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左卡尼汀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的效果观察
2021-06-29廖向飞
廖向飞
(广东省博罗县人民医药急诊科 广东 惠州 516100)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脏疾病,临床上致使这一疾病发生的病因有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心肌梗死、炎症、心肌病等,致使患者的心肌功能和结构出现变化,患者的心室表现出充盈和泵血功能低下,患者在临床上的主要症状有体液潴留、乏力和呼吸困难等,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健康安全。临床上治疗心衰的主要目的不仅仅在于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改善,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提升,同时还需要对患者的心肌重构机制进行抑制,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住院率[1]。本次研究主要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对象,分析左卡尼汀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8年11月—2020年11月诊治的72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男20例,女例16例,平均年龄为(65.98±5.25)岁;观察组男19例,女17例,平均年龄为(65.14±5.84)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与慢性心力衰竭临床诊断标准相符合患者;心功能NYHA分级处于3~4级患者;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知情,且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同时合并有肝硬化、肿瘤和肾衰竭等疾病患者;同时合并有精神障碍患者;同时合并有交流、沟通障碍患者。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或者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或者是洋地黄等药物治疗。
1.2.1对照组 该组患者给予左卡尼汀(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0371)治疗:选取本品3.0 g与100 mL氯化钠注射液(0.9%)或者是100 mL葡萄糖溶液(5%)融合在一起为患者展开静脉滴注,1次/d,连续治疗2个星期。
1.2.2观察组 该组患者在左卡尼汀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0670)治疗:初始剂量为5 mg,口服,1次/d,后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对其用药剂量适当调整,最高剂量为20 mg。连续治疗2个星期。
1.3 观察指标
评估两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观察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C-反应蛋白(CRP)指标和脑钠肽(BNP)指标,二者均与临床疗效成反比。评估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观察记录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左室质量指数(LVMI)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指标和室间隔厚度(IVSD)指标,四项指标均与临床疗效成反比。评估两组治疗效果:显效表示患者的乏力、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且患者的心功能改善不低于2级;有效表示患者的乏力、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且患者的心功能改善为1级;无效表示患者的临床症状无变化或加重、心功能未改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2]。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的C-反应蛋白(CRP)指标和脑钠肽(BNP)指标均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RP指标和BNP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 s)
表1 两组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比较( ± s)
CRP/(mg•L-1)组别 例数BNP/(pg•mL-1)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36 22.79±1.68 5.68±1.02 860.35±62.24360.78±73.02对照组 36 22.46±1.98 12.35±1.02854.78±71.35631.68±51.46 t 0.763 27.744 0.353 18.195 P 0.448 <0.001 0.725 <0.001
2.2 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左室质量指数(LVMI)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指标和室间隔厚度(IVSD)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 s)
表2 两组心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 s)
组别 例数 LVEF/% LVMI/[g•(m2)-1] LVEDV/mL IVSD/mm观察组 36 40.35±4.35 113.79±20.68163.79±21.79 8.46±1.02对照组 36 42.46±4.41 138.12±21.02206.02±32.4512.46±1.24 t 2.044 4.951 6.482 14.948 P<0.05 <0.001 <0.001 <0.001
2.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3.讨论
在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等因素影响下,慢性心力衰竭发生的概率一直呈现出上升趋势,该病患者目前主要采取药物治疗,其中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ACEI等药物治疗临床应用广泛,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3];他汀类药物一方面可以对患者的血脂水平进行降低,一方面还能够发挥出良好的抗肥大、抗氧化、抗炎、抗纤维化等作用,对患者的内皮功能障碍进行改善,对患者的神经激素活化进行抑制,降低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概率等[4]。
左卡尼汀是哺乳动物体内含有的一种天然物质,其作用在于维持人体的能量代谢,该药物能够将长链脂肪酸带入进患者的线粒体基质内,可以对其氧化分解起到促进作用,可以为患者的细胞提供能量,同时也能够输出患者线粒体内含有的短链脂酰基,该药物的应用可以对患者的骨骼肌、脂肪代谢紊乱现象和心肌组织功能进行改善[5]。瑞舒伐他汀属于选择性HMG-CoA还原酶抑制剂,该药物具有显著的降血脂作用,是现阶段他汀药物中将降脂最好的药物,该药物可以有效提升患者体内的LDL受体数量;该药物对肝细胞能够发挥出选择性作用;该药物具有非常明显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能够对泡沫细胞形成和脂质浸润形成进行减少,能够对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延迟进行抑制。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取左卡尼汀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的方式,能够对该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有效改善,能够降低患者体内的炎性因子水平,能够对患者的心脏起到保护作用,可以有效防止患者血管重塑,对患者的心肌肥厚现象进行缓解,降低患者体内含有的BNP含量,提升患者的心功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6]。本次结果表明治疗前两组的C-反应蛋白(CRP)指标和脑钠肽(BNP)指标均基本一致(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CRP指标和BNP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指标、左室质量指数(LVMI)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指标和室间隔厚度(IVSD)指标相比,观察组均显著偏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显著偏高(P<0.05)。说明左卡尼汀联合瑞舒伐他汀的应用有利于优化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安全性高,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给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卡尼汀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指标和心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