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乳晕切口与放射状切口术治疗乳腺纤维瘤的临床效果比较
2021-06-29王铭
王 铭
(陕西航天医院 陕西 西安 710025)
乳腺纤维瘤是发生在乳腺小叶内纤维组织及腺上皮上的一种良性病变,主要因雌激素分泌过多使乳腺纤维发生异常增生所致,好发于青年女性,若未及时治疗则会增加恶变的风险[1-2]。手术是临床治疗乳腺纤维瘤的有效手段,但肿瘤位置特殊,患者常希望术后切除肿瘤后恢复乳房原有的大小及形态,以保证外观美观。但传统的放射状切口术后瘢痕明显,易出现两侧乳房不对称现象,不易被患者接受[3]。环乳晕切口因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的放射状切口的不足而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以我院7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环乳晕切口与放射状切口术的手术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7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均选自我院2014年1月—2020年10月乳腺外科,所有患者均发现单侧或双侧乳房内伴有多个肿块,无乳头溢液、痛性肿块,经影像学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为乳腺纤维瘤,符合手术治疗指征,患者知晓本次研究目的后自愿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排除乳腺增生、乳腺癌、疑似恶变、血液系统疾病、手术禁忌证及临床资料不全者。将受试者根据入院单双号分组模式进行分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5~40岁,平均年龄(32.65±2.37)岁,肿瘤直径1~4 cm,平均(2.53±0.47)cm,单发27例,多发8例;研究组患者年龄25~41岁,平均年龄(31.24±2.41)岁,肿瘤直径1~4 cm,平均(2.55±0.53)cm,单发28例,多发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择期安排手术,术前完成相关检查,并给予患者健康指导、体位指导等。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传统放射状切口术,对患侧乳房肿块进行局部浸润麻醉,以乳头为中心延肿块长轴作1~4 cm放射状切口,分离皮下组织,剥离腺体充分暴露纤维瘤,利用组织剪切除、游离纤维瘤,之后切除并取出瘤体,常规止血后缝合腺体及皮下组织,切口皮内缝合,加压包扎,术毕。
研究组患者接受环乳晕切口术,对患侧乳晕切口进行局部浸润麻醉,根据瘤体位置沿近侧乳晕作3 cm左右弧形切口,依次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采用血管钳沿大乳管分离皮肤及腺体组织,将瘤体推向环乳晕切口处,剥离出瘤体后进行切除,对存在多发肿瘤者可按照同法进行切除,注意保留乳晕下方薄层腺体组织,切除完全后间断缝合腺体,皮内缝合法缝合乳晕切口皮肤,术后常规加压包扎。所有患者术后均给予补液等支持治疗,术后标本常规送病理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并比较两组患者对乳房外观的满意度,乳房外观及形态正常,瘢痕隐蔽为满意;乳房形态基本正常,瘢痕在0.2 cm以内,患者无异常感为一般;乳房形态异常,瘢痕未达以上标准为不满意。
1.3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治疗后双侧乳房对称无塌陷,切口愈合良好,瘢痕美观,无明显并发症;有效:治疗后患侧乳房轻度变形,切口愈合尚可,术后伴有轻微肿胀及感染;无效:治疗后双侧乳房明显不对称,切口愈合不佳,术后出现明显并发症[4]。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 治疗总有效率
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7.14%,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2.2 各手术相关指标
研究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更少,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s)
表2 两组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s)
组别 例数 切口长度/cm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研究组 35 2.14±0.28 33.58±4.76 26.73±3.42对照组 35 3.05±1.02 46.76±6.43 35.94±5.37 t 5.090 9.747 8.558 P 0.000 0.000 0.000组别 例数 切口愈合时间/d 住院时间/d研究组 35 6.05±1.48 8.19±1.08对照组 35 9.52±1.67 11.58±1.57 t 9.200 10.525 P 0.000 0.001
2.3 并发症发生率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8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4 外观满意度
研究组患者对乳腺外观满意度为97.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57%,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外观满意度比较[n(%)]
3.讨论
乳腺纤维瘤时乳腺外科疾病中的常见类型,其病因与机体激素水平变化、不良饮食作息习惯等多种因素有关,早期多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则会出现乳房肿块、少量清亮溢液、轻微疼痛等,尽管多为良性,但仍有恶化的可能,严重影响女性的身心健康[5]。传统放射状切口术切口方向平行于乳腺导管,手术视野清晰,可彻底切除纤维瘤组织,防止癌变,手术操作难度较小,但术后瘢痕明显,易导致乳房塌陷,美观度较差,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6]。环乳晕切口是在乳晕区色素较深且有皮肤褶皱的地方切口,手术切口小,且乳晕处皮肤角质层薄,弹性及韧性好,术后有利于切口愈合,还可有效隐匿手术瘢痕,且不会破坏乳腺组织及乳腺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并发症发生率,满足患者对美观的要求[7-8]。但值得说明的是,对肿瘤在乳房边缘则不适用该术式,肿瘤直径在5 cm以上时小切口常难以彻底分离瘤体,若切口较大又易导致术后乳头知觉障碍,因此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术式。本结果表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及对乳腺外观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更少,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P<0.05)。
综上所述,与放射状切口术相比,环乳晕切口术治疗效果更加安全显著,患者术后恢复快,对外观的满意度高,值得在乳腺纤维瘤治疗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