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

2021-06-28董显辉

职业教育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标准职业教育

董显辉

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中强调要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这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职业教育要适应如下几方面:(1)适应立德树人的要求。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立德树人是“以人为本”理念在教育领域的充分体现,是对各层次各类型教育的总体要求,在职业教育领域就是要落实好德技双修、工学结合育人模式,践行好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等。(2)适应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支撑,在国家现代化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职业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新时代职业教育要借助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以及信息化和国际化平台提升现代化水平,为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3)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就是要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导向,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要求受教育者在掌握适应企业需求的高水平技术技能的同时,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职业素养和职业行为。(4)适应人民群众对高质量职业教育的需求。职业教育作为与就业和民生关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具有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的教育优势,能够“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通过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多层次、多样化教育的需求;通过发展继续职业教育,满足受教育者终身发展的需要。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需要多措并举。(1)完善职业教育国家制度与标准。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制度与标准先行。一是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理顺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扩大职业院校办学自主权;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职责,进一步强化企业投入和职业学校多元筹措经费的体制机制;二是建立“职教高考”制度,探索中职、专科职业教育与本科职业教育纵向贯通、分段培养制度;三是健全职普融通制度,建立人才成长立交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健全国家资历框架制度,实现职普教育成果等级互认、互换;四是完善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制度。落实职业学校培训的法定职责,强化职业学校的继续教育功能。职业教育要以学习者需求为导向,建立渠道畅通、方式灵活、学习便利的终身学习体系;五是健全职业教育标准体系。完善中等、专科、本科职业学校设置标准,实施教师和校长专业标准,持续更新并推进专业目录、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仪器设备配备规范)建设。(2)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和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关键所在。企业要成为重要办学主体,需积极参与中国特色学徒制,按照行业企业需求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完善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体制机制,激发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行业领军企业主动建设全国性职教集团,分领域建设服务产业高端的技术技能人才标准和培养高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教育,盘活和优化职业教育资源。(3)实施职业教育“三教”改革。完善职业学校教师准入资格标准,加强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打造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加大优质教材建设力度,探索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等新式教材,完善职业教育教材规划、编写、审核、选用使用、评价监管机制;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方式,推广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革命。(4)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适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要求,加大对传统专业的改造。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智慧校园、智慧课堂,变革教与学方式,满足学生自主化、多样化学习需求,形成“互联网+”“智能+”职业教育新形态。(5)实施职业教育服务国际产能合作行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职业教育应当站在更高位上,深化职业教育与各国教育的交流合作,學习和引进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职业教育优质资源和先进教育模式。加强职业学校与境外中资企业合作,支持职业学校到国(境)外,尤其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办学,培育一批“鲁班工坊”。引进国(境)外优质职业教育机构来华合作办学或职业学校与国(境)外优秀职业教育机构联合开展学术研究、标准研制、师生交流等合作项目。(6)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育评价制度。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吸纳行业、企业作为评价参与主体;建立以学习者的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为核心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服务社会水平为核心的职业学校评估体系;以教师职业素养,专业教学能力和生产一线实践经验为核心的“双师型”教师评价标准。

猜你喜欢

标准职业教育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永远幸福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爱的职业
党员标准是什么?
五花八门的职业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关于马术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