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降解无底容器育苗与移植技术要点

2021-12-27陈实

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21年2期
关键词:覆土苗床容器

陈实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和草原监测规划院,呼和浩特 010020)

0 引言

容器育苗在我国始于20 世纪50 年代,70~80年代容器育苗从南到北普遍开展起来,技术也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容器苗具有包装运输方便、不受造林季节限制、造林成活率高等优点,正日益成为我国苗木产业的发展趋势[1]。现阶段林业育苗生产应用的育苗容器种类很多,主要分为可降解容器和不可降解容器(称为传统容器)。相比于传统容器,可降解容器其主要成分是植物纤维,置于室外可自然分解,其一般寿命只有2 a。在进行造林时,无需将营养钵取下,避免了在取下营养钵过程中造成根系的“散坨”,同时,也避免了传统营养钵回收等问题。

可降解无底容器由普遍使用的可降解容器发展而来,以纸质营养杯为容器钵。主要育苗技术为:容器杯上口小下口大,以草炭土混合土轻基质为育苗基质,容器间留空隙以便空气切根,以便达到苗木根系发育完整、均衡、饱满、侧根不间断地生长,实现了苗木可控生长、缓苗期短、移栽成活率高的培育目标。可降解无底容器苗培育技术除具有可降解、保水、减轻重量、充分利用基质、便于施工等特点外,还具有高效抗旱的性能。

可降解无底容器育苗技术与移植技术由赤峰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同河北省承德市林木种苗管理站科研人员,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于2015—2019 年历经5 a 时间共同研制完成。在赤峰、承德2市8个旗县区3种立地条件进行推广应用,该技术对温带半干旱地区造林意义重大。

1 可降解无底容器育苗技术要点

1.1 苗床准备

采取低床育苗。一般要求苗床宽150 cm,长度不限。保证局部水平、灌溉均匀。畦埂宽40 cm,稍高于地面,踩实;畦面宽90 cm,深20~25 cm;畦底铺满广告布作为阻根材料,平整后备用。

1.2 容器制备

轻基质包括草炭土、园土。用草炭土、园土按体积比2∶1配制,或用草炭土、珍珠岩按体积比3∶1配制,混合均匀,相对含水量约20 %~30 %。采用的可降解无底容器规格为D8H12(其中:D代表容器杯呈圆筒形时的下口直径,H 代表高,单位:cm)。生产场所的适宜温度为20~30 ℃。将装好基质的容器杯均匀直立摆放于苗畦侧,备用。

1.3 播种、植苗

育苗树种选择乡土树种、旱生树种、容易生根树种,播种或植苗方式进行育苗。

播种育苗一般在春季进行,播种时需要进行人工促芽的种子,如文冠果、桑树等,保证足够的催芽时间即可播种,无须等到种子露白再播。将种子埋入容器杯中央位置,深约0.5~1.0 cm,小粒种子每穴3~5 粒种子,大粒种子2~3 粒,用育苗基质覆盖。覆土时轻轻挤压,挤压程度以不散为宜,然后将杯体正过来,码放在铺好阻根材料的苗床中,小粒种子覆土厚度约0.3~0.9 cm,大粒种子约0.9~1.5 cm。

油松和樟子松等一般采用苗龄两年生苗植苗育苗。植苗时,将基质喷水,含水量以不散为宜,含水量不宜过大,然后,将基质搅拌均匀待用。装杯时,将苗木根系从营养杯上部的十字切口处,插入杯体内,将苗木的根系捋顺,然后,将杯体倒置,填入准备好的基质,覆土时,第一层基质要压实,然后继续填入基质,轻轻挤压,挤压程度以不散为宜,然后将杯体正过来,码放在铺好阻根材料的苗床中。

1.4 灌溉除草关键节点

春季播种前先浇水,必须保证容器杯浇透;播种后,宜喷灌,保证苗床湿润;苗出齐后,小水漫灌,保证水不淤苗。移植苗于翌春3月下旬4月上旬浇解冻水。及时人工除草,做到“除早、除小、除了”。

1.5 越冬防寒

在赤峰市半干旱地区,两年生油松(Pinus tabuliformis)、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苗木需要采取覆土防寒措施。秋末冬初浇冻水后,用无纺布或75 %遮阳网将苗木覆盖,再盖上一层土,覆土厚度3~5 cm,春季多大风且易出现风蚀的地区,建立围挡保证不出现风蚀现象。翌年3月下旬4月上旬,分层撤覆土,撤完覆土后,浇解冻水。

