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对儿童生长发育及免疫状态的影响
2021-06-29梁景熙
李 超,唐 渊,梁景熙
(茂名市人民医院儿科 广东 茂名 525000)
幽门螺杆菌(Hp)是世界上感染率最高的细菌。有研究证明[1],幽门螺杆菌感染不仅是成年人慢性胃炎等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致病性因素,是引发消化性溃疡类疾病、慢性胃炎的主要原因,甚至可能引发胃癌、胃淋巴瘤。据有关研究显示,儿童为Hp的主要高感人群,且多数承认感染患者均为儿童阶段即受到感染[2]。研究显示,Hp会导致人体微量元素代谢紊乱,儿童体质比较弱,为其主要发病人群,一般婴幼儿期即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可能,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儿童引发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几率将会明显增大,严重影响患儿的免疫功能以及生长发育[3]。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引发人体微量元素代谢紊乱,儿童生长发育亦会由此而受到影响[4]。本研究中选取我院收治的Hp儿童为研究对象,旨在观察Hp对患儿生长发育、免疫状态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100例Hp患儿为观察组,均为我院在2019年6月—2020年6月收治。100例研究对象中男童55例,女童45例,其年龄最小0.5个月,最大为6岁,平均年龄(2.25±0.86)岁。另选在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儿童100名作为对照组,其中共有男童54名,女童46名,其年龄最小0.6个月,最大为7岁,平均年龄为(2.89±0.98)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及观察指标
采用流式细胞仪,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两组研究对象IgA、IgM与IgG进行检测,同时检测其CD8+、CD3+、CD4+。对两组研究对象的生长发育指标情况进行观察,指标包括铁、锌、白蛋白与血红蛋白。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的生长发育状态,指标包括厌食、消瘦及生长发育迟缓等。
1.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中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对比组间血清免疫因子、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
观察组TNF-α、IL-2指标均低于对照组,CD8+、CD4+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间血清免疫因子、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比较(± s)
表1 两组间血清免疫因子、T细胞亚群检测结果比较(± s)
T细胞亚群TNF-α IL-2 CD8+ CD3+ CD4+观察组 100 87.03±6.23 32.02±6.12 35.25±4.5354.09±5.1223.21±2.45对照组 100 101.45±9.34116.34±9.3821.72±3.1671.45±6.1838.02±4.45 t 12.843 75.286 24.496 21.631 29.154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组别 例数血清免疫因子/(ng·L-1)
2.2 对比组间抗体检测结果
观察组IgA、IgM与IgG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间抗体检测结果比较(± s,g/L)
表2 两组间抗体检测结果比较(± s,g/L)
组别 例数 IgA IgM IgG观察组 100 9.82±1.61 56.98±5.83 38.85±4.05对照组 100 7.04±1.12 44.21±2.78 29.41±2.94 t 14.174 19.771 18.862 P 0.000 0.000 0.000
2.3 对比组间生长发育指标
观察组铁、锌、白蛋白与血红蛋白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间生长发育指标比较(± s)
表3 两组间生长发育指标比较(± s)
血红蛋白/(g·L-1)观察组 100 7.21±3.08 51.28±9.34 35.12±2.84 101.43±6.23对照组 100 10.41±4.28 70.79±7.82 38.23±4.72 122.89±8.34 t 6.068 16.016 5.645 20.614 P 0.000 0.000 0.000 0.000铁锌组别 例数/(nmol·L-1)/(nmol·L-1)白蛋白/(g·L-1)
3.讨论
Hp是一种在世界上分布非常广泛的慢性致病菌,据研究其感染率在世界上为最高。早在1983年,就有学者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分析,分离其胃窦黏膜活性组织,从中得到了Hp,并猜测其可能为慢性胃炎致病菌[5]。通过大量临床研究后确定Hp是引发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致病菌。从临床研究中可以看出,成年患者中绝大多数患者都是在儿童时期感染的,此外还指出儿童为Hp的高感人群,大部分儿童均为短暂或持续Hp感染患儿。Hp患儿很难在临床上治愈,体现为反复性、终身性发作的特点[6-8]。其感染率与家庭经济条件、社会经济情况与年龄等因素存在相关性,往往患者年龄越高,其感染率也会相应提升,一般发展中国家感染率高于发达国家。儿童是Hp高危人群,由于儿童时期人体生长发育还未完全,其免疫功能较弱,Hp感染之后其正常生活甚至生命安全都会受到严重影响。Hp的感染渠道主要为口腔、粪便等,少数与父母也存在一定相关性,如父母存在Hp感染,儿童与其共用筷子、碗筷,极易引发Hp感染,对其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9]。
儿童发生Hp感染后,幽门螺杆菌将以唾液为载体进入胃部,并于胃黏膜定居、繁殖,使其表现出胃炎症状,如果不能及时有效治疗其胃炎症状,将发展为慢性活动性胃炎,表现为胃黏膜水肿、充血等症状,对其营养吸收、热卡摄入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会影响其生长发育。本研究中观察组Hp感染患儿患病后,其免疫功能改变明显,铁、锌、白蛋白以及血红蛋白等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IgA、IgM与IgG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另外,观察组TNF-α、IL-2指标均低于对照组,CD8+、CD4+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说明,Hp感染的发生与儿童生长发育状态密切相关。
CD8+可有效抑制T、B细胞活化,可杀伤人体免疫细胞,CD4+可促进成效应细胞以及细胞免疫,以提升细胞免疫功功能,可通过上述指标判断儿童免疫功能。各指标改变均体现了免疫功能的发展变化。而铁、锌、白蛋白与血红蛋白等指标可作为判定儿童生长发育状态的重要性指标,胃液之中维生素、胃酸均可促进非红素铁吸收,儿童引发Hp感染后将出现萎缩性胃炎等症状,此时其维生素C、胃酸将明显下降,导致铁吸收量明显减少,感染Hp后其胃十二指肠黏膜上皮功能将出现紊乱,亦会使其铁含量丢失,减少含铁蛋白含量,最终表现出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症状,引发消化道系统的相关疾病,造成患儿厌食等症状的发生,减少食物摄取量,导致营养不良,对其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
综上,相比健康儿童,Hp感染患儿免疫力明显更低,对其正常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随着近年来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儿童卫生安全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儿童营养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对于提升人们的保健意识非常重要,可进一步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在此背景下,医护人员应加深对Hp与儿童生长发育的认识与了解,并针对Hp感染患儿实施临床分析,给予其有效方案进行治疗,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