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贸易壁垒对中国塑料包装行业出口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2021-06-28尹海勇刘红杰刘展辰

对外经贸实务 2021年6期
关键词:出口

尹海勇 刘红杰 刘展辰

摘 要:当前国际贸易中,双边或多边贸易协定促使传统贸易关税壁垒的保护作用逐渐削弱,而技术、环保、社会责任等新型贸易壁垒的影响却在不断加大。新型贸易壁垒的衍生,不仅加剧塑料包装行业出口被召回风险,提升塑料包装企业出口成本,还容易加大塑料包装制品出口认证难度,从而限制中国塑料包装行业出口。因此,为应对新型贸易壁垒,中国塑料包装行业应当积极引入生物型塑料新工艺、全面落实降解型塑料生产新标准、践行塑料循环式新消费理念、探索塑料市场双循环新合作模式、打造“一站式”塑料检验认证新平台,渐次消除新型贸易壁垒的限制。

关键词:新型贸易壁垒;塑料包装行业;出口;贸易标准

新型贸易壁垒是指新型非关税壁垒,主要借助新技术手段阻碍产品的跨国自由流动,包括以知识专利产权、信息技术等为代表的技术性标准;以劳工待遇、企业道德等为代表的社会责任标准;以及所有含化学成分的产品检测、环境保护等为代表的弹性绿色壁垒。新型贸易壁垒与传统壁垒相比更具复杂性、隐蔽性、争议性。近几年,随着传统关税减让措施对保护本国贸易作用的逐步下降,欧美等发达国家开始借助隐秘性更强的技术性标准、社会责任标准以及弹性绿色壁垒,限制出口国商品出口。长期以来,中国塑料包装行业出口贸易中出现不符合技术、社会责任等标准的塑料包装产品就会被限制出口。据中国经济网数据测算,受新型贸易壁垒影响,中国塑料包装行业出口年均损失达5.94亿美元。为降低此类经济损失、维护生态环境,国家发改委与生态环境部于2020年1月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塑料包装行业完善生产流程、制品流通等环节,逐渐停止生产不可降解塑料。随后,国家发改委联合其他九部门于7月发布《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塑料生产标准加以细化。细化后的标准不仅完全符合国际通用标准,还契合了最为严苛的欧盟标准。基于上述新型标准,探讨新型贸易壁垒对中国塑料包装行业出口的影响,有利于为国内相关企业采取更好应对策略提供参考借鉴。

一、中国塑料包装行业出口现状

(一)出口数额呈上升趋势,增长率出现下跌

近几年,中国塑料包装行业的国际贸易规模呈持续扩大态势,出口市场表现活跃。2016--2020年,中国塑料包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稳步增长,出口额呈上升趋势,出口数量也在持续增加(表1)。2020年中国塑料包装行业规模以上出口企业、出口总金额、出口总数量分别为8018家、152.26亿美元、1528万吨。与2016年相比,2020年中国塑料包装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增加了436家;出口总额增长54.07亿美元,平均增长率8.25%;出口总数量增加487万吨,平均增长率9.45%。进一步分析数据发现,中国塑料包装行业出口额与出口量的增长率出现了下滑现象。究其原因在于,从2019年“禁塑令”分批分点地限制塑料包装领域,国家政府积极提倡使用可降解的塑料包装产品。而塑料包装行业正处于新旧产品交替期内,不可避免出现出口额增长率与出口量增长率下跌情形。

(二)出口区域渐向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转移

长期以来,以欧美日韩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是中国塑料包装行业的重要出口区域,其所占份额超50%。中国包装联合会数据显示,2011--2020年中国塑料包装行业出口的主要流向地为欧洲、美国、日本、韩国等传统发达国家和地区。但也需要注意的是,随着中国“一带一路”策略的深入,虽然上述国家地区依然占据出口前端位置,但比例已有所下降。其中,美国份额更从2011年的30.1%降至2020年的12.43%;越南则于2020年一跃成为第二出口国,占比7.59%;不仅如此,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也后来居上,共占据超过10%的份额。不过,另据Smithers所发布的2020年数据,目前欧美等传统发达国家在高端塑料包装制品领域的需求比重依然高达43.3%。因此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中国塑料包装行业的出口区域已在逐渐向“一带一路”沿线偏移,但欧美等发达国家高端塑料包装制品消费潜力较大,短期内还是极重要的出口区域。

