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导管室护理管理中优化管理策略的效果评价
2021-06-29刘亚男
刘亚男
(江苏省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介入导管室 江苏 徐州 221006)
在本次研究中,介入导管室护理工作的管理策略,主要包括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综合素质等方面[1]。通过现场规范整理,实现良好工作环境的构建,从而将自我素养提升到新的高度。现阶段,管理策略模式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特别在纠正相关关系的处理方面,如护理人员对竞争与协作、自主与监督等[2]。为此在我院介入导管室护理人员中选取36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优化管理策略的实施效果,现将具体研究方法与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9年2月-11月于我院介入导管室护理人员中,随机分为观察组(2019年7月-11月)和对照组(2019年2月-6月),各18例,观察组护理人员男女分别为4例、14例,年龄范围:下限24岁,上限49岁,年龄平均值(36.87±6.75)岁,工龄时间最短为2年,最长为30年,平均工龄为(16.43±11.34)年。对照组护理人员男女分别为5例、13例,年龄范围:下限25岁,上限49岁,年龄平均值(37.87±6.38)岁,工龄时间最短为3年,最长为30年,平均工龄为(16.86±11.89)年。为确保组间基线数据并不会影响后续研究所得数据的公正性,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检验所得数据提示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未采取优化管理策略为对照组,采取优化管理策略为观察组,其内容主要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护理人员分级管理。在介入导管室护理人员的级别划分方面,整体能力水平为重要一大标准,科室护士长应综合考虑护理人员各方面的情况,实施综合化判定,根据判定结果[3],为所有护理人员的级别划分提供一定的依据,共设置的等级为4个,主要包括N4、N3、N2、N1,分别代表专家护士、精通护士以及称职护士、初级护士,同时应按照护理部要求定期考评不同级别的护理人员。
第二,各级别护理职责划分管理。针对不同级别,实施不同职责划分,将各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首先,初级护士级别。初级护士应对基础的护理知识和临床护理能力进行了解,并对介入导管室各项器材、流程等进行了解,保证常规护理工作的顺利完成。当然要借助于上级责任护士的指导,与患者保持密切沟通,将基础服务工作落实下去[4]。其次,称职责任护士级别,应对介入导管室中各项仪器的功能和操作技能进行了解,并加强健康宣教、心理疏导等,根据临床医师医嘱实施常规给药、配药,对患者合理用药予以正确指导,同时将用药监督工作力度提升上来。
第三,介入导管室护理制度管理。在制定护理制度方面,护士长、责任组长等应积极参与其中,重点涵盖护理人员行为规范、仪器管理规范等内容。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各个护理人员应加大执行力度,而护士长和责任组长要发挥出自身的监督管理职能,不断提高护理制度管理工作水平,有力扶持护理工作的开展。
第四,优化介入导管室工作流程。护理人员在工作时,对于保留和丢弃的东西,要实施分开化处理,分类放置好留下来的东西[5]。优化计费和核对条码流程,使用表格规范记录每日收台行为及明确奖惩条例。每个人应遵循制度操作要求,确保良好的工作习惯得以塑造。
1.3 观察指标
将介入导管室工作记录调查情况、护理满意度作为两组护理应用的评价指标。在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方面,主要采取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6],让患者进行评分。其中,分值91~100代表患者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分值80~90代表患者对护理工作比较满意;分值<80代表患者对护理工作不满意。比较满意例数和非常满意例数之和则为总满意度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临床对比研究应用SPSS 19.0软件完成数据的录入与统计对比。数据录入时核对,录入后根据数据的类型进行针对性处理。对于百分比数据采用χ2检验,对于均数数据采用t检验,数据的处理均实行2次,结果在不一致时由2名人员进行校核。数据资料P值<0.05时代表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介入导管室工作记录调查情况对比
观察组手术耗材及设备准备合格率、护理记录及收费单合格率、收台合格率、护士综合素质合格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介入导管室工作记录调查情况对比( ± s)
表1 介入导管室工作记录调查情况对比( ± s)
组别 例数手术耗材及设备准备合格率护理记录及收费单合格率收台合格率 护士综合素质合格率观察组 18 10.34±1.3811.37±1.7610.38±0.8511.95±1.25对照组 18 8.98±1.11 9.35±1.12 8.35±1.17 9.18±1.28 t 12.439 11.383 35.432 5.482 P<0.05 <0.05 <0.05 <0.05
2.2 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18人中患者总体满意的人数为11人,护理满意度61.11%,比观察组18人中有17人患者满意的(94.44%)低(P<0.05),见表2。
表2 护理满意度对比[n(%)]
3.讨论
通常来说,介入导管室工作量大[7],但是护士数量明显不足,手术间物品多、摆放杂乱等问题比较常见。要想将介入导管室护理管理水平意识上来,优化管理策略的应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借助优化管理策略的实施,有助于护士工作效率的提升[8],避免浪费不必要的工作时间,确保护理服务质量的稳步增强。如通过护理级别的划分,对护理人员工作职责进行合理安排,可以促进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并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控制在合理范围内[9]。在优化管理策略中,应规范摆放手术间物品,贯彻落实好规范性、标准性原则,并定期清扫和整理工作环境,推动其护理效率的提升。同时,优化管理策略对于护士行为的标准也比较高,应加强良好工作环境的构建,形成严谨的工作作风,为护士综合素质的提升创造有力条件,从而促进优质护理服务的顺利进行。此外,护理制度管理制定,有助于有效约束管理护理工作,借助制度管理,可以将护理人员的工作热情充分发挥出来,进一步强化自我管理能力[10]。需要注意的是,在患者需要进行介入治疗的影响下,治疗应激反应难以避免,这会对患者其他器官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对此应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出现,最大程度地维护好患者的身体健康,故护理人员应提高对开展护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从患者实际病情出发,给予有针对性护理。
通过本文研究论述,在介入导管室护理服务中,优化管理策略具有非常理想的应用价值,可以规范工作行为,同时还可以将护士的综合素质提升上来,确保向患者提供的护理服务符合优质化要求,赢取患者较高的护理满意度,该护理方法具有被临床使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