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诊疗技术探析
2021-06-28冯会利王海棚王汝都程征
冯会利 王海棚 王汝都 程征
关键词: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诊疗技术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PRRS),又叫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引起的一种能使母猪怀孕晚期出现流产、死胎、弱胎和木乃伊胎,以及幼龄仔猪发生呼吸道症状的传染病,传播速度快,死亡率达50%以上,给养猪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我国已将其列为二类传染病,该病具有较强的接触性、感染性和规律性。从病毒寄生感染的家畜种类上来说,蓝耳病毒的感染宿主具有特定性,主要在猪与猪之间进行感染和传播。为促进我国养猪产业的高质量稳健发展,有必要对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诊断与防治进行探讨,不断提升该疾病的诊疗与防控技术,尽量减少该病对养猪业所造成的损失。
一、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病原特点及流行病学
PRSSV是一种单股正链RNA、有囊膜的球形病毒,属于动脉炎病毒科、动脉炎病毒属,目前已发现美洲型和欧洲型两个血清型,我国流行的毒株属于美洲型。PRSSV具有高度的宿主依赖性,主要在猪的肺泡巨噬细胞及其他组织的巨噬细胞中生长。相关病原实验现象及结果表明,这种病原病毒的生命活性受制于传统方式的化学消毒,对化学有机溶剂十分敏感,在化学消毒环境中的抵抗力比较弱。此外,通过pH值和温度的控制变量实验,对该病病毒进行实验研究,发现病毒活性的稳定很容易受到pH值和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与之有关的流行病学资料统计结果显示,该病毒的感染宿主具有特定性,只有猪与之接触才会被感染,且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均可发生,但以妊娠母猪和仔猪最为常见。可通过空气、呼吸道、阴道接触等多种途径进行传播,公猪通过精液在同猪群间水平传播PRRSV,怀孕母猪感染病毒后,经胎盘感染胎儿。其他家畜与之接触则不会被传染,也不会发病。猪舍内的蚊子和苍蝇也能传播PRRSV,另外,一些带毒的鸟类亦是传播媒介,一旦感染可迅速地在猪群中蔓延开来,且在一个猪场内无休止地循环传播,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二、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临床症状
该疾病的临床症状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因猪的品种、性别、年龄以及个体发育等多种不同因素,被感染后的发病症状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病毒的潜伏时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一般潜伏期自然感染时为14d,人工感染时为4~7d。猪群受到病毒侵染后,早期症状和流行性感冒症状十分相似,大多数患病猪表现为体温升高,精神状态逐渐变差,长期卧地不起,食欲不振,粪便呈现小球状,饮水欲望显著增加,呼吸频率加快,有的患病猪呈现腹式呼吸,并出现明显的咳嗽症状。
(一)育肥猪的临床症状
发育较好的猪,在感染的初期阶段,主要表现出呼吸系统症状,如咳嗽、打喷嚏,部分猪表现为进食量减少、贪睡、活动范围缩小、轻微腹泻等,其中,少数猪的耳朵部位、腹部或尾部皮肤呈现为红青色,随后出现结膜炎或肺炎等,生长速度明显减慢。
(二)公猪的临床症状
公猪感染该病毒时表现为一般性的临诊症状,如精神沉郁、轻微嗜睡以及性欲减退、精液品质下降、射精量减少、精子出现畸形、精液可带毒等。
(三)母猪的临床症状
繁殖母猪感染该病毒后,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连续打喷嚏、体温明显升高、食欲下降、贪睡嗜睡等,配种前感染的母猪发情期推迟或不发情,屡配不孕。妊娠后期感染的母猪四肢末端、腹部、尾部及耳尖发绀,出现流产、早产、死胎或木乃伊胎等,据统计,母猪流产率可达50%~70%。
(四)仔猪的临床症状
仔猪是最容易受感染的猪群体,临床表现也最为明显。仔猪感染该病毒后,一般表现为呼吸困难、运动失调,甚至严重失衡,出现轻微瘫痪症状,产后一周内死亡率明显增高,一月龄内仔猪极易被感染,常表现为体温急劇升高(体温≥40℃),并伴有肌肉震颤、呼吸急促、共济失调等现象,发病率、死亡率极高。
三、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诊断技术
综合运用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病原感染特征,结合猪被感染后的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可以作出初步诊断。本病的病理变化主要表现在肺和淋巴结。肺呈弥漫性间质性肺炎,质地坚硬,不塌陷,肺边缘发生出血和肝变。肠系膜淋巴结水肿。猪感染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病毒后,其表现出的临床症状与许多其他疾病(如猪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猪瘟等)的症状相似,且不同年龄段及处于不同感染阶段的猪表现出的临床症状差异很大,所以,在诊断时需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做出初步诊断,然后结合实验室检查进行病原鉴别后确诊。
