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家庭和谐美满

2021-06-28史万武

成才之路 2021年18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谐语文教学

史万武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家庭和谐美满。文章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抓住核心思想、紧扣时代脉搏、注重家教、灵活多样等方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探讨,以培养学生自信心、自豪感,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理想。

关键词:语文教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谐;美满;崇高理想

中图分类号:G631;G633.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8-0122-02

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首先要文化先行,在文化中渗入传统,而不能机械地讲传统,学传统。其次要与时代相结合,要在改革开放、奋发图强、建设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事业的大背景下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培养人们的爱国情怀,使人们更加热爱祖国;能培养人们互敬互爱、自立自强、勤俭节俭、吃苦耐劳、善良勇敢、诚实守信的优秀品质,使社会更加和谐,使家庭更加幸福美满。

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抓住核心思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很多,所有的优秀传统文化所聚焦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爱国”。热爱祖国是高于一切的爱,是一种无尚崇高的爱。正是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热爱祖国的人们,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装扮了祖国的河山,使我们的家园分外妖娆,使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大前提。

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热爱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民族的灵魂。因此,教师要在教学语言文字写成的优秀篇章时,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语言文字的思想情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热爱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不断积累、沉淀形成的,是中华民族文明进步的具体体现。互敬互爱、自立自强、勤俭节约、吃苦耐劳、善良勇敢、坚韧坚强、诚实守信等,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渗透在优秀的作品中。在学习这些优秀作品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进行熏陶和感染,让学生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传承和发扬下去。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热爱祖国山河。祖国有秀美的山川河流、闻名于世的奇观异景。教师要在教学描写祖国美景的文章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激发学生建设美好家园的壮志豪情。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紧扣时代脉搏

时代不同,人们的认识理解不同,思想观念、行为举止也不尽相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与时俱进,紧扣时代脉搏,紧密联系社会生活。要从优秀作品语言文字的具体描述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多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忌空谈意义,多关注文章内容;忌教条式灌输,多情感式共鸣;忌强行要求,多注重思想情感的融入。教师不能只顾挖掘重大的题材而忽视文字、语言及示范所具有的教育作用。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学生被唤醒的是对祖国的热爱,被激发的是拼搏奋斗的激情,被驱动的是为国家强盛、民族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动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教师应使学生在对文学作品的感知、品味、深思中受到启迪和感染,陶冶情操,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注重家教

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是育人的起点。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家庭是孩子的港湾和出发地,父母是孩子的导师和助手。孩子的成长与父母和家庭息息相关、处处相连。

首先,父母应重视孩子的心理成长历程。有些父母简单地认为,为孩子提供优厚的物质基础,提供先进的学习工具,提供优越的学习环境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关爱。其实不然,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父母应注重的是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长。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更应关注和呵护孩子的心理成长。在与孩子的交谈过程中,在对周围的人和事及影视作品中的人和事的谈论评价中,父母要做到公正、客观,尽量避免带有自己的主观情绪,以免影响孩子的心理成长,影响孩子的衡量判断标准。父母要引导孩子的心理向真善美靠近,要耐心倾听孩子对事件及人物的看法。要善于从孩子的谈论中发现其心理认知程度和思维认知方式,对孩子片面的或错误的认知耐心地、循循善诱地引导,让孩子真切感受到真善美的高尚、假恶丑的卑劣,美化孩子的心灵。父母要切记一定不能简单地否定,更不能粗暴地批评,也不能牵强地教授和灌输,要耐心地引导孩子进行感悟,让孩子在心理上得到认知,情感上得到体验,思想意识中有正确的判断标准,心理更加健康。

其次,家庭生活中,父母应重视言传身教的作用。家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言一行对孩子具有重要影响。孩子对世界的认知先是从模仿父母的言行开始的,有时,我們会说“看孩子走路的姿势、说话的表情就知道是谁家的孩子”。由此可见,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的言行就是孩子模仿的标准。孩子总是无意识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来展示自己对生活对世界的认知,身上总是透露着父母的影子。因此,在家庭生活中,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做好。父母对孩子提出的要求,答应时要慎重,不能随口许愿,只要答应了,就要兑现,做到言行一致。同时,父母在家中应少看电视、少玩手机,多读书、多谈传统文化、诗词文章,多交流读书体会,多说说时下的新闻大事,从而让孩子感到生活不只有学习,还有同学、朋友、天下大事,还有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呵护、朋友的关爱。父母应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不让孩子拿的、玩的、干的,父母也不拿、不玩、不干。这样,父母的言传身教才能在孩子身上产生作用,才能真正起到孩子走向成功的导师和助手的作用。

最后,父母应选择一些有益的活动,让孩子参与,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比如,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目,对孩子的成长就很有意义。如《经典咏流传》《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在播放这些节目时,父母可与孩子一同观看,共同参与,这样既能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能增进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情感;既能激发孩子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又能紧密衔接时代,结合流行演唱,易于孩子喜欢接受,让孩子在观看过程中进一步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灵活多样

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能单纯地机械地讲解,不能死板地要求学生做这做那或这样做那样做。而应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变化,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社会生活经验,图文并茂,指示与事例并举,过去与现在相连,这样才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在学校,除了在课堂上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之作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校内组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演讲比赛、辩论赛、知识竞赛、国旗下的演讲等活动,也可以利用学习橱窗、黑板报、文化长廊、文学社团等宣传阵地,加强对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家庭中,家长可在观看影视剧、节假日走亲访友、参观旅游的过程中对孩子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家庭和谐美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抓住核心思想,紧扣时代脉搏,注重家教,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以培养学生自信心、自豪感和家国情怀,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参考文献:

[1]高国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阐释与教育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4(05).

[2]柳旭,王雪.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01).

[3]刘星慧.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4]王琳.初中语文课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策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9.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谐语文教学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新课改下如何建立高效和有效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
对班主任管理的几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