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堂观察法的HSK1综合课学生学习情况研究

2021-06-28李睿

海外文摘·学术 2021年2期
关键词:汉语教学课堂观察教学效果

摘要:本文采用课堂观察法分析旁遮普大学孔子学院SPU学生在HSK1综合课学习汉语过程中,可以科学、理性地分析课堂教学。通过分析教师和学生之间在汉语教学中的互动关系,学生学习的关注点、学习动机、学生水平、学习客观条件、教师的教学目标、对词汇的重视度,与学生的互动程度。发现学生以倾听为主,教室不同区域的学生参与感不尽相同,学习积极性较高,学生关注度随老师的话题而变,贴近生活的话题更积极,书本上的话题注意力较薄弱。有助于提高针对巴基斯坦学生汉语课堂教学效果,为改进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

关键词:课堂观察;汉语教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21)02-0098-02

0 引言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是学校教学真正发生的地方,通过对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教师能够挖掘课堂所蕴含的一手资料,得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但目前关于巴基斯坦大学生汉语研究情况较少,为了更加贴近实际情况,基于课堂观察法能更加直接了解学习汉语的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关系,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课堂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服务。

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孔子学院是在拉合尔市属于巴基斯坦的商业之都,中巴经济走廊项目使得来巴基斯坦的中国企业以及有关经济合作项目增多,巴基斯坦的学生也注意到这个现象,学习汉语的学生也随即增多,有的是为获得国家汉办提供的奖学金来中国学习汉语然后回国当汉语老师,有的是通过在孔子学院学习基本的对话,能和来巴基斯坦的中国人做简单的交流或者做贸易方面的翻译挣学费和零花钱,还能增加自身就业机会。

中巴两国友谊较长,但文化差异也较大,巴基斯坦是穆斯林国家,大部分巴基斯坦人信奉穆斯林教,公共场合行为较为保守,男女有别。巴基斯坦针对国际友人给予警方保护,为保证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外国人的生命安全,特别建立一支保护组织SPU,他们全天候保护中国人或者少数其他国家来巴基斯坦的商人或游客,所以SPU学习汉语能方便日常跟中国人交流,减少工作时因语言沟通困难引发的误会和摩擦。

1 学生以倾听为主

SPU学生掌握英语和乌尔都语和旁遮普语,但汉语均为零基础。SPU汉语课堂使用HSK标准教材,主要是初级阶段HSK1和实用汉语口语为主要内容,课时为两课时共90分钟。有两名汉语教师授课,授课方式为传统教学配合多媒体教学相结合,使用英语进行教学。SPU选拔出来的学生共101名,其中男学生96人,女学生5人,分四批进行汉语培训,平均每批25人。教学地点在旁遮普大学孔子学院,结业考试分为笔试和口语考试按比例判定培训成果。教师授课以讲解字音、字形、生词词义为主,中华传统文化和日常交流方式为辅。课堂练习时,教师对学生进行提问并纠正学生发音,重点针对声母韵母以及声调的反复训练,鼓励每位学生尝试,教师会给学生积极的目光和等待他回答时间。教师通过观察发现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可以选择放慢语速,或换新话题引起学生兴趣,增加课堂趣味性和互动性。

由于上课时间有限,两课时中讲解的课本内容量较大,加上SPU学生课上不熟悉汉语语法和结构,大部分时间都是听汉语教师讲解,学生的英语发音比较奇特,想要表述自己见解时会影响课堂进度,所以大部分时间听老师讲课,利用课下时间解决自己的疑问,学生跟读或及时整理笔记也会帮助他们理解课堂内容。教师举例时用中国人日常交流的方式以及思维方式当例子,可以提高学生对汉语的理解。学生对这方面也特别关注,除了中巴关系友谊深厚,也因为跟自己平时工作更紧密的相关,对这方面的学习更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有问题时暂时用英语沟通,教师解答疑问,让学生消化并理解后更能主动融入汉语课堂。汉语教师经验丰富,课堂活力方面,学生被教师带动时,遇到感兴趣的话题,或者即将被提问的知识点都很积极,但是教师在讲新知识时,部分学生表现出疑惑,跟其他同学讨论,教师给学生举例并给一两分钟消化知识的时间,然后进行练习[1]。

汉语教师授课以教材为基础的同时,还会根据学生需要联系实际情况,拓展生词,但这些生词也是接近本课内容的,生活上更为常用的。在综合课上,学生大多数以倾听为主,要听懂老师讲解的内容,学习语言是积累的过程,学生没有整理笔记的习惯,老师布置的作业一般是将板书所有知识点都记住,并在作业中呈现一遍,日积月累语感便会随即提升如:教师提问学生学过的内容,经常积累的、互动性高的学生应答自如。其他作业也是老师根据课题将能涉及到的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知识如:饮食文化,传统节日、礼节礼仪作为輔助话题让学生们发表自己的观点。但初级阶段汉语知识点以字音、词义为主,不注重语法的讲解,HSK1教材普遍内容为日常口语比较简单,但深层含义或不同寓意需要汉语教师进行讲解,如打招呼方式,汉语中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说话环境表达的内容便不同,在表示尊重时怎么用,跟长辈、领导说话时怎么用,有些文化是相同的[2]。

