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2021-06-29杨露飞

教育周报·教育论坛 2021年52期
关键词:时代背景德育教材

杨露飞

摘要: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表达能力和审美创造能力的主阵地。长期以来,声乐教师过多地重视对学生声乐基本技巧的培养和对其身体机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一些学生对音乐的内涵也缺乏充分认识,认为音乐只是流动的旋律而已,却不知音乐是一种能将智慧、  意志和精神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因此,在音乐艺术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音乐教学;德育教育

音乐,以其独特的美装点着人们的生活。洗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欢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音乐是流动的声破,是流动的诗,在动态中展示自己的美。如乐曲《春江花月夜》由十个乐段组成。先 由琵琶奏出引子,将人们带入“油油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元月明”的幽静中,然后分八个乐章逐步领略“潺潺流水”之声、“蓬蓬春叶”之色、“悠悠花香”之气,由 近及远的尾声若续若断,似一轴逐步展开的淡墨长卷, 令人回味无穷。

美学家们称音乐为“抒情的艺术”。它甚至无需语言的描绘,色彩的涂抹,造型的设置,便能以其抒情性拨动人们的心弦,感染人们的情绪,传达出人们心灵深处难以言传的情感。然而,音乐的功能并不仅限于此,它还是一种能将智慧、意志、精神融为一体的艺术形式,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精神的力量。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音乐作品中的部分素材进行提炼,从而达到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

1.德育素材的提炼

一部音乐作品,它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我们首先要从音乐作品中筛选出具有审美意义的德育素材;接着需要发掘出隐含在学科知识或德育素材中的德育点;然后对这些德育点进行打磨,最后整合这些素材,使其焕发出美丽的光彩。

如对贝多芬及其作品的讲授。贝多芬的性格桀骜不驯,经常表现得近乎粗野无礼,可是当我们去掉这些粗糙的外壳,就能从他粗犷的外表与言行中发掘出他不畏权贵,为自己的理想坚持奋斗和面对疾病和困境坚强不屈的人格魅力。他创作的《合唱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等如暴风雨般冲击着人们的心灵,使人震撼; 而《献给爱丽丝》《月光奏鸣曲》则充满了爱的柔情。通过对上述素材的解读,一个内心充满了爱,为“自由、平等、博爱”之信念而奋斗一生的鲜活的贝多芬就跃然眼前了,这也就完成了德育素材的提炼环节。

2.增强德育意识

教师应当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堂课都能有德育的侧重点。有些教材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属显性教材,如:《我们多么幸福》《颂祖国》《咱们从小讲礼貌》等。而还有一些教材,如:《到小熊家里去》《金扁担》《小乌鸦爱妈妈》《看龙船》等歌曲,被稱为隐性教材。这些教材丰富的德育内涵和深刻的哲理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去挖掘、发现和理解。如:歌曲《看龙船》表现了端午节热烈紧张的赛龙舟场面和兴奋激动的心情。在学唱时,除了让学生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外,还应联系祖国美好的今天,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理解“屈原爷爷看见了也会笑得胡子翘”的深刻含义。

3.德育素材与时代背景相联系

教师将德育素材与音乐知识进行融合,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知识的过程中接受德育教育。德育素材能否发挥出最大的德育实效性,呈现形式是关键。

任何一部音乐作品的风格,任何一位音乐家的性格,都会被打上其所存在的时代的烙印,因此在呈现形式上应该充分考虑到时代背景。《义勇军进行曲》正是在战争这一时代背景下,才能使欣赏者感受到四万万中国民众的呐喊、斗志和抗争的决心。如果脱离了时代背景,德育素材便会失去其原本的道德力量和生命力。

4.德育教育中审美视角的引导

教师设置德育情境,其目的就在于要将学生吸引到情境中欣赏并接受德育教育。但是不同的审美角度会影响到欣赏者的感受,因此对欣赏者欣赏角度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如舞蹈《千手观音》,所有的学生在欣赏完后都感受到了美,可感受的角度是多元化的。有些学生仅仅停留在“形体美”“妆饰美”“动作美”“音响美”等较浅的欣赏层面。此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引人更深的欣赏层面一个安静的世界里,一群从来听不见任何声响的残疾人将自己的身体与灵魂融入到音乐中变幻出如此绚烂的舞蹈,使学生们感受到她们面对疾病,元畏困难,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力量。这就是审美角度的引导所产生的德育教育功效。

5.结语

从音乐艺术教学经验中不难发现,有些学生即便是有较好的“天赋”,音乐功底较好,但缺乏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和做人的底线,也很难为他人和社会所接受和认可;而反之,道德品质高尚,意志坚强,踏实积极,富有进取精神的学生,哪怕是先天条件差-点,但是,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和自身的不断努力,往往最终都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在工作和生活中,也能充分实现其自我价值。由此可见,德育教育与音乐技能教育同样重要,绝不能厚此薄彼。再者,德美合一,是教师完成欣赏型德育在音乐学科教学中的最终目的。在爱国热情的鼓舞下,教师和学生一起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音乐文化和当今中国音乐的发展现状,从而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表达与选择的过程中强化道德情感, 完成道德实践,这也是一件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张曲漫.给音乐教 学瘦身-浅谈多媒体技 术在初中音乐欣赏的运用与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

[2]吴真真.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音乐欣 赏教学中的应用[J].山东青年,2011.

猜你喜欢

时代背景德育教材
《中国德育》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钢琴作品的思政融合
教材精读
华丽追梦者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美育优化探析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