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对提升高中生人文素养的意义
2021-06-28王美艳
王美艳
【摘 要】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优化,教育部门对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典诵读作为语文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要立足学生发展需求,依托经典诵读的优势,深度剖析文章情感,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全面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强化其情感认知能力的同时,改善课堂教学氛围,推进语文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经典诵读;高中语文;人文素养;路径探究
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使得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工作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经典诵读旨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教师通过对经典文章的深度解读,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视角进行赏析,把握文章蕴含情感的同时,品味其背后的“韵、雅”,拓宽学生语文视野的同时,丰富自身阅历,进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人文素养对高中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语言掌控能力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古人在学习时将“读”“解”作为诵读之本,对于一篇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通读,并抓住文章的“根”,以此为文章主线,借助不同的视角对文章整体框架、情节进行分析,梳理各个线索之间的联系,进而把握作者创作基调,这也是诵读的第一步。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再是以“知识的传授者”的身份参与到课堂,而是要充当“文化的引领者”,通过情境创设,使学生沉浸在这出神入化的景物描写、入木三分的人物刻画中,品味时代发展的韵律、历史岁月的沧桑,促进自身人文素养提升的同时,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加强自身语言表述能力。
(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提高学生精神力量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物质层面的满足趋近于峰值,致使他们对精神层面的需求与日俱增。教师作为学生前进路上的“指明灯”,不仅要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将其蕴含的文化情感设计成多种形式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促使其成为优秀文化的传承者。不仅如此,学生在对文章进行诵读时,教师可以设计多种问题进行引导,使其进一步挖掘文章背后蕴含的文化,增强自身对中华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同时,提高自身情操,进而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来探究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强化学生辩证意识,树立正确人生目标
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信息技术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其丰富的教学资源深受师生青睐,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教学效率。但从目前高中生情感认知来看,年纪尚小的他们,缺乏良好的辩证能力,容易被网络上形形色色的信息所影响,加之主观意识的缺乏,致使身心发展出现断点。经典诵读,能够有效激发高中学生的文化自豪感,使其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读《水调歌头·游泳》,能够从中感受祖国山河波澜壮阔的豪迈气概,感受中国人民坚韧不屈的优秀品质;诵读《劝学》,能够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使其学会珍惜时间、把握机会,努力拼搏,去追求自己的未来,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来面对日后的学习、成长。
二、浅析经典诵读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具体策略
(一)立足经典诗词,激发学生诵读兴趣
经典诵读的核心在于“诵”,古人倡导“临文为诵”。不同于阅读,经典诵读决不可放任自流,而是要细读、巧读,对文章每句话、每个词进行品味,思考其在文章中的巧妙之处。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注重经典诵读在课堂中的作用,通过对教学内容、课程标准的深度剖析,设计多种形式的诵读情境,使学生感受文章魅力的同时,全面调动学生诵读兴趣,从而提高教学工作的有效性。
以《行路难》一诗为例,该诗篇幅精巧,格局独特,用词不仅精确而且十分巧妙,形象地表达了作者李白内心从愁苦、烦闷再到重拾信心的起伏变化,展现了其倔强乐观的人生态度。学生在诵读时可以想象自己就是作者,本该大展宏图,却因为身边人的排挤,被迫远离。这样一来,学生诵读时就会准确把握作者情感基调,对诗词含义理解得更加透彻。不仅如此,学生还可以借助图片、影像等资料对诗词、句进行分析,进一步揣摩作者的情感,以此提高自身文化素养。随后,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同类型的诗词,并让其以同样的方式进行诵读,以此强化他们的记忆。这样一来,从初识到感悟,从感悟到内化,系统性的学习全面激发了学生学习诵读兴趣,也为他们后续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创设诵读氛围,强化学生情感认知
