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情感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1-06-28孙永毅

文理导航 2021年5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数学教学高中数学

孙永毅

【摘 要】高中数学教学阶段,为帮助学生切实掌握数学知识,要求教师所展开的教学活动不可仅停留于理论知识讲授阶段,而是应注重情感教育作用的发挥,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本文首先对情感教育原则加以阐述,其次针对情感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提出几点建议,望以此可为强化学生数学学科素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情感教育;高中数学;数学教学

伴随近几年我国在课程改革方面所提出的一系列举措的实施,高中阶段的课堂教学效果得以显著提升,学生同教师间的情感沟通在教学过程中更为频繁,课堂现已成为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场所。新课改背景下,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教师需将教学教育同情感教育的有机结合作为重点,以此推动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的提升,强化学生数学学科素养。因此,本文即围绕情感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展开研究。

一、情感教育原则

情感教育在教学活动的应用中主要具备感化性原则、渗透性原则、鼓励性原则及激发性原则此四项原则,为实现情感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的深入引用,需对上述四项原则本质形成深层次研究。其中激发性原则即指授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拓展自身思维,激发学生探索数学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鼓励性原则即指教学活动中,教师需借助及时的鼓励帮助学生增强自身学习信心,引导学生有勇气、有信心积极处理在学习活动中所遭遇的难题,以此也可推动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渗透性原则即指教师应将唯物主义思想渗透至日常教学活动中,不可将唯心论作为自身言行的指导,向学生传达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学习思想。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日常生活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学习并非为抽象的,所学习的知识也可在日常生活中得以良好应用。学生借助将数学思想应用至日常生活中,还可有助于学生针对生活中所遭遇的多种事情展开理性分析。同时,教师还应明确,数学教学活动展开的最终目的并非在于高考,而是借助数学学习活动的展开对学生数学思维的逻辑性及合理性加以强化,加强学生实际问题分析能力及问题处理能力;感化性原则即为教师利用自己的情感对学生加以影响并感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促使学生可对教师对自身的关爱加以体会,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以此可让学生对学习的乐趣加以体会,推动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情感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构建良好教学氛围

由于高中数学教学内容具备一定难度,使得学生数学学习难度加大,针对学生认知能力而言为一项艰难的挑战,教学活动中,若教师引导不当,相应的情感教育缺失,将会导致学生针对数学学习产生厌恶感,甚至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实施产生抵触心理,严重影响教师教学效率的提升及学生个性数学素养的发展。因此,教师需注重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为此,要求数学教师需具备健全的知识体系,可对数学学习的魅力加以发掘,并引导学生发掘数学学习活动的乐趣,促使学生可在繁重的课业压力下仍對数学学习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如以“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教学内容为例,此节课内容的学习要求学生需具备较强的严谨性、逻辑思维能力,而学生在学习此节课内容时多会因严密抽象的推理而丧失学习兴趣,针对此现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将充分必要条件的推理同烧脑推理题、脑筋急转弯等融合,借助此种小游戏的引入,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引导学生通过娱乐活动的展开实现知识的掌握,将学生学习兴趣、主观能动性充分激发。

(二)构建数学问题情境

分析学生对于高中数学知识的学习形成难学及复杂印象的重要原因即为数学体系的抽象化、系统化,高中时期的数学学习活动同初中、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活动存在一定差异,并非是将实际问题、实际数字带入日常生活经验、数学知识学习中,高中的数学学习活动多以没有实体且日常生活中较难遇到的问题为主。由此可见,高中数学教学的一项难点即在于数学知识欠缺相应的展示载体,学习过程中学生无法对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加以感触,此也为导致学生难以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重要原因。针对此现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借助问题情境的创设帮助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加以感触,为学生接触数学知识提供实践机会,并为数学知识的应用提供途径,促使学生可在心理层面获得问题解决的满足感,可在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同时,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学习体验。如以学生常见的数学问题为例:1+2+3+……+99+100=?学生尚未掌握数列知识前,多以101×50的方式解决问题,但若变化形式,则大部分学生均无法解答此问题,此时,教师便可向学生提出问题:针对此类型的问题是否存在一个数学公式可妥善解决此类问题?学生在教师问题提出后,纷纷展开探讨,学生等差数列求知欲望由此得以深化,除可加强学生学习体验外,还可推动学生知识探索能力的提升。

(三)鼓励学生提出质疑

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因数学学习难度较高,且学生认知能力受限,因此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所接收的知识多来源于教师的讲述,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长此以往,学生将会逐渐丧失数学学习兴趣,数学学习信心逐渐磨灭,影响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顺利展开。为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可应用情感教育方式,注重学生学习自信心的鼓励,调动学生数学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如以“三角函数”教学内容为例,教师讲述此节课时,可先向学生提出如下数学题:假设一个三角形中存在sin2B=sin2C的关系,则此图形是什么样的?此时,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起到引导作用,因此教师在问题提出时便可回答:分析已知条件可得出2B=2C,由此得到,B=C,据此推断此图形为等腰三角形。部分学生在教师回答结束后意识到教师答案存在错误,此时,教师便应鼓励学生积极表达存疑之处,大胆提出自身观点。教师借助将此种教学方式应用至教学活动中,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至课堂教学活动中,踊跃纠正教师所存在误区,并得出2B=π-2C的结论,学生通过纠正教师回答发现,此图形存在第二种可能。教师针对学生所提出的质疑应及时加以鼓励,有助于学生学习热情的进一步激发。借助此种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充分调动,学习兴趣也得以激发,同时学习自信心也得以增强。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作为学生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高中时期的数学学习活动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具备重要意义。因此,数学教师可将情感教育应用至数学教学中,如通过构建数学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提出质疑等方式,以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推动学生综合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莎.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v.15(01):100.

[2]崔莲.试论情感教育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巧妙渗透[J].考试周刊,2019(34):85-85.

[3]钱农文.高中数学教学融入情感教育的探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8,000(001):33-33.

[4]骆玲.如何利用情感教育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J].数学大世界(上旬),2018,000(006):P.53-53.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数学教学高中数学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