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建设在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路径与策略分析

2021-06-28张玲

校园英语·月末 2021年2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摘要】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理念、新模式,它是课程与思政的完美统一,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大学英语课程具有可发掘的丰富的思政元素和宝贵的育人价值,能将知识与价值、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话语与实践进行有机地统一。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实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该如何去深度挖掘这门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完善教学设计路径,牢牢树立协同育人的新观念,构建大学英语课程育人育才的系统工程值得深思。

【关键词】课程思政;大学英语;路径与策略

【作者简介】张玲(1981-),女,汉族,四川双流人,四川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传媒学院2019年“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重点科研项目《大学英语3》的阶段性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大学英语课程作为高校在校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具有课时量多、学分比重大、时间跨度长的特点。英语教学的特殊性,不仅在于它的语言教育功能,更重要的在于英语语言所体现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思想价值体系。要做好课程思政,先要梳理讲授课程的教学内容;其次,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学科思维处理英语教材,尽可能地发掘出课程中可以融入思政元素的地方;依据教学目标选择出教学内容去进行加工处理,最后再传授给学生。英语教师必须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不断强化自身思想政治修养,增强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的意识,积极主动成为合格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始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英语教学的中心环节,不单单只是进行英语知识的传授与专业技能的培养,更需将价值观贯穿于英语教学活动中,做到“润物细无声”。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的重要性

大学英语课程不仅仅具有传授知识的功能,还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效用。该课程应利用好这两点实现英语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形成协同效应,这是当代大学英语教育的时代使命。

1.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理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英语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改革,能够让大学生充分感知我国在意识和文化形态以及社会制度等方面的优越性,促进大学生形成基本道德观念,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树立远大的志向,明确奋斗的目标,潜移默化地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提升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弘扬民族文化。大学英语教学不单单体现在它的语言教育功能,更重要的在于其附加的语言所体现的文化价值观念和思想价值体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深挖思政元素,融入思政理念,能促使大学生传递正能量,加强主动弘扬本民族文化的自觉,提升民族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3.提升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实现英语课的价值引领。现在我们强调坚定“四个自信”,其中便包括“文化自信”。以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学生接受了生动的思想教育,增强学生对国家政治文化的了解,学生能够充分思考文化现象背后的人文精神,从而逐步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加强对民族文化的认知,从而向世界弘扬中国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实现价值引领。

4.创新思政教育方式,推动高校英语教学及“课程思政”改革。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政理念,使学生不单纯学到紧扣时事政治的相关热点英语词汇,提高他们的英语听、说、读、写、译方面的能力。思政教育不应仅仅只是在思政课堂上,英语教师在完成英语课程既定教学目标的同时,给学生以正面引导,极大促进了高校英语教学及“课程思政”改革,大大优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示范

1.课前深度挖掘大学英语教材的思政教育元素。在授课实践中,英语教师应尽可能地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文化因素和价值模式,从而达到德育和智育的目的。本文将以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年8月第2版《21世纪大学英语应用型综合教程3》第一单元“Hero and Courage”作为教学示范。对整个单元的内容进行分析后发现,所授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表现西方国家的英雄,中国自己的英雄丝毫未涉及,充分说明大学英语课施行“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和紧迫性。

2.紧扣融合点剖析教材,实现思政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的精准对接。课堂教学是课程设计的实施之地,思政元素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巧妙地融合是实施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关键。以下将分模块具体分析思政元素在单元授课中的巧妙融入。

(1)单元话题导入部分。单元话题的导入部分是一个特别理想的课程思政融入点,应充分利用这个部分去挖掘思政点。

① 开场提问“Who is your hero?”导入英雄话题。所授班级的学生回答的几乎都是美国影视作品中的英雄形象,例如超人、蜘蛛侠、钢铁侠等,无人提及中国的英雄。这充分说明学生对于我国的英雄认识不足,民族自豪感不够强,也正体现了大学英语课推行“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② 让学生自主思考问题“Who is your hero in the real world?”,学生给出自己的答案。教师用英文介绍中国的几位英雄人物,例如精忠报国的岳飞、抗日英雄杨靖宇、排雷英雄杜富国、航天英雄杨利伟等。给出关键词,再由学生按关键词进行复述人物的口语输出,加深对英雄的认识,提升民族自豪感。