(一)抗原检测诊疗技术
抗原检测诊疗技术常用于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临床实验或病原性实验检测方面,对于优化诊疗技术具有重要作用和价值。具体来说,就是取患病猪的肺叶或脾脏的部分组织切片,采用荧光标记的方法,进行单株抗体的控制实验,从而标记出病原病毒的具体位置。
(二)病毒分离诊疗技术
病毒分离诊疗技术,是目前诊断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最准确和最科学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医学诊断意义,但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该诊疗技术以妊娠早期流产或后期早产的猪胎儿的肺叶组织和脾脏组织为实验对象,将其放置在实验器材中分离出MARC-145细胞、猪肺泡巨噬细胞等,以此作为依据进行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诊断。
(三)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诊疗技术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诊疗技术在临床医学应用范围很广,操作简单,检测结果清晰,在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诊疗过程中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其具体操作是用一种酶标记的二抗,进而检测出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及时对症下药,及早地介入准确的治疗。
另外,诊断时应注意与气喘病、猪伪狂犬病、猪流感等疾病相区别。
四、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防治对策
(一)严控饲养人员出人,严格全面消毒
一方面,猪场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消毒流程,在猪场进出口设置消毒间,凡进出猪场的工作人员均应从消毒间经过严格消毒,才可进入猪场;猪舍内的生产工具以及物料运输车辆在使用后也要进行消毒。另一方面,要严格控制无关人员的随意进出,注意猪场内部的消毒工作的细节落实,确保消毒不留死角。例如,实行“全进全出制”饲养模式;每周至少带猪消毒1~2次,场区每月至少消毒2~3次;各阶段猪转出后,应对猪舍进行彻底消毒,空置10d以上再进新猪。发生疫情时应隔离淘汰病猪,对死胎要深埋处理,并增加消毒次数。
(二)做好疫苗接种工作
猪场通过正确免疫程序的建立,用相关的病毒疫苗对种猪群进行免疫,有利于提高猪群的自身特异性免疫力,有效降低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的感染率。猪场可根据场地饲养规模、本地疫情流行情况及季节变化等多种因素,对饲养的猪进行疫苗接种,确保事前的疫苗防疫工作有效到位。例如,对25~30日龄仔猪用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2mL免疫,1个月后再加强一次,这样效果更佳。同时,要加强猪瘟、细小病毒、猪伪狂犬病、猪肺疫、猪链球菌、猪喘气病、副猪嗜血杆菌、猪圆环病毒等疫病的免疫,提高猪群的整体抵抗力。
(三)提倡自繁自养,严格检疫
严格对种猪的引进是控制PRRSV的关键。由于大部分养殖户对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不够重视,盲目引种,给疾病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致使该病在我国迅速蔓延开来。一方面,养殖户可以根据自身养殖资源,坚持科学合理的自繁自养模式,严格控制与种猪繁育有关的疾病,做好相关疾病预防管理工作。另一方面,按规定建立养殖档案,定期对猪群进行免疫抗体监测,并根据监测情况和免疫抗体水平高低及时加强免疫。确需引种时,需要严格进行检疫和把控,避免引进带毒猪和发病猪。另外,新引进的猪要隔离饲养1个月,观察無异常后再混群,还要防止母猪传染仔猪。特别要杜绝从疫区引入种猪或仔猪。加强猪场工作人员在防疫方面专业致使的培训,提高猪场饲养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
(四)及时扩建养猪场地,健全养殖环境
在选择饲养场地时,应充分考虑到饲养规模以及周边环境、地理位置、交通等因素,尽可能选择远离交通主干道的上风口,远离其他饲养场地的位置,有效避免外界环境所造成的二次感染、交叉感染。在具体饲养过程中,应根据饲养种猪数量和规模,及时扩建场地,及时进行分栏,保障饲养场地的通风,及时清扫饲养场地,确保场地的清洁干燥。此外,根据季节变化,应提前做好降温或保温预防措施,确保养殖环境的稳定性。
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属于典型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因此,需不断加强猪群的科学养殖管理、科学免疫、封锁病情的传播流行、注重养殖场的环境卫生、坚持自繁自育、封闭化的养殖管理模式,防范该种传染性疾病对生猪造成负面影响,促进生猪养殖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