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课程思政”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设计

2021-06-28容素琼

广西教育·C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摘 要】本文分析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可行性,论述基于“课程思政”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设计:围绕课文主题挖掘思政元素,在语言点讲解中渗透思政内容,在篇章讲解中融入思政教育,巧妙利用互联网开展线上思政教育,布置课后练习拓展思政内容。

【关键词】大学英语 课程思政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7-0076-03

大学英语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一门重要的学科。但是受到传统外语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过度强调英语的工具性。为了提升青年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合理渗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推进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尤为必要。为此,教师需要在日常课程教学中充分发掘思政教育价值的内容,探索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积极地引导青年学生传承民族文化,不断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基于“课程思政”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设计进行探讨。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可行性

首先,英语课程除了具有工具属性,还具有人文属性。作为高校人文教育的关键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的主要教育目标是让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知识、掌握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了解西方国家的社会文化、思维方式,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给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语言和文化基础。有学者提出:大学英语课程的开设,不仅是为了引导学生增加与世界最新科技发展的交流,从不同角度认识、掌握世界优秀文化与文明,还要重视中国优秀文化、价值观的传播,更好地传递中国声音,更好地展示中国形象。同时,在英语教学中通过充分发挥思想引领作用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大学英语教师应充分利用大学英语课程所具有的语言文化优势,精心筛选中国优秀文化素材,通过不同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进一步优化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从不同角度加强对中国优秀文化的了解,从整体上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促使学生懂得该怎样利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不断提升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能力。

其次,大学英语课程具有融入课程思政的先天优势。全国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具有以下共同特点:课时占比较大、教材内容丰富、课程影响范围广等。一是普通高等学校的大学英语课程一般需要修满四个学期的学分,高职高专最近几年才开始缩减课时和学分,但是仍需修满一整学年,课时占比大,有时间和空间融入课程思政。二是大学英语教材的内容覆盖面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与社会等方方面面,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的显性和隐性元素。教材所选内容虽然绝大多数与西方文化联系密切,但也有很多适合融入中国文化、中国国情教育的契机。学生通过对比分析中西方文明和文化,能开阔认知视野,进一步提升文化修养和道德品质,进而从整体上提升跨文化交际意识、文化理解力和分辨力,为课程思政的融入创造条件。三是大学英语课程拥有广泛的受众。全体青年学生特别是广大非英语专业学生,都是大学英语课程的受众。由于学生涉及面廣、群体数量庞大,影响面也广。通过挖掘学生不同的专业知识,融入思政教育内涵,可以创造广泛的课程思政的融合机会。大学英语课程自身特有的这些优势,决定了其能够有机地融入思政元素,与思政课程实现同频共振。

再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发展空间大。在传统教育理念的长期影响下,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紧紧围绕学生的语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来制订,未充分考虑课程本身与思政教育的契合,导致思政功能处于缺失的状态。究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很多大学英语教师自身的思政意识有待提升。作为语言类课程教师,他们在日常教学中往往将语言的工具性要素视为重点,很少会深入探究其价值引领的作用。另一方面,大学英语教材中引入了较多的西方文化元素,导致很多教师逐渐忽视对中国文化的追溯、引申。很多大学生虽然也意识到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授课中,因为缺少相关素材的指引以及教师的启发,很难做到灵活使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的精髓要义,也无法运用世界通用语言讲解特色鲜明的中国故事。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在课堂上帮助学生积累更丰富的英语词汇、知识,在强化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还要鼓励学生灵活使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应始终坚持英语课程政治性、价值性、建设性与批判性,以及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协调统一,进一步提升大学生对中国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情感认同。