情境创设作为高中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其方式多样、灵活性强,能够根据文章作品情感的不同灵活变化。教师在开展经典诵读教学时要立足学生人文素养发展所需,合理创设诵读情境,进而起到推波助澜的教学成效。
例如教师可以以“四季”为主题开展诗词诵读大会,鼓励学生自行确定诗词体裁、风格,而教师可以以季节为主线设计不同的诵读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国学经典的魅力。学生诵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图片、音乐等教学工具作辅助,进一步强化学生情感认知。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诵读情感、语调、诵读流利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打分,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利用信息技术针对其薄弱项制定专项训练,并通过定期、不定期的考察来判断学生是否完全掌握,以此提高其诵读技巧,加速人文素养的提升。
(三)依托多元艺术,彰显经典诵读魅力
以景传情、以物托志。古人在表达自己情感时绝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将情感藏于景色,依托细节引导,使读者豁然开朗。对此,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经典诵读时可以借助多种形式的艺术表现手法,幫助学生多角度地分析文章情感,让经典在艺术美中绽放其独特的魅力。例如教师在讲解《行路难》一诗时,首先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多种绘画风格的蜀山,并让其用语文思维进行赏析,从作品布局到细节刻画,多角度地分析促使学生对其有一个初步印象。随后,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探究,通过诵读探讨作者情感的变化,并通过情感、停顿、音调等变化来表明此时作者的心情。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对诗中的蜀山进行刻画,结合自身想法进行创作,可以凸显蜀山的陡峭,也可以以景促情,借助孤松、孤鸟等景色表现出作者惆怅。这样一来,多种形式的诵读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诗词情感,其对作者的人生态度也愈发清楚,促进自身人文素养培育的同时,进一步凸显了诵读之魅力。
(四)丰富教学体系,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思想品质的方式有很多,单纯依靠教材内容是远远不够的。为此,高中语文教师要跳出传统的教学思维,加强知识拓展,拓宽学生语文视野的同时,将中华传统文化内涵扎根于学生心中,提高学生参与诵读活动的积极性的同时,促使其道德品质得到进一步发展。例如教师可以依托传统节日开展诵读活动,让学生利用多种途径搜集了关于传统节日的一些诗词、文章,并让其深入探究诗文的内在情感。而后,学生可以上台诵读所找的经典诗文,并对其中某一句子进行赏析,揣摩作者情感,最后再对他们进行评价。由此可见,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营造不同的诵读氛围,对他们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五)加强德育渗透,开发特色诵读课程
诵读的本质在于文化的传承。现阶段高中生道德情感、思想品行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此时期开展德育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德行的双向发展,而且多种形式的德育教育活动,大大降低了教师教学压力。不仅如此,在经典诵读中渗透德育教育还能加速校园文化的建设,提高师生整体素质,为高中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奠定扎实基础。为此,新时期背景下,教师要想提高高中生人文价值,就要注重德育教育与语文课堂的有效融合,立足学生发展需求,努力开发多种形式的特色诵读课程,加强德育、文化的协同作用,使学生行为、品行得到多元化的发展。
特色诵读课程的构建要依托多种形式的诵读主题以及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来拉近其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对此,高中语文教师可以以“经、史、子、集”为诵读主题,也可以以唐诗、宋词为主题、以诵读技巧为主题等。开展主题鲜明的课程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并在此过程中展现自己对诵读文化的热爱,促进自身人文素养的培育。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加快构建经典诵读校本课程,高中语文教师还要加强与优秀教师、大学教授的联系,定期聘请一些专业人士到校开展“诵读大讲堂”,将诵读的文化、意义以讲座、活动等形式传授于学生,强化传统文化学习氛围的同时,提高学生人文底蕴。
三、结束语
由此可见,经典诵读在学生人文素养、德育情感的培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要合理借助經典诵读的优势,改善传统“教师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深度探究文章情感,并借助图片、影像等教学工具帮助学生梳理文章情感,使其获得良好课堂体验感的同时,强化自身情感,促进自身人文素养提升的同时,为日后深入学习、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傅熠彤.论经典诵读在高中生人文素养培养中的价值[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21):123+125.
[2]王畅.“经典诵读”在提升高中生人文素养中的价值追问与反思[D].湖南师范大学,2015.
[3]仲生芬.通过经典诵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策略研究[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1):58.
[4]国学经典诵读 一部正经就是一件护身符[J].家教世界,2020(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