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曼荼罗图式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象征意义分析

2021-06-28单旭阳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1年1期
关键词:构图视觉传达设计色彩

[摘  要:佛教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典型的文化象征,其文化内涵与艺术创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蕴含浓郁的藏传佛教神秘色彩的曼荼罗图式在艺术创作中分别以二维和三维的方式传达出特有的宗教氛围。本文借助曼荼罗图式在藏传佛教中的宗教含义解析,通过分析其文化内涵,探索形式构图,分析色彩搭配和意象的表达,目的是为了研究曼荼罗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原则和效果。

关键词:曼荼罗;文化;构图;色彩;视觉传达设计]

1曼荼罗图案概要

1.1曼荼罗图式的含义

在《吠陀经》中,曼荼罗是用来表达古印度佛教神秘宇宙观的图案。曼荼罗在梵文中Mandala的意思,又被称为曼陀罗,其最初被作为宗教祭祀的祭坛图式。

曼荼罗在梵语中指的是圆形和中心点。在曼荼罗图式的最外部和正中间的是一对同心圆,其他的正方形和圆组成了内切和相切等的几何形式关系。在圆形内的正方形是佛教宇宙观的五方佛神殿的地点,而方形内切的圆形空间则即是五方佛神殿。在藏传佛教的宇宙观中,世界分为天、地、中三界,须臾山被周围的八大洲和四小州围在中间,须臾山就是整个宇宙的中心。佛教的须臾山中心论和曼荼罗中心原则的共通之处在于都强调的了中心的地位。

1.2曼荼罗图案的发展

在古印度时期,曼荼罗最初是“神坛”的含义。那时佛教信徒修行时,在场地中筑起一座或方或圆的高台祭坛。借以表达信徒的礼敬和朝拜之义。进而提升内心的信仰。曼荼罗祭坛上描绘着佛、菩萨或明王诸天形象,以及用已经符号化的文字来代表诸神佛。在国王即位和僧人剃度时都需要在这个祭坛上举行祭祀仪式,象征着邀请各类神佛亲临见证。这时的曼荼罗则是作为祭祀的祭台和象征着国家的领土。

在佛教没有传入藏地之前,藏地本土的苯教是个多神教,自身没有理论和经典著作。一统西藏地区的松赞干布,迫切需要一种统一全西藏思想的文化系统。这时佛教的传入对吐蕃王朝统治阶层无疑是一场及时雨。曼荼罗艺术也随着佛教的传入而进入藏地,其平面形式最先出现在大昭寺的壁画上。之后藏地佛教结合了藏、汉、印三种建筑风格,以曼荼罗图式为平面,组织建造众多佛寺,桑耶寺则是将曼荼罗形式结构应用图藏地建筑的第一座佛、法、僧俱全的佛寺。

在佛教的修行过程中,强调信徒意识与神佛精神的沟通,经过历史发展,曼荼罗由原来的修行圖示演变为展示佛教宇宙观的模型,并被运用到心理学和视觉设计等领域。心理学家荣格最早将曼荼罗图式带入到心理学领域进行研究。另外,曼荼罗图式由于自身的“秩序美感”,使其在视觉设计领域也有了很多尝试。无论是藏密、日本佛教还是汉传佛教的曼荼罗,其根本都是浓厚古老的文化底蕴、与万物和谐共处的哲学思想。

2曼荼罗图式的内涵分析

2.1文化内涵

在原始社会,曼荼罗图式可以看作是原始人类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表达,是在充分体会自然的规律上,有心灵上的感性抒发演变成后来理性的图式。其艺术形式显现了人类内心和外部世界的统一性、复杂性。曼荼罗图案的展现与原始人类从事宗教活动时的情感抒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藏地人民结合了汉地的周易八卦观念和印度的佛教金刚密乘之大圆满的内涵,加上了西藏地区的本土文化,形成了藏传密宗里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精髓——曼荼罗图式。

