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体语言沟通在小儿护理工作中的配合度及满意度分析
2021-06-29邝珠兰
邝珠兰
(珠海市斗门区妇幼保健院儿保科 广东 珠海 519100)
章友仙[1]研究认为,儿童属于临床医疗的特殊群体,且因为其身体发育不完善,抵抗力以及免疫力不足,容易遭受病菌侵害,继而可引发多种疾病发生;同时因为小儿的语言表达功能低,不能够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给治疗以及护理增加了难度。儿保科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属于难度较高的科室,由于小儿生理、心理等没有发育成熟,在临床就诊过程中缺乏自我约束行为的能力;加之患儿家属的过高要求以及期望过高等问题,会给护理工作增加难度,容易引发护患矛盾[2-3]。有研究[4]将肢体语言沟通法用于儿保科护理当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是一种身体语言,是行为心理学干预措施之一,可以通过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活动,传递护理人员的情感、态度等,继而可以安抚患儿情绪,提高患儿的配合程度。本文借鉴诸多经验,结合我院患儿的情况,将肢体语言沟通法在儿童中进行有效开展,以利于达到护理目的。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12月我院儿保科就诊的80例患儿,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肢体语言沟通),各40例。对照组中,男∶女(20∶20),年龄1~8岁,平均年龄(4.52±1.03)岁;根据疾病类型:便秘15例,手足口病6例,肺炎10例,营养不良4例,其他5例。观察组中,男∶女(22∶18),年龄1~7岁,平均年龄(5.58±1.03)岁;根据疾病类型:便秘16例,手足口病6例,肺炎10例,营养不良4例,其他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儿保科的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向患儿家属讲解患儿疾病发生的原因、发展、治疗方案、护理配合要点等;统计给予患者基础护理,例如病室通风、及时更换床单位、指导患儿饮食、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等,最后给予居家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肢体语言沟通,具体操作如下。
(1)微笑语言沟通法,由于患儿的年龄较小,且对医护人员天然地惧怕,使得其抵触情绪严重,配合程度差,不利于身体的恢复;护士长对护理人员进行有效培训,转变其护理观念,且邀请心理咨询师对护理人员培训与儿童的沟通技巧等;护理人员需要给患儿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在护理操作、健康指导等过程中保持微笑,对于年龄稍大的儿童,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其讲述疾病的发生、发展,且告知其坚持服药等的重要性;同时在为患儿进行护理操作时,需要得到其允许后操作;与患儿进行约定式奖励(例如奖励小红花等方式),增加其心理适应性。
(2)眼神语言沟通,护理人员需要在护理操作以及健康指导时,以和蔼亲切的态度注视着患儿,与其进行交流,并且给予其鼓励、安慰等眼神,增加患儿治疗的积极性。
(3)倾听语言沟通,护理人员在空闲时间与患儿进行沟通,鼓励患儿表达自己的想法,且引导其对疾病进行深入了解,从而可以提高主观能动性;对于学龄期儿童,鼓励其以日记的形式记录每日的治疗方式,护理人员以批注的方式与患儿交流,叮嘱按时服用药物。
(4)肢体语言沟通,护理人员为患儿进行护理操作时,应当秉持耐心、细心、爱心的原则,检查患儿时动作轻柔;另外若患儿在护理操作或者治疗过程中严重哭闹、拒绝时,可以适当抚触患儿头部、后背、给予拥抱等,稳定其情绪。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儿的配合程度[5-6],其中0分为患儿完全抵触,不仅哭闹严重,而且拒绝护理以及治疗;2分为患儿配合程度差,勉强可以接受治疗,但是抵触情绪强烈;6分为患儿可以接受部分治疗,且配合护理、治疗程度高;10分为患儿愿意接受各种治疗,且表现出了较大的勇气。(2)对比两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依据我科自制的患儿家属满意度量表进行评定,量表包含了护理人员的态度、责任性、亲和力、专业素养等,共计100分,其中满意为90分及以上,较满意为80~89分,不满意为80分以下。护理总满意度=(满意例数+较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配合程度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的患儿配合程度评分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配合程度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配合程度评分比较( ± s,分)
表1 两组患儿配合程度评分比较( ± s,分)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t P观察组 40 65.36±4.0185.63±4.02 22.578 0.001对照组 40 65.23±4.1070.25±3.66 5.777 0.005 t 0.143 17.892 - -P 0.886 0.001 - -
2.2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高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n(%)]
3.讨论
有关研究[7]指出,临床上约有83.3%的护理人员对有效沟通方法不了解,且有33.3%的护理人员认为对患儿家属提出的“不合理”要求不予理睬,增加了护患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当前社会上多数孩子为独生子女,且儿保科素有“哑科”之称,患儿年龄小,不具备沟通能力,加之患儿父母的焦躁、对患儿的疼爱以及对儿保科护理的期待等,若护患沟通不当,则引发医疗纠纷的可能性较大。传统的护理方法为护理人员与患儿家属沟通,大多忽略了患儿的感受,不利于其护理积极性的提高,且该种护理措施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化的护理需求,现代护理要求以患者为中心,充分考虑患者的身心感受,即使患儿年龄小,不会表达,但是可以感受到护理人员的关爱与照顾等。因此诸多学者认为,给予小儿有效沟通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8]。
该研究将肢体语言沟通应用于患儿中有着较好效果,明显提高了患儿的配合程度,本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的配合程度评分高(P<0.05),肢体语言也被称之为身体语言,是一种心理学方法,其通过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活动,可以传达护理人员的情感、思想等。在该研究中应用了眼神语言沟通、肢体抚触沟通、微笑沟通法等多种沟通方式,以缓解患儿的不安情绪。通过研究显示,通过肢体语言沟通,可以通过身体各个部分将思想、态度以及情感等传递到被照顾患儿中,以此可以构建亲密关系,提高患儿的配合程度。
姚荣娜[9]等在研究中得出结论:较之对照组(72.4%),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93.1%)高(P<0.05),其认为传统的护理方式不能够全方位为患儿提供护理服务,加之护理人员工作繁忙,不能够照顾到患儿的情绪,导致患儿配合程度差,不利于身体恢复;通过肢体抚触、眼神、微笑护理等方式,获取患儿以及家属的信任,为其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沟通环境,有利于减少护患矛盾,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人员的认可程度,与研究的结果相似。本结果显示:较之对照组(77.50%),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95.00%)高(P<0.05),通过肢体语言可以使患儿及其家属感受到亲切、友好,另外通过抚触、拥抱等肢体语言,可以安抚患儿情绪,提高其护理积极性,进而促进身体恢复,患儿家属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肢体语言沟通有利于提高患儿的护理配合程度,一定程度上促进身体恢复,患儿家属满意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