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证书制度下培训评价组织的角色、问题及治理

2021-06-28许宇飞罗尧成

职业教育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等级证书职业技能证书

许宇飞 罗尧成

摘要:培训评价组织是1+X证书制度的重要参与主体,直接影响着1+X证书制度的实施成效。培训评价组织通过研制技能等级标准,引领行业发展趋势;组织技能培训活动,对接企业发展需求;开展技能等级鉴定,评判学生的技能水平。培训评价组织在推进1+X证书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着如下主要问题:行业龙头企业参与不够,证书难以体现行业发展趋势;院校较少参与证书开发,书证融通目标难以有效达成;证书实施营利色彩较浓,教育公益属性难以得到彰显。应当建立培训评价组织的遴选与激励机制,保障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参与;形成培训评价组织与院校间的沟通与协作机制,促进书证融通目标有效实现;通过完善考核与退出机制,实现培训评价组织规范运行。

关键词:1+X证书制度;培训评价组织;角色定位;治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1)05-0018-05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同时要着力“打造一批优秀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1+X证书制度是打造我国一流职教品牌的重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1],随着试点工作的正式启动,培训评价组织在这一职教改革实践中孕育而生。作为1+X证书制度体系中的关键组成,培训评价组织是有效推进试点工作并取得既定成效的重要主体和有效保障。賦予培训评价组织以多重关键角色,是落实“放管服”改革、提升职业教育开放性与融通性的关键举措,但培训评价组织在实际运行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亟待化解。本文从管理层面为培训评价组织的有效治理提供经验指导和参考。

一、1+X证书制度下培训评价组织的角色定位

《方案》与《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的试点方案的通知》指出,培训评价组织是从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及专业的社会培训机构中遴选出来的,集行业组织、教育机构、评价机构的属性为一体,以社会服务为根本目标,以培训为基本手段,以技能训练为主要内容,为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专业、多样的技能培训的多功能服务组织[2]。在推进1+X证书制度工作进程中,培训评价组织被赋予了多重角色。

(一)研制技能等级标准,引领行业发展趋势

具备行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是培训评价组织的优先选择。持续关注行业新技术的研发及行业标准的制定,是培训评价组织行为的一个重要特点。在1+X证书制度实施过程中,培训评价组织通过研制技能等级标准,由其指导进行的人才培养活动能够准确地反映所在行业发展的新业态,进而引领行业发展趋势。实施1+X证书制度的根本目是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3],促使培训评价组织参与其中,能够有效实现岗位技能需要与技能训练活动的有效对接,不仅能够提高受教育者的学历层次,还有助于受教育者实践技能的掌握与运用,具有提升教育水平和促进就业的双重功能。依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被依次划分为初、中、高三级,分层分类的设计思路较好的适应了具备不同能力的学生类型。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本质上是企业岗位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必备技能的外化表现,依托培训评价组织,将反映最新行业生产要求的技能标准融入职业院校技能人才培养实践,能够实现行业技能标准与人才培养规格的紧密衔接、技能训练与岗位需求的精准对接,从而有效提升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对未来岗位的适应能力。

(二)组织技能培训活动,对接企业发展需求

培训评价组织是技能培训活动的重要组织者。在技能标准制定、等级证书设计过程中,培训评价组织发挥着主导作用,由培训评价组织开展相应的技能培训活动,符合1+X证书制度长效运行的内在逻辑。培训评价组织通过模拟真实的岗位生产环境,在培训活动中强化员工岗位技能的掌握与运用,可以有效地实现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已掌握的技术技能进行重构和再造,使之对接企业发展需求。完善的实训操作设备是技能培训活动顺利开展的基本前提,然而许多职业院校尚不具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活动所需的技术设备、专业培训人员等配套资源。与之相比,培训评价组织在这一层面却有着独特优势。技能培训活动要本着提升受教育者专业素质为核心目标,着重突出职业教育的普适性等特点,应涵盖试点专业教师、职业院校学生、社会人员等多元受众对象;以教师技能培训为载体,搭建校企合作新渠道;以学生技能培训为抓手,满足岗位发展新需要;以社会人员技能培训为突破,构建职教开放新格局,培训评价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活动是应然之举。

