29赵玉海邬向民张秀君毛桂华康宏马广生
赵玉海,邬向民,张秀君,毛桂华,康宏,马广生
(1.通辽市林业种苗站,内蒙古 通辽 028000;2.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3.科左中旗林业种苗站,内蒙古 保康 029300;4.开鲁县林木种苗站,内蒙古 开鲁 028400;5.奈曼旗林木种苗管理站,内蒙古 大沁他拉 028300;6.科尔沁区森防站,内蒙古 科尔沁区 028000)
通辽市地处科尔沁沙地腹地,位于北纬42°15'~45°41'、东经119°15'~123°43'之间。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350~400 mm,年平均气温2~14 ℃,年平均日照时数3 000 h左右,≥10 ℃的积温为3 000~3 200 ℃,无霜期140~160 d。独特的地理、地貌、水文资源和气候条件适宜上百种蒙中药材的生长,是内蒙古自治区药材种类最丰富的地区,被专家和业内人士称之为中草药和蒙药生产黄金地带,素有“蒙药之都”之美誉,享有全国蒙中医药工作先进市、国家蒙医药学传承和发展中心等称号。近年来,通辽市政府十分重视蒙中药材产业发展,成立了蒙中药产业发展办公室,要做大做强蒙中医药产业,把蒙中医药产业打造成百亿级产业集群。全市现有蒙药生产企业3家,中药生产企业2家,从事蒙中医药科研机构10所,蒙中医药科研不断进步,蒙中药产业得到长足发展,是国内最大的蒙药生产基地、蒙药材种植基地、蒙药贴生产基地,全国50 %以上的蒙药成药产自通辽市。利用通辽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优势、丰富的林地资源及蒙中药材坚实的产业基础,发展林药复合经营产业,具有广阔的前景。
1 林药复合经营产业发展现状
1.1 林地资源概况
通辽市现有林地面积2 347 480 hm2,其中:适宜林下种植中草药材的人工幼林地面积113 310 hm2、未成林地面积53 350 hm2、无立木林地面积253 176 hm2、宜林地面积528 800 hm2,充足的林地资源为蒙中药材植物提供了适宜的生长环境。结合通辽地区实施退耕还林、科尔沁沙地治理项目等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发展林药复合经营产业对加快林业生态建设、发展绿色蒙中药材种植是重要抓手,对提升药材品质、夯实蒙中药产业发展根基,延伸蒙中药材产业链,拓宽就业渠道、发展农村经济,进一步提高农牧民生态意识和市场经济理念,助力乡村振兴、脱贫致富、促进地区和谐发展、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1.2 林下种植药材现状
通辽地区天然分布的优质蒙中药用植物有黄芪、乌拉尔甘草、防风、黄芩、苦参、苍术、土木香、兴安白芷、沙棘等500多种,人工种植中草药材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2020年全市人工种植面积达到33 333 hm2,种植品种主要有苦参、山杏、山桃、黄芪、扁杏、甘草、月见草、防风等30余种;2020年林下种植药材达4 364 hm2,主要有苦参、黄芪、防风、桔梗、芍药、板蓝根、红菇莺、甘草、月见草、苍术等蒙中药材。近几年,海天药业等企业在通辽地区实施了沙棘套种药材等种植模式,有效拉动了林下种植药材的规模化和高质量发展。见表1。
表1 通辽市林药复合经营情况表
2 林药复合经营产业的发展优势及存在问题
2.1 经营发展优势
2.1.1 显著提高林地利用率
通过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发展林药复合经营产业是林业生态建设和蒙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既能够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和沙化土地,使有限的土地资源获取最大经济效益,提高林地利用率,又缓解了种植药材土地资源紧缺与产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同时引导农民自发调整种植结构,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收入,是培育农村经济新增长点的一个有效途径,对促进林草生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2.1.2 极大提升综合效益
林药复合经营能充分利用林地的水土光热等自然资源,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产出,从根本上促进了林业生态建设和药材经济产业的良性循环发展,将绿色蒙中药产业与生态建设深度融合,逐步实现林药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共生的协调发展模式,生态经济社会综合效益明显。见图1。
图1 林药复合经营产业综合效益体系图
2.1.2.1 生态效益
药材一般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系发达,林药结合枝叶繁茂,可防风固沙,防止水土流失,有利于生态保护。同时能够以耕代抚,疏松土壤,减少草害和病虫害,减少水分地表蒸发,枯枝落叶还能培肥土壤,改良土壤的物理化学性状[1]。见表2。