二、基于“课程思政”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设计

(一)围绕课文主题挖掘思政元素

大学英语属于人文学科,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内容。在教学备课中,教师可以挖掘对学生思想教育靶向性强的内容,通过问题的提出和讨论的设计,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深入思考,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的养成,真正做到以德育人。大学英语课程德育内容比例较大,每一册书都有安排。如《21世纪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一单元,针对大一新生安排了College- A Transition Point in My Life(《大学,我人生中的转折点》)。课文的主题是一位大学毕业生对自己过往大学生活的回顾,即入学前的担心(afraid)、入学初期的困难(life was a bit difficult),到成功主宰生活(I had my life under control),实现成长(growing up),最终顿悟:大学是学习成长、实现人生独立和担当的转折点。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把这一思政元素提炼出来,利用创设“What do you think of college life?”的问题引出论题“What should you do at college?”和“What would you like to be in 3 years?”通过讨论,引导学生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regulate the time well”和“growing up to be an independent person.”由于大一新生正好处于课文中所表述的这一人生阶段,教师利用这一课文进行课程思政设计,在保证学生提高英语表达能力的同时,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大学生活和学习,帮助他们直面成长的困惑,使他们能够更深刻地了解自己的需要,体会成长的需求,更容易激发学生共鸣。又如,《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四册的每个单元的主题时代特征都很显著,不仅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共鸣,是融入课程思政设计的好题材。该册第三单元阅读课文是有关学生成长的文章,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授课中的话题,巧妙地利用图片、视频素材等事实材料,设计有关成长方面的思政主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入手,有的放矢地进行深入的思考、谈论与探究。在学生结束讨论后,教师可以与学生分享一些与成长相关的句子,如Young people should be optimistic and tenacious when facing adversities. They should dare to dream,work assiduously to fulfill their dreams and contribute to the revitalization of the nation.向学生传达一种即使面对困难,也要乐观、坚持的正能量。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能够积累更丰富的语言知识,也有利于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英语教材阅读内容的主题大多有利于课程思政的融入:《21世纪大学英语》第三册Unit 3 A Farmer and His sons是融入“no pains no gains”思想教育的好材料;《21世纪大学英语》第四册Unit 4 Thanks,Mom是利用时有发生的杀母弑父案例引导学生感恩父母恩情……在这些题材的因势利导下,教师通过合理的设计,英语教学和思政教育水乳交融,水到渠成地引导学生去讨论、去思考和去践行。

(二)在语言点讲解中渗透思政内容

语言知识技能的传授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语言点讲解一直都是读写课程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而语言点讲解要想做到生动有趣,就必须重视语料的合理选择。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选择一些新颖、真实的语料,让学生在学习中既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符号,还能够深入体会句子的含义,实现灵活运用。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获取新颖、多样化的语料。如教师可以利用China Daily、CGTN等官方网站浏览近期时政要闻,或者英文版的中央文件。例如,挖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然后将其作为新语料恰当融入知识点讲解当中。这样既可以为学生营造出更真实的语境,同时也能够开展思政教育。

比如讲解《21世纪大学英语》第三册Unit 1 College-A Transition Point in My Life课文中的“set a program”语言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科學制订个性学习计划,以认识阶段性学习任务;通过I had made the transition from a person dependent on my family for emotional support to a person who was responsible for myself的引领,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勾勒出实际生活中独立自主的人的具体特征,引导学生思考和模仿;讲解Never give up中涉及的substantial,uphold,unprecedented 这几个重点单词时,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习近平主席给比尔·盖茨的回信。原句是这样的:“We have rallied the whole nation and adopted a string of unprecedented measures to contain and mitigate the epidemic and treat the sick. These extraordinary measures are delivering substantial results. We are determined to do our part to uphold global public health security.”这段话中谈到了抗疫,以及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担当,其中的思政元素丰富。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这段文字,既可以让学生透彻理解这几个重点词语的用法,也能够及时了解到时政热点,强化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

(三)在篇章讲解中融入思政教育

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篇章讲解要想体现出生动有趣的特点,教师就要突破传统授课理念、英语教材等方面的束缚,适当地为学生拓展一些课外知识内容,以此帮助学生更准确地理解、把握中心思想。比如,在讲解关于奥黛丽·赫本在成名后与世无争且待人宽厚友善的内容时,教师在篇章讲解中适当地融入老子的名句:“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The highest goodness is like water. Water benefits all things and does not compete.)教师通过恰当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有助于增强英语课堂教学趣味性、有效性,也能够让学生对中国文化、汉语语言之美有更深入的体会,准确把握文章深层次内涵,给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发展带来积极影响。

(四)巧妙利用互联网开展线上思政教育

现代大学生出生在信息时代,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若还是沿用传统的较为单一的教学形式,不仅无法取得理想成果,还可能会导致大学生产生抵触、厌烦情绪。对此,大学生英语教师应发挥互联网优势,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线上教学活动,突破课堂局限,完善思政教育。比如,在课前,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网络搜索“习语金句”,然后在线上分享、讨论。通过用这种线上授课形式,既有助于师生、生生互动交流,也能够营造出更轻松、平等的思政教育氛围,从不同层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在此背景下,师生之间的距离也能够不断拉近,教师可以慢慢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然后选择更适合的策略、方法,对授课内容、形式进行恰当调整,以此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