(三)开展技能等级鉴定,评判学生技能水平

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的《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技能水平评价的相关工作由培训评价组织实施,作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及标准的建设主体,对证书质量、声誉负总责”。培训评价组织不仅代表了所在行业的专业权威、洞悉行业发展趋势,而且熟知该行业各类技术标准及生产内容。将这类企业作为培训评价组织开展针对学生技能水平的评判活动,能较好地体现行业认可度,使得职业技能等级评价结果更加客观、权威。“教考分离、联合培养”体现了实施1+X证书制度的鲜明特色。“教考分离”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施的外在表征,其实质是校企“联合培养”能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质量。培训评价组织能够很好地贯彻“能力本位”的考核准则,依照分层分类的职业技能考核指标,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专业的技能等级鉴定。同时,培训评价组织聚焦岗位实践需求,将行业与岗位技术标准作为职业技能等级鉴定的重要依据,技能等级证书评判活动的针对性更强。此外,培训评价组织具备丰富的评判经验,拥有专业的技能评价团队,相较职业院校而言,技能等级评判活动的专业优势更加突出,使得技能等级鉴定契合实践岗位需要,保证了学生技能水平评判结果的权威性。

二、1+X证书制度下培训评价组织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培训评价组织作为新生事物,尽管自身的组织结构与运行机制在实践中日臻完善,但企业趋利的组织特性,与1+X证书制度实施过程中对教育及人才培养的公益性诉求定位发生偏离,引发了相关问题。

(一)行业龙头企业参与不够,证书难以体现行业发展趋势

培训评价组织参与1+X证书制度的开发,是以作为行业的典型代表为基本前提的,是证书体现行业发展趋势的根本保障。而在实际中,行业龙头企业参与证书的开发相对不够:一方面,生产型企业中的行业龙头参与程度不够。以某护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例,主导该证书开发的培训评价组织是在区域范围内具备一定影响力的企业。通过对该行业的基本情况进行资料查阅,发现所在行业的龙头企业并未参与证书的开发工作。由非龙头企业主导开发的某一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并不能较好地反映出所在行业的实际需要和未来趋势。另一方面,教育型行业龙头企业参与不足,且教育型企业在培训评价组织总量上占比过高。实施1+X证书制度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进而有效提升职业教育的含金量。通过分析参与第二批试点工作的培训评价组织,以“教育”为关键词对其进行筛选和企业属性鉴别,发现所在行业的龙头企业参与不足,且在参与试点的培训评价组织中,半数以上为教育型企业。教育型企业在实现技能人才培养与岗位需要精准对接、适应行业发展趋势等层面,与生产型企业相比存在明显不足。此外,参与试点工作的教育型企业数量远高于生产型企业,导致培训评价组织的行业公信力不强,“X”证书的社会认可度不高[4]。

(二)院校较少参与证书开发,书证融通目标难以有效达成

职业院校是1+X证书制度的另一重要参与主体。1+X证书制度有效实施的关键在于“1”与“X”的衔接融通。在证书开发过程中,职业院校参与不足,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一是技能考核标准难以融入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培训评价组织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制定、实施缺乏科学认识,不能准确把握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需遵循的基本规律。此外,在证书开发、技能标准研制等环节,没有将院校试点专业负责人纳入其中,没能将行业的技能标准融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导致书证融通“脱节”。二是书证融通的支持资源相对不足。目前,培训评价组织在开展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考核过程中,为职业院校提供的考试大纲及技术文件等考证资源十分有限。如某技能等级证书的模拟考试平台中,只有寥寥几套中级理论试题和一套中级实操试题,且无参考答案。三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未与专业课程测试衔接。证书试点专业教师自身没有参与证书的考核工作,导致教师从事证书考核的专业教学能力相对较弱,对学生考取证书的指导作用有限,在实践教学中无法及时将反映行业发展趋势的生产内容融入课程测试,不能很好的将常态化专业课程的模拟测试与证书考核内容紧密结合。上述问题,导致书证融通目标难以有效达成。

