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探赜

2021-06-28王惜晨房春侠

成才之路 2021年18期
关键词:协同发展心理健康教育高中生

王惜晨 房春侠

摘 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对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分析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价值与意义,探讨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逻辑基础,并提出具体的实现路径,以提高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关键词: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1;G444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8-0020-02

高中生正处于生理、心理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困难与挫折,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进而对其心智发展和人格完善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教师要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以使两者能够相互渗透、功能互补,助力高中生健康成长。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价值与意义

1.是教育实践和发展规律的内在诉求

思想政治教育能引导高中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三观”,并成为他们学习和生活的行动指南。一方面,在具体的教育实践过程中,仅有正确的思想观念作为指导是不够的,还必须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将正确的思想观念转化为具体的实践行动,这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发展。另一方面,心理健康教育虽然有助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但是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仅仅拥有良好的心態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主流观念和意识形态,使学生形成正确、稳固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这也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发展。

2.有利于促进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在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往往要求社会个体遵守社会规则,而忽视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造成思想政治教育个体功能有所欠缺。心理健康教育的侧重点是个体,研究的核心内容也是如何促进个体的心理平衡与发展,因此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可以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弱点和缺陷形成强有力的补充,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更加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在方法和效果方面存在针对性弱、实施手段模糊不清等一些弱点,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一般比较严谨、科学,同时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如果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积极借鉴和引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势必能有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

3.有利于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当前,高中生的很多心理问题是由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因素引起的。这就需要教师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发展,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厚历史积淀,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本土化指明方向,促进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的逻辑基础

1.学科基础和理论依据具有高度的同源性

高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具有显著的差异性,但是从学科基础和理论依据上看,却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这也为两者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逻辑依据。可以说,两者之间具有交叉的理论渊源。思想政治教育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以哲学、政治学、社会学以及伦理学等理论为基础,吸纳了诸多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具有十分明显的阶级性和社会性。心理健康教育虽然属于心理学的范畴,但是从应用层面来看,却是以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诸多领域的理论和方法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帮助其解决自身存在的心理问题,最终实现良好心理状态的构建,提高其心理素质。

2.教育目标和内容方面的同质性

高中生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共同对象,虽然两者的教育侧重点有所差异,但是却具有一致的根本教育目标和互为补充的教育内容,这也为两者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具体而言,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的直接目标方面不尽相同,但是最终目的却是殊途同归的,也就是有计划地引导高中生提高自己的思想认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成为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关注高中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更注重提高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显然,个体的思想和价值观念会支配其心理的发展方向,健康心理的塑造必须要建立在个体良好的思想品德之上。而且信念、理想、意志和品德等很多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同时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内容方面具有显著的交叉性、渗透性和互补性,只有两者协同发展,才能促进高中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显示出更为强大的教育效果。

3.教育主体和客体的双重性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主要是指学生,而客体主要是指教师。从主体来看,高中生是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共同对象,这就需要两者从不同的维度实现深度合作、协同发展,共同助力学生成长成才。从教育客体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双重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需要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使思想教育工作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模式、内容和方法,同时也不再属于一种相对孤立的教育活动。对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而言,其不仅要具有较高的心理健康专业素养,还需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能够利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学生,促进学生的思想、心理健康发展。

三、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发展的实现路径

1.教育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促进

从当前的教育实际来看,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相对统一性,难以彰显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这也成为制约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而且高中生作为教育的对象,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也存在诸多局限与制约。在具体的教育实践层面,需要教育主体和客体的共同促进,共同成长。因此,教育者必须要充分了解高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做好引导和示范,促进教育主体在理论和方法层面的整合与进步。

2.教育目标的相互渗透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高中生,只是在具体的实施目标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教育目标的整体一致性,还应注重教育目标的相互渗透。事实上,高中生的价值观问题也容易诱发心理问题,许多心理问题的产生都是价值的判断和选择出现了问题。一些高中生由于缺乏必要的理性思维和判断,自我调节能力明显不足,最终造成诸多心理困扰和问题。面对这一现象,教育者需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相互渗透,实现两者的协同发展,解决高中生心理层面的诸多困扰。

3.教育方法的相互借鉴

在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发展过程中,教育者要不断吸收和借鉴彼此的优秀教育方法,通过方法的相互借鉴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仍以心理咨询为例,作为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特色教育方法,主要采用教育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平等对话,最终达到心灵的碰撞和交流,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一教育主体和客体平等对话的方法也可以广泛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通过班主任、思想政治教师和学生的“谈心”,了解其困惑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总之,在高中教育的范畴内,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协同发展、互补共进的关系。这就要求学校、社会和一线教师共同努力,以实现两者之间的动态平衡与融会贯通,为高中生全面、健康发展贡献力量,进而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杜丹,车雪梅.论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契合[J].校园心理,2010(01).

[2]李玉印.高中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9(78).

猜你喜欢

协同发展心理健康教育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协同发展探析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