二、新型贸易壁垒对中国塑料包装行业出口的影响分析

(一)加剧塑料包装行业出口被召回风险

有鉴于欧美等传统发达国家依然是中国塑料包装行业出口的重要市场,这导致其主导并推行于国际的新型贸易壁垒造成中国出口的塑料包装制品时有被召回情况发生。以化学成分检测的弹性绿色壁垒为例,2020年8月,欧盟危险产品快速预警系统“安全門”对中国一批售往波兰的塑料玩偶、橡胶鸭子套装、塑料玩具等产品进行了通报召回处理。分析原因发现,欧方称这些玩具的塑料包装制品中所含有化学成分DEHP(邻苯二甲酸二己酯)与DIN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严重超标,不符合欧盟REACH法规中的绿色标准要求,故执行通报召回处理。同年9月,“安全门”另对一批中国售往德国的塑料面食勺进行通报召回。原因是面食勺本身及其外包装含有过量(4.3%)DEHP,远超0.1%的标准量。不仅如此,据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数据,因技术性标准、社会责任、弹性绿色壁垒关系,中国塑料包装制品出口被召回次数呈逐年上升的态势。2018年中国出口相关塑料包装制品遭遇通报召回次数为83起,2019年上升至91起,而到2020年更飙升至128起。可以明确,诸多国家以新型贸易壁垒为手段,使中国塑料包装行业出口深受其扰。

(二)增加塑料包装企业出口成本

一定程度上,出口价格低廉是中国塑料包装行业出口数额不断上升的关键。而新型贸易壁垒相关标准的大肆应用,显著提升了中国塑料包装企业的出口成本。知识产权为代表的技术性标准方面,2020年上半年,中国一塑料包装企业同英国公司PlateStation5达成PS5塑料面板生产合作协议。但在签收之际,该英国公司收到索尼专利售卖权方面投诉。为避免压货并顺利出口,此塑料包装企业不得不另行支付6.4万美元的专利售卖权费用。此外据不完全数据统计,中国塑料包装企业每年有关知识产权问题而多支付金额高达上千万美元。劳工待遇为代表的社会责任方面,欧美等发达国家主要借助EU202/2014认证,限制中国塑料包装行业劳工成本优势。具体来说,EU202/ 2014认证从员工福利、员工权益,如员工激励基金、安家费用、无息借款、无责任底薪等方面进行了限定。据悉,仅此限定会使一家超100人的企业,每年需额外支出100万美元。化学成分检测为代表的弹性绿色壁垒方面,中国海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称,若完全契合国际新型SA8000体系与ISO9000、ISO14000等标准,塑料包装企业需要选择可降解原料以及相关研制工艺,这将会使生产成本飙升至原有5倍。显而易见,欧美等发达国家巧借新型技术、社会责任、绿色等壁垒,促使塑料包装企业出口成本显著增加。

