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儿童脑积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护理质量评价
2021-06-29郭丹荔
郭丹荔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神经外科 广东 广州 510000)
脑积水是指由于先天畸形、感染、出血、肿瘤等原因导致脑脊液的循环梗阻以及脑脊液过多,潴留在脑室或蛛网膜下腔造成脑室扩大,脑实质相应减少。婴幼儿常表现为头围进行性增大,精神萎靡,双眼球下悬(落日征),头部不能抬起,严重者可伴有大脑功能障碍[1]。手术是脑积水的主要治疗方法,但是由于患儿的年龄较小,加之其生理特点与病理变化均于成人不同,手术治疗风险较高[2],这就需要对围术期的患儿进行更加精细的护理,以期提高患儿手术的安全性,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及预后,此次研究我院着重对优质护理在脑积水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和护理质量进行观察,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3月—2020年3月在我院进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的84例脑积水患儿进行实验观察,其中先天性脑积水患儿66例,其余18例为外伤后或感染后脑积水。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和优质组各42例,常规组男患儿27例,女患儿15例,年龄65 d~12岁,其中1岁以内的患儿为34例,优质组男患儿25例,女患儿17例,年龄57 d~11岁,其中1岁以内的患儿32例,纳入标准:(1)经颅脑CT结合患儿临床症状,均确诊为脑积水患儿。(2)患儿家属均已签署协议书。排除标准:(1)重度脑积水患儿。(2)重型脑外伤伴智力受损或昏迷不醒患儿。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常规组患儿脑室-腹腔分流术围术期按照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3]。优质组患儿按照优质护理模式进行干预:(1)术前心理护理:由于术后脑积水分流管长期放在患儿体内,家长会担心分流管可能会影响患儿的正常发育,对患儿机体产生不良影响,容易出现焦虑、紧张与恐惧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要及时解答家长的疑问,消除家长的负担,向家长说明手术治疗流程、安全性及手术预后情况,切实消除患者及家属对手术的恐惧与焦虑心理。(2)全身状况评估:患儿的营养状况与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密切相关,根据患儿身体状况制定饮食计划,给予患儿高热量、高蛋白及高维生素饮食,或遵医嘱给予静脉营养治疗增强患儿抵抗力,纠正电解质紊乱,以提高手术的耐受力。此类患者多有头痛、头晕、行走不稳、意识障碍及大小便失禁等,故应加强基础护理,确保患者安全。术前一天于头、颈、胸、腹部术野备皮,做好皮肤清洁卫生。(3)术后意识观察和生命体征监测:向麻醉师了解患儿的麻醉药物使用情况及耐受程度,观察患儿术后清醒时间及意识恢复情况,如有异常及时上报主治医师进行相应的处理。注意观察患儿术后肢体活动情况及肌力恢复情况,并做好相应的记录,若患儿意识变差,呕吐,安排患儿进行相应的检查和处理。(4)环境及体位护理:术后将患儿安置在清洁、安静、安全、舒适的病房进行休养,调整温湿度提高患儿的住院舒适度,术后去枕平卧6 h,清醒后可取平卧和半卧位。(5)并发症防治:分流管阻塞是导致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术后密切监测患儿颅内压,若患儿出现颅内压增高现象(前囟扩大,张力增高,头围渐大,四肢肌张力高等),及时进行处理。术后避免患儿早期活动过剧,以免引流过度引起低颅压,注意保持床单的清洁干燥,积极预防感染。护理时应注意:术后定时测量患儿生命体征,当患儿体温超过38℃时需要检测其他指标如血常规等。积极预防压疮,协助患儿定时更换体位。观察患儿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定时换药保持伤口敷料的清洁、干燥,一旦发现敷料污染,立即更换,若发现切口红、肿、压痛等感染症状时,及时报告医生;感染多发生于术后2个月,因此,患儿出院时嘱家长定期复查。如患儿出现嗜睡、头痛、胃肠道反应、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诊;术后常规复查CT逐步调整压力,可有效防止过度分流的发生;做好患儿的饮食护理,定时进行化验,防止患儿出现电解质紊乱。干预时间:自患儿入院时开始,出院时结束。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儿生活质量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家长护理质量满意度。(2)使用我院自拟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儿家长满意度进行调查,满分100分,得分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80~89分为基本满意,80分以下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儿生活质量比较
护理后,优质组患儿健康状况、社会功能、生理职能及心理职能评分均高于常规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生活质量比较( ± s,分)
表1 两组患儿生活质量比较( ± s,分)
组别 例数 健康状况 社会功能 生理职能 心理职能优质组 42 78.48±6.5279.65±7.1578.48±8.0483.54±9.42常规组 42 71.02±7.8572.42±6.7767.45±5.9275.41±5.58 t 4.738 4.759 7.159 4.812 P<0.001 <0.001 <0.001 <0.001
2.2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护理后,优质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例)
2.3 两组患儿家长护理质量满意度比较
护理后,优质组患儿家长护理质量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家长护理质量满意度比较(例)
3.讨论
脑积水是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种病理表现,与脑脊液分泌过多或(和)循环吸收系统出现障碍,导致颅内脑脊液量增加有关,临床通常以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和吸收不良最为多见。若患儿早期病情较轻且发展缓慢,可给予患儿脱水药进行非手术治疗,微创分流术又称脑室-腹腔分流术,是治疗脑积水的最有效的手段,能够有效重建脑脊液循环通路,将多余的脑脊液引流至腹腔等体腔内,降低颅内压,防止患儿脑萎缩。
护理是患儿临床治疗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患儿的治疗进程及预后。随着现代医疗服务行业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侧重点在于对患儿病情和体征的监测,以及用药指导等,缺乏对患儿心理及生活行为能力的干预,护理模式单一且比较机械化,导致患儿病情恢复进程较长,患儿家长满意度较低,已不能满足现代性社会的需求[4],因此临床护理学提出“以人为本”的优质护理理念,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在思想观念和医疗行为上紧围绕患者的需求,制定护理措施,简化工作流程,为患儿提供优质、高效、满意的护理服务,满足患儿的基本需求,提高患儿的身心舒适度[5]。
为遴选高效安全的护理措施,提高患儿的治疗效果,我院对优质护理在脑积水患儿中的应用效果展开探究,通过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明确患儿的护理需求,强化患儿围术期的基础护理,尽可能满足患儿的需求,提高患儿身心舒适度。具体措施包括术前心理护理、全身状况评估、术后病情监测、体位护理及并发症防治,通过术前心理护理对患儿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取得患儿的信任,让患儿家属积极配合临床医师确保手术能够顺利完成,术后给予患儿病情监测、体位护理及并发症防治等干预,让患儿生理及心理处于最佳状态,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手术治疗效果,加快患儿术后康复进程。结果显示:优质组患儿健康状况、社会功能、生理职能及心理职能评分均高于常规组,优质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优质组患儿家长护理质量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与以往研究结果[6]相符,说明优质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减少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儿预后,帮助患儿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使患儿家长满意度得到有效提升。
综上所述,脑积水患儿围术期进行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患儿生活质量,减少患儿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患儿家长满意率较高,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