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班主任工作的小“妙方”

2021-06-28廖丽华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39期
关键词:自主意识妙方发现

廖丽华

【摘要】小学班主任在平时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应留意学生的学习活动,善于从中发现学生的问题,讲究教育策略,抓住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并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

【关键词】发现;自主意识;自律能力;信心

班主任是最具成果的“发明家”,因为班主任工作最富创造性;班主任也是最具才华的“艺术家”,因为班主任工作最富有艺术性。因此,在班级管理中必须善于研究学生,讲究教育的策略,抓住教育的契机,对学生进行教育,让他们走向成功。

一、作业中发现问题,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俗话说:“言为心声。”小学生在造句、习作时,很容易把自己的想法显露出来。笔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经常能从学生的作文中看出很多东西,比如,学生的性格、心情,他对人的态度,他与家人,朋友之间的关系等。而作为班主任,也可从学生的作文中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从而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

笔者曾经让学生以“我后悔”为题写一篇作文。大部分学生都是写自己曾经做错了事而后悔。但有一个学生的开头就吓了笔者一跳。这位学生竟然说自己后悔来到这个世界。一个十多岁的孩子何以会有这样的想法?笔者急忙往下看,原来这位学生的父母在外地开厂,工作比较忙,不能照顾她的饮食起居,也很少与她交流。经常是她睡了,她父母才回来,第二天她去上学了,父母还没有起床,这让她觉得备受冷落。后来,她又有了弟弟,父母更是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年幼的弟弟身上,使她的心理产生更严重的失落感。而因为父母工作忙,家里很多家务都要她做,使她产生厌世之感。面对这种情况,笔者第一时间联系她的父母,跟她父母反映她的思想状况,希望她的父母能尽量抽时间陪伴她,使她感受到父母的爱;也希望她的父母能够主动与她交流,了解她的思想、心理变化。笔者常常从学生的作文中发现学生的小烦恼。可能我们不觉得是件多大的事,可学生不一样,从孩子的角度和心理去理解他们,这样才能走进他们的心灵,教育才更有针对性。

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教育,提高自律能力

1.开展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意识

活动是小学生最喜欢参与的,是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意识,离不开活动。因此,培养学生学习自主、行为自律、生活自理、为人自信、人格自立的信念和行为习惯,必须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活动的目标自行设计出活动的内容以及具体的实施过程。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意识得到了有效培养。如,在低年级设计“我懂事了”“我学会了”等主题教育活动;高年级主要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自强、自信的品质,因此可设计一些如“我是班级的小主人”“我是未来的接班人”等主题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表现自己,满足个人爱好和兴趣,发挥个人特长。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自我評价、自我调节,提高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

2.为学生创造机会,在表现自己时增强自主意识

学生只有在主动并乐于参与的情况下,才能最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因此,在平时的学校生活中,教师要改变观念和思想,树立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思想,下放权力,让学生做主。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为学生参与和表现自己提供机会;在班级管理中,把主人翁地位还给学生;设立多种岗位,实行岗位责任制,实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让学生觉得自己是班级真正的主人,有责任、有义务把班集体建设得更好。通过班干部轮换制,全体学生都有锻炼自己的机会。同时,学生在管理班级的实践中,提高了团结合作能力以及培养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品质。在班级活动中,教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机会参与班队、课外、社会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让他们有机会表现自己的长处,发挥自己的个性。教师做好点拨、调控、引导,帮助学生投身于实践活动中,并使他们在活动中增强自信。

3.在活动中提高自律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真正的教育”就是“促进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明理是学生有他律走向自律的必经之路,是基础。学生只有在明白了自己应该怎样做、不应该做什么,才具有自律能力,才能进行自我教育。

