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及血常规联合检测在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2021-06-29丁晋鹏
丁晋鹏
(淮南阳光新康医院ICU 安徽 淮南 232007)
细菌感染类疾病会改变血液、痰液等病原微生物检测数据,但其检查的特异性及敏感性不足,检查需要耗费较长时间,影响疾病的确诊,会一定程度上延误重症患者的治疗,疾病的发展得不到控制甚至会造成生命威胁[1]。因此患者在发病后应快速进行早期诊断,根据检查结果判断疾病的程度,临床需要寻找一种新型快速检查感染性疾病的办法。临床研究证明机体炎症标志表达变化与细菌感染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可应用于诊断及鉴别感染的早期检查中。PCT是一种对感染敏感的蛋白质,当机体受细菌感染后其水平会显著升高,且在病毒、过敏及自身免疫影响时不会发生水平变化,更适用于细菌感染的检查[2]。CRP可清除入侵的病原菌,因此在机体受到感染后数据水平会迅速上升,也可反映出合并疾病的风险,感染后敏感度较高,可以更为快速地提升其含量水平,病情控制后又可迅速降低其含量水平,因此更利于临床的早期诊断。白细胞是机体的重要“防御卫士”,在感染后会迅速提升其数量包围并吞噬病原菌,因此在血常规检验的白细胞计数中,其数值水平提升也可以反映出患者急性感染情况。本文纳入我院诊治的420例患者和接受检查的430名健康受检者,均采取相关PCT、CRP协同血常规检测,对比其检验结果情况,旨在明确检查的相关价值,指导临床合理治疗,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1月—2020年11月我院检查的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430例作为研究组,同期我院检查的健康受检者430名为对照组。对照组中男220、女210,年龄32~67岁,平均(49.65±8.35)岁;研究组中男216例、女214例,年龄33~68岁,平均(50.29±8.7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均在空腹时采一管2 mL静脉血送检血常规检测WBC,采用西斯美康血球仪医疗器械对数据进行检查记录,采用相配套的分析仪对数据进行检测。采一管4 mL静脉血放置促凝管中,待凝固30 min后进行离心30 min处理,转速设置为3000 r/min,血清分离后提取上清液。采用广东万孚生物技术公司发光免疫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盒,以双抗体夹心免疫层析法对PCT数据水平进行检测。采用Siemens Advia Workcell生化免疫流水线及其配套试剂盒,以免疫透射比浊法对CRP数据水平进行检测。以上操作均由同一检测人员严格依据试剂盒使用说明完成。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PCT、CRP协同血常规WBC检测结果。成年正常值参考范围:PCT为<0.15 ng/mL,CRP为0.8~8 mg/L,WBC为(4.0~10.0)×109/L。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比对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 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PCT、CRP协同血常规检测结果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PCT、CRP和血常规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PCT、CRP和血常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PCT、CRP和血常规检测结果比较(± s)
表1 两组PCT、CRP和血常规检测结果比较(± s)
组别 人数 PCT/(ng·L-1)CRP/(mg·L-1)WBC/(×109·L-1)研究组 430 7.67±1.04 102.35±25.67 18.24±2.68对照组 430 0.24±0.16 7.48±1.34 7.95±1.15 t 146.4232 76.5325 73.1669 P 0.0000 0.0000 0.0000
3.讨论
细菌感染引发重症疾病通常病情危急、变化较快,对患者的健康有严重的威胁[3]。需要及早加以重视,并通过早期检查诊断,给予针对性较强的干预治疗,一方面有效减少多重耐药菌的产生;另一方面快速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但感染初期患者通常无明显症状,导致疾病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因此需要在临床检验中寻求更为便捷的筛查检验方式,使疾病的诊断率得以提升。
PCT是一种对细菌极为敏感的蛋白质,健康机体代谢中,PCT水平浓度值非常低,当机体感染后,PCT水平会显著提升。值得注意的是,在病毒感染、自身免疫问题、过敏及局部小范围细菌感染时,PCT不会明显升高[4]。因此PCT可以作为检验全身炎症反应活跃程度的重要参数指标之一,通过其指标的变化水平,可以对感染的主要器官、细菌的类型及炎症的发生程度等进行快速判断。对重症监护患者进行测定,也可以探测是否有细菌感染引发脓毒性合并症的风险,以做好提前预防治疗。此外,PCT的半衰期较长,提取检测对储存条件没有特殊的要求,更便于常规的试验收集。
CRP是显著的炎症参数,有激活机体内补体、促进吞噬细胞工作的协调作用,健康机体内含量相对较少,但在患者机体受到细菌感染时,其蛋白质水平含量就会在血清中急剧提升,从而帮助机体将侵入的病原菌及凋亡的组织细胞清除[5]。重症患者感染后病情发展较快,CRP可以有效反应急性炎症情况,尤其是在手术或治疗后一周,若仍不见指标显著下降,可考虑并发感染等情况,应及时给予栓塞预防及抗感染干预等。CRP与WBC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可以共同在炎症的作用下显著提升指标水平,使机体具备非特异性的抵抗力。但在感染后,CRP水平的提升要早于WBC,治疗后恢复正常值范围的速度也较WBC快,因此高敏感性也使其成为早期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WBC是机体吞噬病原菌的主要防御细胞,当机体感染后,WBC会穿过毛细血管壁,迅速聚集在感染部位,并将其包围后吞噬[6]。因此在感染后,机体的白细胞计数会有明显升高,这也预示了炎症的产生,感染的程度也通常与其数量的增多程度成正相关,可以根据血常规的检查,分析其感染的程度情况,并根据检查数据进行给药方式、剂量等治疗手段选取。
为进一步确定相关PCT、CRP协同血常规检测的应用效果,我院在常规患者体检的同期,选取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相关项目检测对比,结果表明: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的PCT水平(7.67±1.04)ng/L显著高于同期体检的健康受检者的PCT水平(0.24±0.16)ng/L;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的CRP水平(102.35±25.67)mg/L显著高于同期体检的健康受检者的CRP水平(7.48±1.34)mg/L;重症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的血常规WBC水平(18.24±2.68)×109/L显著高于同期体检的健康受检者的血常规WBC水平(7.95±1.15)×109/L。这说明PCT、CRP及WBC可以明显提示患者机体的感染情况及病情发展程度,其检测应用价值十分突出,可以反映出机体是否发生细菌感染情况,并通过检查数值情况反映出重症感染疾病的进展程度,因病毒感染对PCT及CRP的含量水平影响不多,所以一方面可以有效区分感染为细菌性或是病毒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对早期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提出提供结果数据支持。但重症感染疾病的病症发展情况也相对复杂,在患者PCT、CRP及血常规WBC的检测初步判定治疗期间,也应对患者进行进一步采取针对性检查,提升整体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在细菌感染引发的重症疾病患者的检验中,应用相关PCT、CRP协同血常规检测,可以对患者的病原体等情况做出快速的判断,更便于临床对判定感染程度进行分析,建议在临床诊断鉴别中作为主要早期诊断检查项目,从而快速确定疾病的发展程度,对患者进行进一步的确诊,为患者的生命健康提供更多的保障,更具准确性,值得临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