(三)提高塑料包装行业市场准入门槛

一般来说,中国塑料包装行业出口首先需要获得目标国相关贸易标准要求,方能进入。但随着欧美等发达国家主导的名目各异的检验指标及认定项目获得世界各國广泛认可,中国塑料包装行业的国际市场准入门槛亦被迫提高。如美国主导的ASTM F963、HR4040等标准用以加强对塑料包装材料进行物质鉴定和迁移评估;欧盟主导的ROHS指令、EU2015/863等标准用于深度检验多环芳香烃(RAHS)、增塑剂等化学成分含量。日本主导的ST2016则主要用于重金属、邻苯二甲酸酯等化学物质的含量检验。凡此种种,由发达国家通过巧立名目制定的产品准入标准,在世界范围内对中国塑料包装行业出口产生了较大影响。据海关数据显示,2020年,WTO成员国针对中国共计发布5300件涉及产品质量、认证、环保等方面的贸易通报,同比增长3.9%。其中针对塑料包装行业出口,相关企业也频繁遭受订单损失、退货销毁的影响。例如,沙特阿拉伯的216内阁法令规定凡进入本国产品,必须具有官方授权认证机构所申请的专属于沙特阿拉伯的质量标志。2020年,中国一批售往沙特阿拉伯的塑料包装制品因不符合216内阁法令规定的物质鉴定标准,遭强制退回。另外,2020年7月,广东某塑料包装出口企业也因越南方面新增一项关于内阁授权机构的化学成分含量检验认证,导致原有订单被全部退回。不仅如此,据统计,目前中国塑料包装出口企业为满足各类准入认证,每年还需额外投入约10万美元的费用。很显然,近年由欧美等发达国家开头的新型贸易壁垒,已然扩展到众多发达和新兴市场,通过名目众多的贸易标准,高竖起塑料包装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

三、应对措施

(一)积极引入生物型塑料新工艺

塑料包装行业的快速发展,促使传统不可降解塑料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受到国际广泛关注。此背景下,为积极应对生态环境问题,生物降解型塑料生产成为包装行业热点。具体来说,生物降解型塑料不仅能够很好应对塑料包装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还能契合新型贸易标准,为解决国际贸易绿色壁垒提供新方向。是以,基于国家大力呼吁发展生物降解型塑料的大环境,政府部门可在财税政策上予以全生物降解塑料包装制品增值税退返,鼓励相关生产企业积极研发及应用该塑料工艺。同时,在推广政策上将全生物降解塑料包装制品列入强制性认证,防止不可降解、不完全降解以及伪降解塑料流入市场。行业协会层面可依据《意见》,以“新三化”为指导,积极引导中小型塑料生产企业引进功能性生物生产技术,助其严控塑料制品中的化学物质含量及迁移水平。塑料包装企业层面,尤其是大型企业则可与政府重点扶持的生物材料产业园达成合作,在合成型生物降解塑料、微生物合成塑料等领域加大研发力度,实现以生物型新工艺技术规避专利性技术等新型贸易壁垒。

(二)全面落实降解型塑料生产新标准

2020年7月出台的《通知》细致划分了塑料包装生产标准。该新标准的出台为推进生态环保治理提供切实指导,对契合国际通用标准极具重要意义。首先,相关管理部门可通过制定辅助性政策规范,为全面落实降解型塑料生产新标准铺平道路。例如,2020年7月28日,中国包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了《包装材料塑料薄膜和薄片氧气透过性试验-库仑计检测法》以及《真空金属镀层厚度测试方法-电阻法》两项塑料包装检测标准意见征求稿。相关塑料生产企业可参照上述征求稿标准制定思路,前瞻性践行此两项检测标准,切实降低塑料生产中相关化学成分的含量。其次,检测部门可具化新标准体系下的检测指标内容,通过严格检测指标管控塑料制品产销全程,进一步落实降解型塑料生产新标准。最后,塑料包装行业可参照塑料包装制品生产新标准,科学合理规划生产流程,从生产源头摆脱相关限制,降低产品被召回风险。

