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材料的渗透思路刍议

2021-06-28邹艳君

成才之路 2021年18期
关键词:提升渗透语文教学

邹艳君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向学生渗透课外阅读材料,能开阔学生的眼界,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文章从课外阅读材料渗透的意义、课外阅读材料渗透的方式两方面,对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材料的渗透思路进行探讨,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和语文课堂教学的成效。

關键词:语文教学;课外阅读材料;渗透;创新;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8-0064-02

课外阅读材料的表现形式多样,并且其中的语言特点与表述形式也较为丰富,对思想意识与认知水平还未完全成熟的学生来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在实际的教学中,部分语文教师过多地将目光放在语文课本的讲授上,忽略课外知识的引入与渗透,使得学生只能对语文课本反复研读,长此以往,很容易丧失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加入课外阅读材料,并合理应用阅读材料,有效拓展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进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成绩。

一、课外阅读材料渗透的意义

小学阶段的学生,其思维方式与理解能力都较为单纯,在多数情况下,语文教师对学生只是进行汉字的读写与课本中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错误地认为语文学习只是由汉字组成的。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在语文课堂中有意无意地“溜号”。而且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中依旧沿用过去的教学方式,只是对照课本进行枯燥的讲解,让学生机械地记录知识点。这种方式无法有效实现学生思维的发散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并且学生整日对着一成不变的语文教材,会使其学习能力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但是,课外阅读材料是丰富多彩的,并且课外阅读材料中语言风格迥异,表述形式也各不相同,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语文这一学科中的多种魅力。教师合理应用课外阅读材料,能起到激励学生的作用,使学生真正明白,只有努力学好语文,才能写出好文章。这样,当学生读完材料再回到课堂时,就可以从容面对语文学科,更好地学习语文学科中的知识。

二、课外阅读材料渗透的方式

学生对于教师是十分顺从的,而且对于教师所布置的任务与作业也会认真完成。但是,由于部分学生的自觉性差,学习意识不强,语文教师的任务会更重一些。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而渗透课外阅读材料就是一个较好的手段。

1.利用课外阅读材料进行课前预习

教师要打造高效课堂,让学生实现高效学习,有效科学的课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在过去的语文课堂中,预习环节一般都安排在课下时间进行,因此,学生是否认真全面地进行预习,教师无法得知。即便学生进行了预习,但是因为学生知道所预习的内容与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有关,所以多多少少会有一些促狭感,导致学生的预习不是很认真,预习效率与成果也无法满足教师的要求。因此,在明确下一节语文课要学习的内容以后,教师可以找出一篇与所学内容相关的课外阅读文章,发放给学生进行阅读,并在实际授课中进行检查,如果学生回答得流畅清晰,那么教师就可以对其进行表扬与鼓励,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例如,教师在讲授《难忘的泼水节》这一课之前,可以在网络上找出类似的文章,如《泼水节的象征与由来》这篇文章,并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赏析。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下时间将预习当作阅读有趣的故事来完成,由于没有过重的学习压力,其预习效率会更高。而且学生一旦读懂了教师所布置的课外文章,那么在下一节语文课的学习中,就会受到课外阅读文章的启发,在听讲进程中对自身进行阅读时的想法进行表达,推进语文教师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材料进行课前预习,会对语文学习充满热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如此,这种方式还能让学生接触到语文教材之外的更多的知识,使得其语文学习能力得到大幅提高。

2.课外阅读材料与语文教材相联系

虽然学生在课前阶段进行了有效的预习,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依旧需要通过教学让学生对文章有更加深刻、全面的了解,保障学生的预习与学习更加高效。学生的自主预习能起到有效的作用,但是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教学不到位,学生的学习进程与学习成效反而会被限制。因此,在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合理利用课外阅读材料,与语文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关联和联结,使学生可以更加快速深刻地理解语文知识。例如,在《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文章的讲解过程中,教师在课前已经将关于雷锋同志的一些文章交由学生进行预习。这样,在实际的授课中,教师就可以随机对班级的学生点名,让学生对预习内容进行概述。因为是讲解一位人物,因此对学生来讲没有特别大的难度。在学生进行概述以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这样,学生会对文章中雷锋同志的精神有所体悟与了解。而语文教师也可以逐渐将关注重点从课外阅读文章转移到实际的语文课堂中,并对学生说:“本节课,我们要学习另外一篇与雷锋叔叔有关的文章,那么请大家与我一起看一看是什么内容吧!”学生经过前一天的预习,就可以有效地将自己的注意力与关注点转移到新的文章中。课外阅读材料与语文教材相联系,实际上来说就是学生学习注意力的转移,并且课外阅读文章的铺垫,能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增添很多的愉悦性。这样一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主能力与学习能力就会得到显著提升。

3.课外阅读材料与作业相联系

学生课下的巩固与复习环节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环节,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课下作业,在学生的作业中加入课外阅读材料,让学生扎实全面地掌握语文知识。例如,在《我爱故乡的杨梅》这一课讲述完毕以后,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自己动笔的作业,如文章观后感的写作,或者仿照文章中的某一段落进行写作。写作的字数不需要太多,一般将字数固定在二百字到三百字之间即可,因为学生的贪玩心理较重,如果安排字数太多的作文,他们很容易产生反感。在学生写作的进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课外读物,让学生结合课文中的“杨梅”进行写作,也可以根据课外阅读材料进行写作。在下一节的语文课中,教师可以将写得较好的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并进行鼓励和表扬,从而提高周围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经过课外材料的阅读并进行相应的写作训练以后,其阅读理解能力与写作能力会得到全面提升。而且良好的理解能力与写作能力会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从过去单一陈旧的教学方式中走出来,合理应用课外阅读材料,使学生的思维与视野更加开阔。教师要认识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创设全新的预习方式,为学生寻找有效的课外阅读材料,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利用课外阅读材料进行课前预习,将课外阅读材料与语文教材相联系,并将课外阅读材料与作业相联系,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写作能力,使他们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邢燕红.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材料的渗透思路[J].课外语文,2018(03).

[2]侯艳霞.课外材料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华活页文选,2012(01).

[3]杜文昌.把课外阅读材料有机引进课堂的实践与思考[J].课外语文,2019(03).

[4]周素英.实现阅读的“华丽转身”——对低年级课外阅读教学的探索与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13(12).

[5]赵瑞波.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J].现代语文,2012(08).

[6]范锦飘.构建阅读的校内“磁场”,推进课外阅读课程化[J].小学语文教学,2018(15).

猜你喜欢

提升渗透语文教学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