(三)证书实施营利色彩较浓,教育公益属性难以得到彰显

公益性是1+X证书制度培训评价组织活动的基本导向。由于培训评价组织难以克服自身固有的营利性特征,教育的公益属性尚难有效彰显。一是考证费用过高。通过对前三批试点证书考证费用进行统计,发现各类证书的考证费用集中分布在300~600元之间,相较国家组织的各类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考证成本明显偏高。二是形成了稳固的利益同盟。1+X证书制度构建了多元主体参与格局,藉以形成相互监督的长效机制。但由于利润空间的存在,驱使部分培训评价组织违背既有的制度约束,逐利倾向明显。不少培训评价组织直接联系试点专业教师,并达成某种利益交易行为。此外,具有相同或相近发证资质的培训评价组织在证书标准制定、考核内容、评定流程等关键环节存在趋同现象,甚至出现互换考证学生信息等违法行为。三是垄断考证资源。实操训练是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取的關键环节。培训评价组织在推进试点工作进程中出现垄断考证设备资源,出现“将考核试题库与销售仪器设备、实训软件捆绑”[5]等违规行为。此外,以营利为核心变相出售考试大纲、教辅资料等逐利行为,也大大影响了教育的公益属性。

三、1+X证书制度下培训评价组织运行机制的治理对策

培训评价组织是1+X证书制度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抓手,是职业教育转向多元化、社会化办学的有益尝试。将培训评价组织纳入职教改革体系,是着眼1+X证书制度有效实施的根本需要,凸显服务功能是发挥培训评价组织作用的重要前提。针对培训评价组织存在的现实问题,要通过建立遴选与激励机制,形成沟通与协作机制,完善考核与退出机制,通过上述三个机制的建立,有效保障培训评价组织回归服务本质。(见图1)

(一)建立遴选与激励机制,保障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参与

遴选与激励机制是保障行业龙头企业积极参与证书开发的基本前提。

关于遴选机制的建立,主要包括:一是培训评价组织的资质遴选。落实《方案》对培训评价组织的遴选要求,优先从符合政策要求且具备行业认证资质的龙头企业中选择,将行业认证资质作为培训评价组织的重要遴选依据。同时,注重企业的诚信经营记录,对有不良经营记录的企业实施一票否决,严格培训评价组织的准入门槛。二是培训评价组织的动机审查。优先遴选在实践经营中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服务于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行业龙头企业,促使培训评价组织的运行与1+X证书实践形成协同效应。三是培训评价组织的能力评价。优先选择具备专家师资团队、技能考核题库、技能等级标准体系、证书开发与推广、考核与评价能力的龙头企业进入培训评价组织的行列。

在激励机制层面:一是政策激励。出台专门的政策文件,鼓励和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参与1+X证书制度,以政策为手段,明确培训评价组织在具体实践中的权利与义务,保障龙头企业的合法利益,打消其参与顾虑。二是财政激励。探索中央与地方两级财政补贴机制,强化财政支持,对其一定程度范围内的利润予以肯定。利用税收减免、转移支付、无偿信贷等多种财政补贴方式,弥补企业因参与1+X证书制度工作而产生的显性与隐性成本。三是宣传激励。借助报刊、网络等媒介,对于积极参与试点工作并在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等层面取得突出成效的企业进行典型案例宣传,营造良好的参与氛围,帮助企业赢得业界口碑,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二)形成溝通与协作机制,促进书证融通目标有效实现

沟通与协作机制是促进书证融通目标实现的关键纽带。“教考分离”的组织形式对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中的沟通协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书证融通过程中,要对证书及标准内涵进行调研分析,在社会认可度、专业的融合性、引入可行性等方面进行论证”[6],确保试点工作行稳致远。在校企沟通层面:一是构建校企双方定期交流机制。由试点院校与培训评价组织主要负责人员共同参与,将技能标准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等内容作为交流的核心内容,实现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相应层次专业教学标准的对接[7]。二是搭建校企双方对话平台。借助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打破时空限制,实现校企双方在复杂的环境中顺利开展深度分析和专项研讨,充分保障沟通的有效性。在校企协作层面:一是共建校企实训基地。签署实训基地建设的战略合作协议,着重发挥培训评价组织在人员、仪器设备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模拟真实的考核环境,促进技能等级证书培训活动与专业教学过程的融通。二是共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要突破原有的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界限,将制定技能等级标准的企业人员选聘为兼职教师,建立教师、企业员工双向轮岗制度,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实现培训内容与专业教学内容的衔接,提高专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与岗位胜任力。三是共育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训评价组织相关人员应参与人才培养实践,通过把握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内容和人才培养规律,切实将职业技能标准融入院校人才培养方案,有效提升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三)完善考核与退出机制,实现培训评价组织规范运行

