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江中游荆江河段绿色航道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21-06-28陈玥如

长江技术经济 2021年2期

陈玥如

摘 要:回顾了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生态航道建设的主要内容、初步成效和基本经验,梳理了工程的环境制约问题及其解决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建设长江绿色航道的若干建议,为长江航道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长江中游;荆江河段;绿色航道

中图法分类号:U616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679/j.cnki.cjjsjj.2021.0210

2018 年4 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长江时指出,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探索协同推进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新思路[3],对长江绿色航道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沿江经济社会发展对长江航运的迫切需要,长江航道局于2008年启动了荊江河段系统治理研究工作。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昌门溪至熊家洲段工程(以下简称“荆江工程”)于2013年9月正式开工,2017年4月竣工。荆江工程的建设,提高了高等级运输大通道航运能力,充分发挥了黄金水道航运效益,有力支撑了湘鄂沿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了长江上游地区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同时,荆江工程高度重视生态环保工作,积极推进生态航道建设,将生态环保理念贯穿于航道规划、设计、施工和养护全过程,于2014年9月获批列为交通运输部生态环保示范工程。

1  荆江工程基本情况

1.1  荆江河段河道概况

荆江河段位于长江中游,上起枝城,下迄洞庭湖出口处的城陵矶[4],全长约347.2km,由33个水道组成。该河段由9 滩段,13浅滩,33个水道组成,约占整个长江干线航道的1/8。由于自身的复杂自然特性,荆江河段航道蜿蜒曲折,洲滩演变剧烈,航道维护困难[5],历来就是制约着长江航道整体通过能力的“瓶颈”。

1.2  荆江工程

荆江工程位于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荆州市(荆州城区、江陵县、公安县、石首市、监利县)及湖南省岳阳市境内,涉及长江中游荆江河段,宜昌昌门溪—监利熊家洲段。根据该河段的碍航特性、河床演变特点与趋势,结合航道治理目标、河势控制规划及外部环境,荆江工程主要采取护滩、加固护岸、护底、填槽等工程措施,守护有利的洲滩形态,遏制河道的不利变化,适当调整局部航段水流,改善航道条件。

1.3  荆江工程生态航道的建设

荆江工程在建设实施过程中通过大力落实环保措施,积极开展生态科研、生态修复、环境监测和补偿协调等环保工作,减小、减缓了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有效保护了荆江河段的生态环境。

荆江工程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在规划环评、项目环评阶段全面分析、识别和评估工程建设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了具体的环境保护措施和建议。在工程设计阶段充分考虑生态敏感区及施工对环境的影响,科学注入生态环保理念,动态优化了工程选址、工程材料、水下设计及施工工艺。在实施阶段加强对防止水、声、气、固体废物、水生生态污染的环保措施落实和环保资料填报的监督管理,有序推进了工程生态环保施工。

荆江工程系统开展了水生、陆生动植物的生境修复、再造技术研究,生态环保施工工艺、结构及技术研究,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研究。研究过程中,从生态学角度出发,不断引进和开发“生态化”的航道建设工程技术,努力改善原河流在景观生态学上的缺陷,保护及修复丰富的河道形态,为各种生物提供栖息、生存的环境,维护水域生态的完整性。

荆江工程在前期阶段和实施阶段共布设了94个监测点(断面),通过常规监测、加密监测及专题研究监测等途径,对水、声、气及水生生态进行了全面监测,不仅获得了宝贵的工程实施前环境数据,还通过分析、整理数据资料,掌握了施工过程中长江水质、水生生物的变化情况和变化因果,为减缓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此外,荆江工程还通过各保护区、渔政部门进行了系统的鱼类资源监测及增殖放流效果监测,使整个工程的监测体系更为完善。

荆江工程密切联系各保护区和渔政部门,通过编制详细的补偿措施专项实施方案,加强对各项补偿措施的落实及补偿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加强了珍稀野生动物的保护,有效修复了工程江段水生生态,减小、减缓工程施工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1.4  荆江工程的环境制约问题及其解决思路