在实践活动中,在与他人的合作和竞争中,学生不仅明白道理,而且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增强自信心,提高管理自己的能力,从而培养自己良好的自律品质。如,通过以老一辈革命家、历史名人等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经常检查自己的不足之处。此外,教师也要教育、引导学生学习榜样的自律品质。格言是前人的经验之谈,如“吾日三省吾身”“少若成性,习惯之以为常”等格言勉励着后人不断进步。平时,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参加背诵格言警句,名人名言的活动,从中汲取营养,提高自律意识和能力。在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中,积极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自律能力,引导学生由“他律”走向“自律”,这对提高教育的实效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小学综合实践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现在的小学生独立能力弱,家里的大小事务基本是由家长一手包办。学校的各项活动也大都由教师决定、布置,学生只是按教师的要求来做,比较被动地参与到活动的过程中去。这样,学生就生活在一个被“包办代替”所封闭的场中,造成学生缺乏动手能力与责任感,依赖性强,做事缺乏积极性的局面。而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要努力破这个“场”,走进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的思维中去。因此,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活动主题的设计到制定活动的计划,从活动过程中的调查、探究,资料的收集,学生之间关系的协调到最后的结果汇报,都要求学生全程参与。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获得了知识,提高了多方面的能力。如,在进行主题为“家用电器”的综合活动中,笔者首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对家电的了解,设定自己的调查课题,然后把相同课题的学生放在一个小组。小组之间可以分配好各自的任务,然后进行汇总。由于顺德作为全国家电制造基地,其家电产品闻名全国,学生很快就确定了自己的调查主题。并且学生从“著名的品牌,家电给我们带来的便利及危害,家电的正确使用以及家电的发展变化”等几个方面深入地进行了调查,查找资料,询问亲人,或者亲自到自己家人的工厂去实地考察。在汇报课上,他们将自己实践的结果采用小品表演,自述,手抄报等形式展示了自己的调查成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活动,他们不仅学会了怎样查找资料,归纳资料,提高了与人沟通的能力,而且能根据小组的要求,努力去完成自己的任务,不拖小组的后腿,培养了责任感。

四、困境中树立学生的信心

信心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是一个人成功的力量。班主任要全面了解了学生的情况,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在教育过程中,才能“对症下药”。

笔者班有一个学生,名叫小鹏。因为天生的后脑勺柔软,从一年级开始,就成了教师、家长和同学的保护对象。体育课不上,任何集会都不用他参加,也不用做值日,甚至有时他不完成作业,教师与家长也不指责他,就怕他一时不开心或不小心而受到伤害。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他自己也在潜意识中觉得自己很特殊,依赖性越来越强,学习也越来越懈怠。笔者接班以后,发现他除了这点比较特殊外,思维并不迟钝,只不过他习惯了慢吞吞做事,习惯了依自己的性子学习,所以成绩总是不理想。同时,他对自己一点信心都没有,觉得自己根本学不好。他上课时从不举手;教师和他说话,他的回答很小声,根本听不清。弄清情况后,笔者认为,首先得让他树立信心,让他觉得自己一定可以。因此,笔者每节课都会叫他发言。一开始,他的回答根本就听不清,但是笔者非常有耐心,一遍不行,就再说一遍,直到大家听清为止。其他学生也非常支持,当他第一次响亮地回答出問题时,全班学生给予他热烈的掌声。笔者也及时地鼓励他。当看到他面带微笑地坐下时,笔者知道,他的信心开始有了。为了让他的信心能持续下去,笔者找到他的同桌,让他在课间主动找他玩,同时及时赞扬、鼓励他,让他享受到成功的乐趣。笔者也多次找他谈心,指出他的优缺点,鼓励他战胜胆怯,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观点。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小鹏终于能在回答问题时抬起头,响亮地说出自己的答案;可以和同学一起开心地玩,也能主动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他的语文成绩和写作水平都有了提高,这让他对学习更加有了信心。

曾有个学生在日记中写到“上课时,我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总是不敢举手发言,怕同学嘲笑我”。见此,笔者就在他的日记上写上批语“大胆地举起你的手,我相信同学和老师都很希望听到你的见解”。此后,笔者在课堂上特别注意他,有意识地提问他,经常鼓励他,他终于敢发言了。后来,笔者找他谈话,他告诉笔者:“老师,读了几年书,我现在终于可以大胆举手发言了,谢谢您的鼓励。”如今,他的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当学生陷入困境时,教师的鼓励让学生有了前进的信心,使他们克服胆怯和徘徊,走向成功的彼岸。学生性格千差万别,学生的生活环境、成长环境也是各不相同,造就了个性各异的学生。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也不能按部就班,生搬硬套,而要利用各种形式,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药方”,才能使学生茁壮成长,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猜你喜欢

自主意识妙方发现
开心一刻
培养自主意识,让小学生爱上写作
中专学校机电专业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探究
如何培养中职生的自主写作能力
中职机电专业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明星美女吃不胖的十个妙方
妙方
减肥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