(三)践行塑料循环式新消费理念

面对新型贸易壁垒对中国塑料包装行业造成出口成本上升的问题,相关企业可通过践行循环式新消费理念,降低贸易成本。一方面,采用“互联网+回收”生产消费模式。2021年初,广东河源市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实施方案》,就塑料污染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塑料包装企业可依据该文件启发,推广以“互联网+回收”的可持续生产消费模式,与相应环卫组织、垃圾回收部门开展合作,在集中区域建立塑料回收站点。进一步来说,塑料包装企业可借助信息化平台的大数据优势,有机融合塑料回收网络与生活垃圾分类网络,将塑料包装制品进行分类、回收、处理与再利用。至此,塑料包装企业通过回收物再利用方式,压缩产品生产成本的同时,减少后期环保回收成本。另一方面,推行“包装减量”的消费模式。此方面,相关塑料企业可借鉴《关于促进包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规定的各项标准,形成囊括塑料包装生产、实验、使用、处置等全链条标准的长效约束机制,杜绝相关塑料包装制品的二次包装。不仅如此,相关塑料包装企业应逐步推广使用低克重高强度的外包装制品,以质取胜,进而通过减少过量包装方式,降低其制品成本。

(四)探索塑料市场双循环新合作模式

2020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上首次提出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对此,中国塑料包装可借鉴该战略推出塑料包装行业出口市场双循环的新型合作模式。中国塑料包装行业可从国际大循环的合作模式向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型合作模式转型,打破欧美等国的技贸新型壁垒。一方面,出口内销并行合作。塑料包装行业可在契合国际出口标准基础上,借助各式塑料加工技术的有机结合,创新产品种类,打造出口内销“两开花”。具体来说,相关企业可深入轻量化、功能化、微成型+智能化的智慧需求,并在节能环保理念下,寻求多层复合、微纳层叠共挤以及微纳米成型等前沿塑制技术的精进方法。以此做好需求和供给的充分对接,进而以高质量、多性能特征削减新型贸易壁垒影响的同时,抢占国际出口市场。另一方面,出口转内销合作。面对因新型贸易壁垒限制而面临的一系列困境,相关塑料包装企业可借助国内大消费市场渠道,利用生产强大、配套完善、规模健全的优势,助推国内大循环塑料制品合作模式成型,缩减国际塑料包装市场准入门槛提高带来的负面影响。

(五)打造“一站式”塑料检验认证新平台

针对国际市场上塑料包装制品检测标准不一问题,中国塑料包装企业可积极探索和打造塑料检验新平台,充分对接出口国贸易标准。具体来说,相关企业可积极与国内专业第三方检验认证机构合作。相关部门可借鉴佛山于2021年起使用的“一站式”陶瓷认证检测平台,打造针对塑料包装行业的新型高分子材料检验认证平台。中国塑料包装企业可借助国内高分子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以专业化检测技术提升制品质量,从源头出发对接出口国产品贸易标准。与此同时,力促“一站式”检验认证机构和出口国权威检测平台合作。对于中国塑料包装行业而言,出口国检测市场具有规范化、及时性、高认可度等优势,因此可助力相关企业对接出口国贸易标准,攻破新型贸易壁垒限制。国内专业型第三方检验认证平台可积极与美国UL、FCC、TIMCO、SIEMIC、NVLAP,德国TUV、EMCC、PHOENIX等知名检测机构达成合作意向,避免片面碎片化标准接入。

参考文献:

[1]黄永明,潘安琪.贸易壁垒如何影响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以美国对华反倾销为例的经验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9(4):4-26.

[2]焦云涛.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水产品出口日本的影响[J].对外经贸实务,2019(12):39-42.

[3]侯升平.碳关税对中国塑胶行业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GTAP模拟的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9(11):136-141.

[4]李明睿.新型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对外经贸实务,2020(2):48-51.

[5]前瞻产业研究院.2020年中国塑料包装行业进出口现状分析出口规模创近年来新高[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 1666725065642333463&wfr=spider&for=pc.[2020-07-06].

猜你喜欢

出口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上半年我国出口肥料943万吨
2020年墨牛肉出口创新高
小虫找出口
硫酸铵出口连创新高
泰国大米出口22.2亿美元
硫酸钾为什么出口没有预想的热?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给情绪找个出口
陈忠实:世上有许多事,尽管看得清清楚楚,却不能说出口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