荆江河段所在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冬季寒冷干燥,降雨偏少,冰冻期极短,无霜期长,夏季炎热,秋季雨量偏多。工程区域为平原地貌,陆生生态环境可分为森林、草地、湿地、农业和城镇/村落等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面积最大。工程区域陆生植物多为河流湿地植物,植物种类较为普遍且分布广泛,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仅有国家Ⅱ级的野大豆1种。工程区域陆生动物分为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共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4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2种,省级保护动物83种,麋鹿为受工程建设影响的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水生生态环境主要包括水环境、鱼类资源、其它水生生物等,工程区域涉及鱼类产卵场4处,受工程建设影响的水生野生动物为国家Ⅱ级保护的江豚。荆江河段还涉及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鳍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江监利段四大家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3处国家级保护区,七星台镇水厂、新厂水厂等6处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

为建设“绿色交通”,建设单位联合国内知名生态研究机构,从工程布局、规模、结构设计、施工组织及工艺、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模拟、论证、评价及研究,形成多项针对珍稀野生动物保护、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及修复等方面的专题研究报告,提出生态护岸、增殖放流、保护区基础建设、生态监测、生境恢复及生境再造、江豚及重要鱼类生态学研究、重要野生动物救护、饮用水取水口临时取水设施及经济补偿等预防、恢复、重建等保护措施。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减缓了工程实施所产生的环境影响,实现工程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2  長江绿色航道建设建议

2.1  继续提高长江航道通过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

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适时提高航道维护尺度,释放长江航运潜能,满足船舶的航行需求,提高长江航道通过能力。进一步加强维护工作,不断提高长江航道航标维护质量,探讨新时期长江航道维护管理新方法。进一步降低航道维护成本,完善相关机制,在航标维护等方面创新思路,提高航道维护效率。

2.2  降低航道养护能源消耗,加强污染物排放的治理

加快航道维护管理模式转型,推广应用现代维护技术,优化船型结构和船舶能源消耗,加强LNG等新能源动力船舶的推广应用。同时,加强船舶污水和固体生活垃圾的防治,不断适应绿色交通发展及长江航道现代化的需求。

2.3  继续深入开展生态航道研究,推进绿色交通科学发展

继续研究长江生态航道的架构及评价体系研究,开展基于“互联网+”的航道维护管理关键技术研究,深化数字航道与智能航道关键技术研究,提出航道建设、维护、运行全过程生态保护的对策,不断推进绿色交通的科学发展。

2.4  推行生态航道建设,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

在航道建设过程中进一步研发具有生态效应的航道整治技术,重点以透空型为主、具有生态和景观功能相结合的新型护岸整治技术。倾力关注生态保护区及珍稀保护物种,鱼类生境修复,以及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总结涉及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航道整治工程的经验,合理优化整治项目设计和施工方案,确保水生生物栖息空间。加快开展重要水生生态系统保护的研究工作,深入研究保护机理,制定综合评价方法和生态修复方案,缓解涉水工程对长江水生生态、各类保护区、渔业资源的影响,维护水生生态的完整性。

3  结语

荆江工程将航道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密切结合起来,遵循自然规律、科学改造自然、合理开发资源、维护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实现了工程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本文回顾了荆江工程生态航道建设内容,梳理了工程的环境制约问题及其解决思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降低航道养护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深入开展生态航道研究、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等进一步建设长江生态航道的建议,为长江航道绿色发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谢孝如.新常态下长江航道绿色疏浚发展状况研究[J].中国水运,2019(06):15-17.

[2]张修桂.云梦泽的演变与下荆江河曲的形成[J].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02):40-48.

[3]何传金.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治理思路、对策及初步成效[J].水运工程,2015(02):174-181.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Green Waterway Construction on Jingjiang River Section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Chen Yueru

(Chang JiangWuhan Waterway Bureau ,Wuhan 430014,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main elements,initial results and basic experience of Jingjiang River waterway improvement project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and sorts out the 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 of the project and its solution ideas. On the basis of that,several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construction of the Yangtze River green waterway are proposed,which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the Yangtze River waterway.

Keywords: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Jingjiang River section,green water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