1.6 病虫害防治

播种苗苗期病害主要有立枯病(Rhizoctonia solani)、猝倒病。其他病虫害因树种不同而不同,例如繁育文冠果时,要防治文冠果隆脉木虱(Agonoscena xanthoceratis)危害叶片。

1.7 苗木出圃

针叶树出圃苗高一般应在15~35 cm,阔叶树出圃苗高一般在15~50 cm。出圃时容器苗的土壤含水量应在15 %~20 %,含水率过大,在运输过程中杯体易被挤压变形。另外,含水率过大增加了杯体的重量,给上山造林带来不便。苗木出圃用塑料箱子装苗,一方面,可保证苗木不受损伤;另一方面,也便于搬运上山造林。细弱、颜色嫩黄、或有病虫害或机械损伤的苗木不能出圃。

2 移植造林技术要点

2016—2019年,研究小组应用可降解无底育苗容器培育出的苗木在内蒙古赤峰市(属半干旱地区)进行造林试验,示范林建设面积累计20 hm2。造林地分别选择在沙区、黄土丘陵区和石质山区。试验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均达到半干旱地区国家工程造林标准要求。

2.1 整地方法

在黄土丘陵区和石质山区,6~7月份整地,采用局部块状或带状整地,以穴状、块状、鱼鳞坑、水平沟、水平阶或犁沟等方法进行整地,深度为35~45 cm,回填表土。沙地现造林现整地。

2.2 树种选择要求

根据造林季节的不同选择生长季的苗木。雨季造林的苗木经过半个生长季生长,如选择苗龄70~90 d 的文冠果、山杏苗,或苗龄2.5 a 的樟子松、油松或侧柏苗;春季造林的苗木要经过一个生长季生长,能够自然越冬,如:选择两年生的油松、樟子松或侧柏苗。

2.3 适时保墒

为了保证雨季造林苗木成活,需要适时栽植并采取必要的保墒措施。尽量在下透雨后连阴天栽植,尽量在有遮阳的一侧挖栽植穴,栽后用细土覆盖栽植穴,适当修剪、培抗旱堆,以减少地表蒸发和苗木蒸腾失水,减轻苗木日灼伤害,缩短缓苗期,提高造林质量。

2.4 栽植要求

栽植前,选择在10~14时阳光不完全照射的一侧挖栽植穴,为幼苗生长创造半遮阳条件。栽植时,适当深栽,埋土无须去营养杯,在无浇水条件下栽植时,采用“浸苗”的方法进行造林,首先,准备少量的水,放入盆中,将营养杯放入盆中浸泡,待营养杯中的基质充分吸水后,埋入穴中,覆土踩实。栽植后,将栽植穴用浮土覆盖,阻断土壤毛细管蒸发失水;苗木较高时,以苗径为中心培一个近圆台形的土堆(1/2~1/3苗高抗旱堆);适当修剪,剪去处于速生期的全期生长类型苗木的一部分嫩梢,剪去有机械损伤或病虫危害的枝叶。

3 结论与建议

由于可降解无底容器的结构是上小下大可减少蒸发量,杯体上部的防蒸发装置能有效地减少蒸发量,高效抗旱;杯体底部增大,有利于苗木根系的生长;无底的设计、阻根的培育方式,可避免传统营养钵窝根、圈根、盘根的弊端;空气切根的作用,使得苗木的侧根发达,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在半干旱地区,可降解无底容器育苗技术适宜培育油松、樟子松等多年生苗木,用于雨季造林。

5 a 来的育苗和造林实验表明,受产品规格的限制,该可降解无底容器育苗技术适合培育小规格苗木。造林实践表明,在半干旱地区雨季适时保墒造林能够达到国家工程造林合格标准。

建议该技术在内蒙古中东部、河北省东北部地区推广,其他地区应在试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育苗造林技术体系。

猜你喜欢

覆土苗床容器
扦插苗床对桂花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半干旱区全膜覆土穴播对小麦土壤氮素矿化、无机氮及产量的影响
旱地绞龙式精准覆土装置的设计
苗盘输送、取苗、投苗、栽植、覆土、压实、苗盘回收全过程自动化——全自动蔬菜移栽机 破解种植难题
不同温度和覆土厚度对粳稻出苗的影响
难以置信的事情
上茬水稻田选做育秧苗床的问题与防止
液体对容器底及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
取米
温室育苗自动覆膜控温移动苗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