③ 分小组讨论话题 “What makes a real hero?” ,结合给出提示词、撤销提示词等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从口语输出表达中国英雄的英语词组,再到句子,再到篇章的输出,精准应对学生表达难点去渐进地进行口语输出,最终每组选择一个代表做观点陈述。教师进行焦点样本精细点评并给予评分,再引导学生之间互评,最后计算小组总得分。学生一次次英语口语输出的过程就是实现思政教育潜移默化渗透的过程。

④ 针对问题 “What qualities do you think heroes should have?” 进行词汇头脑风暴。待学生回答后给出参考词汇,例如responsibility(责任)、诚信(integrity)等,为后续分组讨论和课后作业夯实词汇基础。

⑤ 由上一步词汇“integrity”进一步引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学生提供标准的英文版本的翻译,使学生了解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2)听力填空题背景信息中思政元素的融入。本单元教材听力部分取自美国电影《空军一号》,呈现的是美国总统和美国机长的英雄气概,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思政点。鉴于我校艺术专业学生对影视作品的专业性和敏感性,在运用听力素材完成填空练习后,以影片《中国机长》作为讨论的切入点,让学生谈论刘传健及全体机组成员的英雄事迹以及各自的感受,进一步感受中国机长的英雄壮举,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由此可见,该部分的思政元素融入非常自然,效果也非常明显。

(3)口语输出。对英雄人物邱少云、杨靖宇、杜富国的事迹进行介绍时给出英文关键参考词,学生在学习到词汇后马上使用其进行英雄事迹的口语输出。在刘胡兰介绍板块,先给出几个条件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猜测所描述的英雄人物是谁,然后再复述刘胡兰事迹;之后分小组讨论“What makes a real hero?”并提炼观点,由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阐述,在学生进行字词句段练习的口语表述过程中实现思政教育的渗透。

(4)阅讀理解。设计连线题,指导学生将董存瑞、花木兰、蒋晓娟的名字和他们的事迹英文介绍进行连线;对根据川航英雄机长刘传健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中国机长》的英文介绍进行阅读,使学生掌握相关的词汇和句型,在这个过程中同步了解英雄的光荣事迹;延续航空这个话题,紧贴时事,介绍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中无数默默付出的英雄,让学生惊叹“中国速度”,再次升华体会到的“厉害了我的国”的民族自豪感。

(5)翻译。① 段落翻译练习。此题型与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翻译一致,选取介绍革命英雄刘胡兰和董存瑞事迹的段落进行翻译练习。在字、词、句的翻译练习中,了解革命英雄的事迹,强化思想政治建设。

② 句子翻译练习。

汉译英:在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让学生翻译以下三个句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梦的精神支柱。”“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崇尚英雄,精忠报国。”“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英译汉:给出摘自牛津高阶字典的“hero”一词的英文定义,让学生理解句子并翻译成中文。

在对素材进行阅读分析和翻译的过程中,学生不仅练习了翻译的技巧,更了解到革命英雄的事迹和大无畏的英雄精神。

(6)布置课后写作作业。写出有关以下话题的相关论点,训练思维并实现大学英语课程价值引领:“As art college students, how to understand the spirit of dedication in core socialist values? How to practice the craftsman spirit?” 我校是艺术院校,价值引领必须强调“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精神。对于艺术类院校学生来说,工匠精神是一种传统美德,工匠精神重在追求完美。专注正是艺术院校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

本单元教材内容原本没有任何课程思政元素的体现,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团队的教师对本单元的思政教育元素进行深度挖掘,借用教学手段不断扩充教材容量,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理解、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思想教学融入语言教学中。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国家政治文化的了解,也大大提升了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自豪感,实现了大学英语课程的价值引领,使学生接受思想政治与英语语言知识的双重教育。

三、结语

大学英语教师应充分发挥大学英语课程德育的合力作用,进行价值引领,最终实现课堂育人、立德树人。实现课程思政,是艺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不能推卸的时代使命,能有效促进学生的艺术专业技能成长和全面发展,更好地发挥出思政教育对于学生自身发展的重要功效,从而全面实现德艺双馨的育人目标。将高校英语教学中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既要学生在专业上成才,更要促进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社会担当,这不仅是高校英语教学的努力方向,也是一个现实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2]夏文红,何芳.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使命担当[J].人民论坛,2019(30).

[3]陈雪贞.最优化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实现[J].中国大学教学,2019(10):108-109.

[4]赵继伟.“课程思政”:涵义、理念、问题与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9,17(02):114-119.

[5]高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 2017(15):11-14.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
学好质量管理,锻造品质人生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用翻译人才的培养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