曼荼罗是一种备具神秘色彩的古老文化象征符号之一。在精神分析学家荣格里看来,曼荼罗就是“圆圈”的意思,是人类在原始社会从周围生存环境中提炼出来的圆形图案。曼荼罗图式的方、圆、三角几何结构的象征意义,多数的观点认为圆形代表太阳,是对太阳的崇拜,方形表示大地,表示容纳万物,三角形则是对生殖的崇敬。这种以独特的形式创造出来的最具美观性的艺术形式,反映了原始社会人类最初的心理和审美需求。它的结构和形式既表现了外在的形象化世界,也表现了内在的精神世界。因此,对于修行者来说,曼荼罗显示了在宇宙中和他们内在精神起交互作用的力量。

2.2形式内涵

藏密的曼荼罗图式多是以圆形、方形和三角形为基本构图框架,该图式的结构主要是基于对藏密佛教须弥山宇宙观的认知。

方圆结构:坛城便经常使用这种结构绘制。中国古代就有“天圆地方”的说法,大地就是以方形形式呈现。而圆形是人类历史上出现最多的图形,各个文明中都由关于圆形在玄学、文学和自然学科等方面的论述记载。曼荼罗图式多以方形和圆形为主,图式正圆形框架结构内切的方形置于中部,是五方佛佛殿的所在地,方形内部又有一个圆形,象征着五仿佛。“圆”圆满的对称匀称造型契合了人们的审美心理,具有“以圆为美”的无意识审美倾向。方形则体现出曼荼罗构图框架中的稳固性、坚定性和对称性。

三角结构:相对于方形和圆形而言,三角形最大的特点就是其方向性明确,并且因为方向性的变化改变人对图式整体重心的感知。三角构图一般是将单个三角形或组合三角形以正放、倒放、斜放的状态置于画面坛城正中的圆中。组合的三角结构通常是正、倒两个三角形的结合。使整个图式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显得沉着、稳定。

网格结构:也可以看作是井字型结构。曼荼罗图式以横竖中轴线或是井字网格分割空间,在被井字分割成的九个空间中的五个空间放置神佛菩萨,与佛教的宇宙构成形式相对应,呈现出严谨的秩序感。这种构图形式在表现佛教庄严肃穆场面和森严的等级制度中非常适用。

2.3色彩内涵

曼荼罗图式色彩艳丽、鲜明,具有强烈的装饰性和宗教色彩,是藏传佛教艺术对色彩的理想化应用。西藏地区的自然条件恶劣,环境色彩单调,因此人们对浓重艳丽的色彩有着非比寻常的向往和热爱,这也是当地人民长期处于这种自然条件下的精神需求。所以在艺术中使用强烈的纯色调配或纯色对比,追求色调在变化中的统一。

在藏密曼荼罗的绘制中大多采用的是大红、中黄、土绿、煤黑、石白等颜色的矿物质颜料。其最大的特便是色彩鲜明、沉稳。这些特性丰富了曼荼罗绘画的表现技法,增强了它的形式感、体积感和空间感。

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藏族艺术中“统一中求变化”的色彩理论。色彩的调和主要分为统一性调和与对应性调和,对比色的调和则是将色彩的对立引导向统一,这样就使得整体画面较为明快,通透。曼荼罗图式中常常运用对比色调来处理画面色彩关系,将两个对比强烈的视觉色彩放置在一个画面中,运用色调对比和变化的关系,再根据画面色彩需求进行调和,使冷暖色调取得和谐关系。这种方式产生了丰富的色彩层次效果,视觉效果也更加活跃。

曼荼罗的配色中的统一性调和也是必要的。画面中的色彩尽可能地消除不统一的因素,这要就能使色彩达到更好地调和,比如同类色和相似色的反复应用。整个曼荼罗图式的色相和明度都比较接近,所以整个画面的色彩呈现出和谐的效果。同时藏密曼荼罗的画面中还利用冷暖色的协调处理和互补色的调和去营造和谐而统一的色彩效果。