2.1.2.2 经济效益
通过生产实践,人工种植中草药材的经济效益比较可观,一般年均公顷纯收入在1.5万元以上,高于种植大豆等其他粮油作物[2],见表3、表4。林下种植药材产业模式培育周期内既可产出一定数量的木材、果实、种子、根茎等林产品,又能生产药材产品,效益可观。林药复合经营模式是一种半野生种植药材方式,药材产品质量好,土地成本低廉。
表3 不同树种林药复合经营模式林产品效益统计表
表4 林药与林粮复合经营模式效益统计表
2.1.2.3 社会效益
林药复合经营产业的发展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在家乡本地就业岗位,既不用外出打工,增加收入减少支出,又可以照顾家庭和子女教育,打造和谐村屯平安家园,一举多得。同时可以带动交通运输、加工维修和医药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蒙中医药的产业链很长,它拉动的不仅仅是工业产值的增加,更重要的是种植面积上升,提高附加值,能够保证农民稳定的提高收入,从源头上解决扶贫问题。
2.2 存在问题与不足
2.2.1 对林药复合经营产业重视不够
产业发展规划滞后,推广宣传力度小;投入成本高于一般农作物,扶持资金少,影响扩大种植规模;销售服务不够畅通,影响种植农户的积极性。
2.2.2 林药复合经营生产专业技术缺乏
适宜本地药材种类众多,现有技术指导力量不足,种植户缺乏种植和管理的专业知识。药材种苗管理专业水平不高,部分种植户疏于管理,影响林下种植药材产量,没有达到预期经济效益,从而影响了林下种植规模化发展和产业链条的形成。
3 对策和建议
3.1 政府扶持,加大投入
各级政府要重视林下种植药材产业,研究制订和完善有利于林药复合经营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和措施,大力宣传其重要性和优势,把林药复合经营产业列入林业产业发展重点项目,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自治区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同时市、旗县财政也要拿出一定资金扶持,给予药材种植户适当的补贴。统筹整合使用农牧业、林草业、扶贫、水利和农业综合开发等涉农资金,充分发挥资金综合效益,重点扶持蒙中药材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基地建设,集中支持贫困地区蒙中药基地建设[3]。着力培育中草药材交易市场,畅通流通网络,拓展销售渠道,加快市场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种植户提供科学快捷的技术和市场服务信息。
3.2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遵循通辽地区造林发展和蒙中药材发展中长期规划,科学编制蒙中药材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立足自然条件及林地资源,优先发展林药复合经营产业模式体系。根据蒙中药材天然分布规律,因地制宜,做好造林与药材种植的有机结合,适地适树适药,科学选定适生蒙中药材品种,突出区域特色。
3.3 专业经营,规范生产
按照“市场带动、政府推动、企业组织、农户自愿”的原则,充分考虑企业利益、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发展[4],打造“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有效解决林地资源优化组合,实现土地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使蒙中药材的林药复合经营生产成为一个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种植产业,打造科尔沁“绿色、天然、无公害”蒙中药材品牌。
3.4 加强监管,提高技术
坚持林木保护与开发并重原则,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做到开发与保护良性循环,以林促药,以药养林,林药双赢,既要增加森林资源,又要提高药材面积、产量和质量。制订林药复合经营生产实施细则,完善种植制度,签订林药复合经营生产协议,确保树木正常生长,不破坏森林资源。学习引进国内先进技术,探索适合通辽地区蒙中药材种植模式,建立林药复合经营产业模式科技示范基地,通过基地现场观摩学习、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切实抓好林药复合经营生产技术人才培养和先进技术应用,不断提高蒙中药材种植技术水平,促进贫困地区群众增收致富,形成从基地种植、生产加工、技术研发、仓储物流、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到终端会员一体化整合的全产业链运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