汉语教师会注意文化禁忌方面的话题,而且课堂上不提起、也不讨论相关敏感话题,比如中国人喝酒,吃猪肉、驴肉等,中国人大多数是无宗教信仰。学生对此类话题也比较感兴趣,会主动问这些问题,更愿意听老师讲此类话题。发现这一现象后教师让学生把他们原有对中国人的印象写下来,然后讲解学生接触的中国人也是来自不同地区的中国人,每个地区方言不同,习俗不同,行为习惯也不同。从这点上,教师就强调普通话的重要性,声调不同代表的意思不同,学生之间互相说汉语,能否彼此听懂对方表达的是什么,巴基斯坦学生的英语跟中国人学的英语发音不同,老师和学生都需要一定的适应期,听懂对方的英语发音。

2 教室不同区域的学生参与感不尽相同

旁遮普大学孔子学院为SPU学生提供的教室大约占地80平方米,学生仅有25个人均位于教室前端,学生在教室的不同区域参与感不尽相同,学生座位共三排,坐在第一排的最积极,中排课堂表现稍微较好,后排课堂表现积极性稍微较差。前排和中间一排的学生参与感最强,靠窗和靠门两侧的同学次之,有时会被窗边或者门边走过的其他学生吸引注意力。学生的座位是不固定的,汉语教师没有强制要求座次顺序,学生也没有固定座位。按约定俗成的规矩,课前先进教室的学生可以先选座位,也可以单独另坐一排。但是上课学生落座后,位置就不能更换了,此时教师就要发挥他的主导作用,教师提问时更愿意与前排学生进行互动,然后是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后排学生,对中间和靠窗靠门的学生更多的是关注度和友善的提醒。教师是整堂课的把控人,SPU学生为汉语老师起了一个贴切的绰号“老板”,在汉语课堂上一切听从汉语老师的指挥[3]。

SPU学生以男性为主,女性较少,5名女学生负责文书方面的工作,受巴基斯坦的宗教影响,巴基斯坦女性在公共场合需要带头巾遮头遮面,而且男女有别,需要保持距离,划清界限。SPU男学生和女学生在同一个课堂时,自觉左右分开坐,一般教室里面靠近窗的位置是女学生坐得位置,教室靠近走廊和门的位置是男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女学生也比较低调,参与感没有男学生多。汉语教师在提问女学生时需靠近学生才可以听到他们的声音。汉语教师的位置是可以灵活变动的,写板书变动、提问变动与学生互动进行变动,变动的同时,学生的注意力也随之而动,即汉语教师在教室的哪个方位,学生就会跟着朝某个方位看,并且离教师近的学生会有更多的参与问答环节的机会。

师生互动次数高于生生互动次数,生生互动表现在读课文和对话时,形式比较单一,相对的师生互动就有很多表现形式如:学生问老师答,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让学生重复或跟读。话题性的课堂更受学生喜欢,比如学习语言的经历,增强亲切互动感,提高教学效果在备课阶段,准备好相应的话题,如果只说跟课文内容有关的,学生可以自学,老师就校正发音即可,但是课堂上即有任务又有兴趣,学习效果会明显不同,如果学生不主动配合,老师就可以多提问、多关注,学生注意力都很集中,知识点也清晰。学习能够听明白,记清楚,而且反复记忆和训练[4]。

SPU的学生对于荣誉是更加看重,首先,因为他们的职务是警察,履职尽责是他们的责任。其次,汉语培训也是经过申请和选拔后才有机会参加,SPU学生的学习态度的比较积极认真,学生们都珍惜在孔子学院学习的时光。对于SPU学生而言提高汉语水平,更是方便日常工作,可能跟晋升职位相关,得到重要岗位或者负责翻译工作,收入也会较为可观。在学习HSK1的同时有的学生发现自己在汉语方面有语言天赋,准备继续深入学习下一阶段的汉语课程,汉语课能让他们更有收获感和参与感以及成就感。不仅是SPU的学生,巴基斯坦学习汉语的学生普遍特点都是喜欢学习汉语,学习语言先天条件就非常有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主动接受教育,接受中华文化而且欣赏并且愿意学习。在汉语课堂上,除了语言知识,更多的是文化方面的理解和包容,比如讨论到家庭生活的话题,巴基斯坦学生会很主动积极的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SPU学生教育背景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对待问题的反映和表达方面也是不同的,但所有学生对于汉语老师都是十分尊敬、友好、礼貌的[5]。在巴基斯坦汉语课堂上学生会等老师出门后才真正起身下课,会主动关心汉语教师在巴基斯坦的生活情况,课下跟老师想作为朋友,提议可否合影或者到学生家做客,学生转达他们的父母对汉语老师的欣赏和敬佩的话语,感谢汉语教师不遠千里来到巴基斯坦进行汉语教学。

3 结语

总之,根据课堂观察和教学经历,通过对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孔院SPU学生汉语课堂上的表现,建议汉语教师加强课堂上和学生的互动性,积极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使学生有参与感。为今后研究巴基斯坦汉语教学的学习者或汉语教学的教师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程晓樵.课堂互动中的机会均等[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陈瑶.课堂观察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高巍.课堂教学师生言语行为互动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5):43-49.

[4]张旭.大学生课堂参与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4.

[5]张建琼.国内外课堂教学行为研究之比较[J].外国教育研究,2005(3):40-43.

(责编:杨梅)

作者简介:李睿(1993—),女,满族,辽宁大连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猜你喜欢

汉语教学课堂观察教学效果
基于分形评估模型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方法
情感优教对中职护生老年护理教学效果的影响研究
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词汇教学效果探究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委婉语教学研究
高职教学“课堂观察”方法的有效性探究
高中数学“课堂观察”教学有效性初探
否定副词“不”和“没”的认知分析
教师提问有效性的课堂观察探析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