3曼荼罗图案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象征意义

3.1神圣与神秘

由于曼荼罗最早是作为念诵的佛经的法坛,其一早便具有“神圣空间”的含义,以特定的仪式来实现人神的交流互动。黑格尔说过:“意识的感性形式对人类是最早的,所以较早阶段的宗教是一种艺术及其感性表现的宗教。”曼荼罗图式与佛教宗教文化有着深刻联系。曼荼罗图式不仅是宗教信仰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是藏族人民对信仰的理解体现和生活的精神动力。潭柘寺的标志设计,中心选取了曼荼罗图像中的八瓣莲花造型,以平面形式展开,蕴含着“须弥纳芥子,微尘容虚空”的含义。如次仁朗杰的作品《古格坛城壁画临摹》,其将曼荼罗图示进行了对称性和几何化的简化和抽象,视觉效果使人的情感体验向神圣的宗教方向偏移。

3.2秩序与平衡

曼荼罗图式设计中将方、圆、三角形等几何形以方圆结构、三角结构和网格结构的方式有秩序得放置在画面中,“以几何图形为框定,有中心、有层级、有秩序的形式”,其中心构成原则使得形制体现的秩序感更加清晰。同时,方圆还象征着万事万物相互关联、相互依存,象征著佛法的圆满无缺。图式中的中心感、对称均衡和稳定平衡在标志和海报设计中有着频繁的应用。许多的传统图式的设计现代化转变都是对几何原型结构赋予文化内涵。

3.3智慧与情感

就色彩来象征佛教智慧和修行的精神意志来说,不同的色彩表征不同的作用,如红色代表降服,白色表示寂灭,黄色象征增益。曼荼罗图示的色彩虽有十多种,但是常用的是五正色:黄、白、蓝、红、黑,象征五大、五佛和五智,一切的颜色都可以表示大空。而六字真言、八吉祥图、十相自在、白海螺等这些图形符号则是承载着佛法的力量与智慧。日本前田常作对曼荼罗图示在现代艺术创作中做出了积极尝试,结合了曼荼罗图示和现代抽象艺术,将佛教文化中的内在冥想和虚无、无限空间一装饰性的语言表达出来。

曼陀罗绘画是一种最简单而有效的整合内向冲突的方式,通过表达性的方式,让内心的分裂重新被整合,并建立秩序和平衡。无论是在对曼荼罗的创作还是现代化的再设计,都能折射出设计者和艺术家的内心世界,是的画面极具情感色彩,同时增强了创作者和观察者的情感互动。如SAMAS 创作的《 奇异花园》将色彩进行语义方面的延伸,让观察者与作品有了互动的可能性,已获得更好的艺术体验。

4结论

本文结合曼荼罗图像的在佛教中的宗教含义,分析了曼荼罗图像的形式结构、色彩搭配,研究了其意象表达,探究了曼荼罗图像在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中的象征意义。徐恒醇教授在《设计符号学》中提到“设计的核心就是对各种设计符号的建构”。曼荼罗图式经历史进程,随着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文化传统、审美心理而不断改进发展,丰富了曼荼罗图式的文化内涵。它的几何构图、中心感的强调和色彩搭配以及宗教意义越来越频繁的运用到现代设计中。荼罗图像中蕴含的象征性元素对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就像是永不干涸的长河,要从中汲取传统的养分,运用现代设计方式,更好的挖掘曼荼罗图式的内涵。

参考文献

[1]李奕.中国传统宗教典型纹样及其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大学,2009.

[2]马超.中国佛教寺院装饰纹样设计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7.

[3]刘小民.藏密曼荼罗的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哲学研究[D].西藏民族院,2013.

[4]刘凯欢.藏密曼荼罗的造型艺术空间论[D].西北师范大学,2015.

[5]蒲佳.藏密曼荼罗图形的艺术特征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

[6]秦菁菁.曼荼罗图像的设计基因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9.

[7]庄诗睿.曼荼罗符号的艺术表现形式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8.

作者简介

单旭阳(1996—),男,江苏苏州人,东北大学艺术学院2019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设计、宗教建筑。

东北大学艺术学院  辽宁  沈阳  110819

猜你喜欢

构图视觉传达设计色彩
神奇的色彩(上)
数字化境遇中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新探索
基于大类招生背景下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多媒体技术与视觉传达设计教学的创新性分析
解读阿恩海姆的艺术“张力”理论
论中国国画构图中的构成元素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浅析电视剧叙事艺术与画面技术的结合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