考核与退出机制是实现培训评价组织规范运行的重要保障。“在推进试点过程中,需要从制度层面为社会化机制的落实留足空间,既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又坚持和维护教育的公益性。[8]”

在考核机制上:一是完善专项考核标准。将技能等级证书的开发质量、行业认可度、学生满意度等指标作为培训评价组织的重要考核内容,进一步细化考核指标体系。二是组建专业的考核队伍。建立一支多元的、专业化的且具备实践考核经验的考核队伍,通过量化考核等方式,对证书的认可度等方面进行客观呈现,保证考核结果的客观公正。三是及时反馈考核结果。要及时将考核结果反馈给相应的培训评价组织,并作为其下一阶段工作改进的依据,完善培训评价组织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在退出机制层面:一是建立培训评价组织的退出标准。对培训评价组织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将过度盈利、串通教师、恶意推销、软件捆绑等违规行为作为证据,对违规失信企业实施强制退出,定期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加强对培训评价组织行为的监测、评估[9]。二是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动态调整。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产业结构变化同向同行,通过建立1+X证书制度专家指导委员会,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及发展需要,对试点证书做出前瞻预判和专业指导,并以此为依据对培训评价组织进行动态管理。三是保障培训评价组织的合法权益。对于经考核实施退出的培训评价组织,应准予交流申诉,听取其反馈的管理意见和建议,以修订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同时,对于将退出培训评价组织所涉及的试点证书,要建立过渡期,加强指导与管理,实现相关工作的平稳过渡。

参考文献:

[1]赵坚,罗尧成.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若干思考与初步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7):5-8.

[2]唐以志.1+X证书制度:新时代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的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6):5-11.

[3]徐国庆,伏梦瑶.“1+X”是智能化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创新[J].教育发展研究,2019(7):21-26.

[4]杜怡萍.1+X证书制度实施的要件、挑战及策略[J].教育学术月刊,2020(4):35-41.

[5]孙涛,肖峰,李寿冰,等.1+X证书制度利益相关方协同治理路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0):57-60.

[6]戴勇,张铮,郭琼.职业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的思路与举措[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0):29-32.

[7]韦莉莉.1+X证书制度的书证融通及其价值指向[J].职教论坛,2020(1):150-153.

[8]李虔,卢威,尹兴敬.1+X证书制度:进展、问题与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12):18-25.

[9]李寿冰,高艳芳,满冬.1+X证书制度试点下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建设与监管[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7):50-53.

(责任编辑:刘东菊)

The Role, Problems and Governance of the Training Evaluation Organization under the 1+X Certificate System

XU Yu-fei1, LUO Yao-cheng2

(1.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93, China;

2.Shanghai Publishing and Printing College, Shanghai 200093, China)

Abstract:The training evaluation organiz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icipant in the 1+X certificate system and directly influence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1+X certificate system. The training evaluation organization leads the industry development trend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skill level standards, organizes skill training activities to meet the needs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 and conducts skill level appraisal to evaluate the skill level of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the operation of the 1+X certificate system, the training evaluation organization has the following main problems: industry leading companies are not involved enough and certificates cannot reflect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industr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less involved in certificate development, and it is difficult to effectively achieve the goal of certificate financing; The profitability of certificate implementation is strong, and it is difficult to show the public welfare attribute of education. The selection and incentive mechanism of training evaluation organizations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ensure the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leading enterprises in the industry; a communication and collaboration mechanism between training evaluation organizations and institutions should be formed to promote the effective realization of document and certification financing goals; training evaluation organizations should be realized by improving the evaluation and exit mechanism standard operation.

Key words: 1+X certificate system; training evaluation organization; role positioning; governance

猜你喜欢

等级证书职业技能证书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少就是多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获奖加分(免试职业技能)专业对照表
物流管理、老年照护等成首批证书培训试点
两面夹击 让恶意证书无处遁形
假证
关于举办“太阳能利用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班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