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硬联合麻醉与全身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1-06-29姚维娜
姚维娜
(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 江苏 常熟 215500)
老年股骨颈骨折(Femoral neck fracture, FNF)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类疾病,在老年人群骨折疾病中所占比例较高,约占所有骨折病例的4%左右[1],患者常需进行手术治疗,但由于老年患者免疫力衰退、高龄因素等导致器官功能自然下降,耐受性降低,且多伴有基础疾病等问题,手术风险相对较高,而麻醉亦是手术风险的一个主要来源。为此,本文主要比较了腰硬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 epidural anesthesia, CSEA)与全身麻醉(general anesthesia, GA)这两种麻醉方式对老年FNF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8月—2020年8月间手术的老年FNF患者70例,随机分为A、B两组各35例。纳入标准:患者已完善各项检查,确诊为FNF患者,所有患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上,本文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且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排除有腰椎感染、严重畸形或腰椎病变的患者;排除不能实施气管插管的患者;排除有精神障碍、沟通障碍、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A组患者中,男、女分别为20例、15例;平均年龄(68.82±5.53)岁;心率平均(61.41±7.28)次/min;平均动脉压(138.92±15.66)mmHg; B组患者中,男、女分别为18例、17例;平均年龄(70.15±5.81)岁;心 率 平 均(61.05±8.07)次/min平 均 动 脉 压(138.25±16.04)mmHg。两组间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准备相同,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开通静脉通路,静脉输注盐酸戊乙奎醚注射液0.1 mg/kg,以抑制唾液腺和气道腺体分泌。常规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相关指标。采取全凭静脉麻醉方式为A组患者实施GA,做法是静脉给予咪达唑仑0.05 mg/kg、舒芬太尼,诱导20μg划皮1~20μg,间隔1 h加5μg、依托咪酯0.3 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1.5 mg/kg,吸氧去氮后3 min给予快速插管机械通气,同时持续静脉滴注丙泊酚100~150μg/(kg·min)及瑞芬太尼0.2~2.0μg/(kg·min),间断静注顺苯磺酸阿曲库铵。B组患者给予CSEA,患者取健侧卧位,L3~4椎间隙穿刺,向蛛网膜下腔注入0.75%布比卡因2 mL以及10%的葡萄糖液1 mL。等待15 min,通过硬膜外导管输注2%利多卡因3 mL,5 min后评估阻滞效果,术中根据情况追加1.5%利多卡因和0.25%罗哌卡因混合液4~5 mL每次维持平面。鼻导管给氧2 L/min。
1.3 观察指标
(1)血流动力学指标: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术后2 h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指标数值。(2)麻醉质量指标: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后24 h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ini 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量表评分[2]。(3)不良反应:记录两组患者术后躁动、术后恶心呕吐、低氧血症、恶性高热等麻醉不良反应的发生例数,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麻醉前心率、平均动脉压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2 h, B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指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 s)
表1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 s)
注:*与B组术后2 h心率比较t=2.2040, P<0.05;#与B组术后2 h平均动脉压比较t=2.3088, P<0.05。
时间 B组(n=35)心率/(次•min-1) 平均动脉压/mmHg麻醉前 91.05±8.07 138.25±16.04术后2 h 87.54±7.89 139.28±10.06时间 A组(n=35)心率/(次•min-1) 平均动脉压/mmHg麻醉前 91.41±7.28 138.92±15.66术后2 h 83.17±8.68* 133.65±10.34#
2.2 两组患者麻醉质量指标比较
B组麻醉后24 h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分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麻醉质量指标比较( ± s,分)
表2 两组患者麻醉质量指标比较( ± s,分)
组别 例数 麻醉后24 h MMS评分B组 35 29.26±0.36 A组 35 27.58±0.41 t 18.2160 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
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n(%)]
3.讨论
FNF是老年人最为多见的骨折疾病之一,其发生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受人体衰老变化的影响,老年人通常器官功能存在不同程度下降,骨密度较低,这一因素会直接增加股骨颈脆性,并会影响到股骨颈的血液供给,对股骨颈营养状态起长期持续影响[3];其次,老年人髋部周围肌肉群处于不断退化中,肌肉的反应能力减低,容易导致髋部失去及时、充分抵抗有害应力的能力,这一因素在极大程度上亦导致FNF发生率升高。
手术是现阶段治疗FNF的有效方法,但在手术麻醉方法的选择上,目前尚没有统一标准。GA是FNF手术最常用的麻醉方式之一,其操作方便,镇痛效果较为理想,但在相关的研究实践[4]中,发现GA后患者在诱导和拔管过程中会出现更为明显的应激反应,这容易影响到患者手术的顺利进行。相比之下,CSEA可有效规避上述难题,且其阻滞范围广、起效亦较快,又能达到较为理想的肌肉松弛效果。研究资料[5]表明,CSEA对交感神经和部分副交感神经有较理想的阻滞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能有利于保持患者血压和心率的稳定,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本文对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质量指标及不良反应进行了分析评价,其中,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是对麻醉后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常规监测指标,麻醉后心率及平均动脉压较麻醉前变化越小,代表该麻醉方法或药物对于患者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较小,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波动性控制越好。在本文中,两组患者麻醉前心率、平均动脉压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麻醉手术后2 h, B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指标均显著优于A组(P<0.05),呈现出较小的波动值,表明CSEA在老年FNF手术患者中应用,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小于GA。本文采用MMSE量表评分反映患者麻醉后24 h的精神、认知状态,该评测工具信度良好,联合检查ICC为0.99%,最高得分为30分,分数低于27分视为存在麻醉后认知功能障碍[2]。本文中,B组麻醉后24 h MMSE量表评分显著高于A组(均P<0.01),表明CSEA在老年FNF手术患者中应用,对患者精神、认知所造成的影响更小。麻醉后的不良反应主要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来进行分析,因为采取不同的麻醉方式,其不良反应也会有所区别,如进行局部麻醉,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心率减慢以及血压下降等反应。在本文中,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A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86%,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可见与GA麻醉方法相比,CSEA在老年FNF手术患者中加以应用,可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CSEA在老年FNF手术患者中应用,麻醉效果更理想,安全性更高,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