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康复护理用于颈椎病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2021-06-29陈彦臻薛雅如

医药前沿 2021年12期
关键词:病症颈椎病颈椎

陈彦臻,杨 益,薛雅如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骨科门诊 广东 广州 510030)

在临床上,颈椎病是较为常见且发病率较高的病症之一,这一病症的发生一般是由于骨质增生、椎间盘脱出以及长期腰椎劳损等因素所致,在上述情况发生后,往往会进一步引发颈椎脊髓、椎动脉或神经根受压等临床综合征发生,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工作均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1]。退行性病理变化则为该病症的主要临床发病基础,因而在颈椎病发生后往往会导致患者的多种功能下降,或导致其相关功能完全丧失。因而在颈椎病发生后,及时接受有效的治疗干预十分重要,而且对于颈椎病患者来说,在接受常规治疗外,予以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对该病症的临治疗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2]。基于此,在本次研究中将针灸康复护理应用于50例颈椎病患者护理中,并探究其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50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4/11;年龄23~66岁,平均(46.55±2.87)岁;病程5个月~6年,平均(3.45±1.12)年。观察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3/12;年龄24~66岁,平均(46.14±2.37)岁;病程5个月~7年,平均(3.49±1.32)年。比较两组患者间基础信息未见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纳入患者均对研究内容知情且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在患者入院后以常规颈椎病临床护理干预,具体如下:(1)用药监督:需遵医嘱予以患者用药指导,督促患者按时按量用药;(2)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在护理中还需将治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时告知患者,并为其讲解颈椎病的发生机理及治疗对策等,从而提升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了解,使其积极面对治疗,配合护理;同时还需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担忧及疑虑,从而及时为其答疑解惑,疏导其负面情绪,促进其治疗信心的提升;(3)康复锻炼:护理人员还需遵医嘱监督并协助患者展开康复训练,具体训练内容包含重力提升、肩部肌肉及颈部肌肉的功能康复训练等,同时还需注意安排锻炼时间及强度,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免由于过度训练引发损伤。

观察组:在颈椎病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针灸康复护理干预,具体护理方法如下:(1)针灸推拿:指导患者以俯卧位接受针灸,主穴选取大椎穴及颈夹脊穴,同时结合患者的病症不同予以辩证性针灸治疗,针对恶心、四肢乏力、头晕目眩者,可增加内关穴、曲池穴、风池穴等予以针灸,每次留针30 min左右。在针灸后静息约20~30 min,行推拿40 min,1次/d。(2)康复理疗:定时协助患者调整体位,对颈椎部位进行间歇牵引,需注意确保牵引力度在患者能够耐受的程度范围内进行合理调整,以15 d为疗程,可结合患者的颈椎病严重情况予以2~3个疗程的颈椎牵引。

1.3 观察指标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颈椎功能恢复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效果。

1.4 判定标准

(1)疗效评估:①显效: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显著,且颈部功能基本恢复正常。②有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改善程度达到50%及以上,能够开展一般的体力劳动;③无效:症状改善程度不足50%,或症状有所加重。总有效率为有效、显效例数和与总例数之比。

(2)颈椎功能恢复情况:对比观察患者颈椎功能恢复时间,并以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对患者的颈椎功能障碍情况进行评估,该调查表共有10个问题,分别有6个选项,赋分0~5分,得分越高患者颈椎功能障碍越严重。

(3)生活质量:应用SF-36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其中涉及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以及认知功能四项,各维度满分均为100分,得分越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效果越理想。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以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涉及计量、计数部分数据以(± s)、%表示,分别行t、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疗效

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2.2 颈椎功能恢复情况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颈椎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对照组有明显缩短,且该组患者的NDI评分对比对照组有显著下降(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颈椎功能恢复时间及DNI评分比较(± s)

表2 两组患者颈椎功能恢复时间及DNI评分比较(± s)

组别 例数 颈椎功能恢复时间/d DNI评分/分观察组 25 7.92±2.10 4.66±2.17对照组 25 11.33±2.56 10.56±2.13 t 5.149 9.702 P 0.000 0.000

2.3 生活质量

护理前,两组患者在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以及认知功能等维度的SF-36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各维度的SF-36评分对比对照组均得到了显著提升(P<0.05),见表3。

表3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比较(± s,分)

表3 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SF-36评分比较(± s,分)

躯体功能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25 67.35±4.6580.55±4.8962.35±4.3780.32±3.84对照组 25 66.32±5.1274.15±4.8263.22±3.5671.20±3.36 t 0.745 4.661 0.772 8.937 P 0.460 0.000 0.444 0.000组别 例数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25 63.98±4.8581.02±5.1363.87±4.1180.45±4.86对照组 25 64.21±4.2371.55±3.8464.32±3.1574.32±3.56 t 0.179 7.389 0.435 5.088 P 0.859 0.000 0.666 0.000组别 例数角色功能

3.讨论

在临床上,颈椎病是一种具有较高发病率的常见病症,其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包含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行走困难以及头晕、耳鸣、心动过速、视物模糊等多种表现,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均具有十分严重的影响[3]。从颈椎病的发生原因来看,颈椎椎间盘厚度增加、脱出,以及颈椎过度劳累损伤是导致该病症发生的最主要原因。而伴随现阶段社会生活压力的加大,以及大量电子产品的普及,更促使颈椎病的临床发病率出现了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

目前针对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所采取非手术方案进行干预,由于这一病症治愈难度极大,就导致其在临床治疗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在多种因素影响及刺激下又导致该病症易出现反复,因而一旦颈椎病发生,往往会直接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极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4-5]。故在颈椎病患者的治疗中,科学合理地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对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以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通过本次研究能够发现,在针灸康复护理干预下,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常规护理下的对照组得到了明显提升,同时,该组患者的颈椎功能恢复时间、颈椎功能障碍评分对比对照组也更为理想。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了针灸疗法在颈椎病护理中发挥的显著价值。分析可见,在针灸康复护理中,主要通过物理方式对患者的相关穴位产生一定的刺激,从而达到活血、通络、化瘀的作用,促进了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的缓解以及生理功能的改善。同时,在这一护理模式实施下,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比对照组也得到了明确提升(P<0.05)。结果显示,在针灸康复疗法干预下,通过有效的康复护理能够有效促进患者颈部神经功能的改善,促进患者颈椎功能的恢复,从而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

综上,在颈椎病护理中,通过针灸康复护理的实施能够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并加快患者的颈椎功能恢复速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病症颈椎病颈椎
颈椎不能承受之重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游泳 赶走颈椎病
青春期病症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