(五)布置课后练习拓展思政内容

作为考查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环节,课后练习的形式较为灵活,教师只需要选择恰当内容,然后精心设计便可以有效渗透思政内容。比如,在英语四级、六级考试中,翻译占据的分值相对较大,内容与中国文化有着密切联系,教师可以合理选取四级、六级翻译习题内容作为课后练习,以此引导学生逐渐懂得该怎样运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通过完成这样的课后练习,学生的语言能力、应试能力不仅能够得到进一步提升,还能够从不同角度加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从整体上增强文化自信。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一些社会热门议题设计练习。比如,面对在全球大流行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搜集一些与抗疫相关的新闻材料作为阅读和听力练习,完善语言输入,使学生能够了解全球抗疫形势以及全球抗疫中的中国担当。又或者是设计一些口语练习、写作练习,让学生结合这些话题表达自身的真实想法。这些精心设计的练习,既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也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开阔国际视野,在深入了解国际事务中不断提升民族自豪感。

三、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建议

(一)提升大学生自身的素养

要想实现大学英语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通常需要大学生具备多种素养:一是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探索能力,能够形成良好的终身学习意识与追求;二是具备良好的追求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的意志力,能够始终坚持将学科知识与道德品质进行有机整合,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重视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追求;三是提升自身审美情趣、内在修养,具备良好的人文情怀,重视提升自身人格魅力;四是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能够自觉地承担起建设祖国的使命,积极主动地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经济实力贡献自己的力量,懂得利用所学英语知识增加国家之间的互动交流,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为了将思政教育更好地融入大学英语教学设计方案当中,教师可以着重从“立德树人、文化教育、艺术素养、人生规划”等模块入手,让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等不同方面提升自身素养。例如,开展关于“怎样交朋友”的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适当地为学生拓展一些与人沟通的社交礼仪,以及懂得相互尊重等思想教育内容。又或者通过情景模拟的方式引导更多学生全身心參与其中。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产生深刻印象,不断开阔学生的认知视野,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显著提升,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基于“课程思政”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水平,大学英语教师应积极探索,尝试更新颖、丰富的教学内容,吸引更多学生全身心参与其中,从整体上提升大学生的道德觉悟。

(二)强化大学英语思政教育的实践教学

首先,重视良好校园环境建设,强化大学生社会实践。学好英语离不开良好语言学习环境的有力支持。在“课程思政”教学中,为了取得理想的教育成果,教师应注重真实语言环境的创建,注重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组织,以此锻炼和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不断开阔学生的认知视野。在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信息交流越来越便捷、密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高校的思政教育增加了一定难度。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日常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始终坚持正确、文明上网。对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的情况,除了要重视、加强对网络环境的净化、监督,高校思政教育也要把握契机,进一步推进网络安全工作。

其次,通过理论联系实践推动“课程思政”发展。开展“课程思政”不能脱离实践,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课程思政”要做到理论联系实践,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带领学生围绕某一话题发表自身见解,或者是和大家分享一些有趣的故事来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关注时事新闻、发生在身边的一些新鲜事。又或者是组织学生定期开展一些英语演讲、辩论赛等活动,以此对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使学生能够从不同层面深入了解我国的民族文化,同时还能够汲取西方文化的精华。为此,教师应重视各类资源的充分利用,不断优化教育培养方案。

总之,大学英语教师除了应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坚定的“四个自信”,在日常教学中应真正做到言传身教,注重深入挖掘并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活动,有机整合课程目标、教学目标和德育目标,使思政理念能够有效地贯穿大学英语教育教学全过程。

【参考文献】

[1]孔标.“大思政”格局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落实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8(3).

[2]卢军坪.大学英语课程推进“课程思政”的可行性探索[J].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2019(2).

[3]刘晓阳.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8(5).

[4]夏文红,何芳.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使命担当[J].人民论坛,2019(30).

[5]陈菲菲.“双互”模式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建设研究[J].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2017(5).

[6]郭凤青.思政教育走入大学英语课堂之教学探索[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7).

[7]雷思雨.浅析大学英语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J].决策探索,2019(8).

【作者简介】容素琼(1973— ),女,广西河池人,北海职业学院基础学科部大学英语课程团队专任教师,讲师,研究方向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