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本土文化融入农村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
2021-06-28李睿彤孙齐
李睿彤 孙齐
摘 要: 开发本土文化资源并融入农村幼儿园课程中,不仅可以丰富儿童在各个学习领域的知识和经验,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为幼儿良好品格和健全人格的培养打下基础。还可以激发幼儿对本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形成对本土文化的精神认同,促使本土文化尤其是农村本土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
关键词: 本土文化 农村幼儿园 实践
一、适宜融入农村幼儿园课程的枣庄本土化资源
通过梳理、分析枣庄本土文化资源,结合农村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甄选出一批适宜融入农村幼儿园课程建设的内容。
(一)枣庄民间文学资源。
枣庄地区历史悠久,流传着许多民间传说与故事适合讲给幼儿听。如“鲁班传说”“奚仲造车”“石榴园传说”“秃尾巴老李的故事”“抱犊崮的传说”“钓鱼台传说”等,这些故事或传奇既有趣又蕴含一定的道理,对幼儿的成长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二)枣庄本土艺术资源。
本土艺术源于当地生活,又高于生活。
1.枣庄民间美术
伏里土陶。作为枣庄珍惜的民间泥塑艺术,伏里土陶的传承距今约有五千六百年的历史。兼具汉代陶器的风格和南北朝时期陶器的神韵,有极高的技术价值和观赏价值。伏里土陶花纹缀饰古朴大方,易于孩子读懂。荒诞的艺术性能给人强烈的视觉刺激和心灵震撼,非常符合孩子的欣赏特点。
洛房泥玩具。枣庄薛城区的洛房泥玩具分为泥塑和不倒翁两类,是土生土长的民间玩具。洛房泥玩具造型丰富,有可爱的动物造型,也有财神、关公、钟馗、小媳妇回娘家、母抱子等人物造型。玩具是幼儿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游戏材料,在工业化成品玩具泛滥的今天,本土玩具往往被人们忽视,引导幼儿重新了解本土玩具,不仅可以满足幼儿玩耍的需求还能够促进民间玩具的传承。
松枝鸟。滕州的松枝鸟传说为鲁班所创,以站立在松枝的美丽小鸟造型得名。松枝鸟的制作材料以高粱秸秆、棉絮为主,在农村地区易于收集制作,因此非常适合引入农村幼儿园的美工活动之中让幼儿学习制作。
张范剪纸。剪纸,作为一种民间工艺,在枣庄地区源远流长,张范地区有许多剪纸能手,剪纸内容包含花、鸟、鱼、虫、禽、兽、蜂、蝶等,还有许多民间故事。农村幼儿园资金有限,购买昂贵的教具材料负担较大,纸材料价格低廉却应用广泛,在农村幼儿园中引入剪纸活动,不仅能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还能陶冶民情民风。
2.民间音乐
枣庄运河船工号子。运河号子也被称作为“粮米号子”,是枣庄地区的船工在运河劳动中为协调相互之间的劳动动作,激发彼此的劳动热情,集体创作的劳动号子,主要包括冲号、打蓬号、跑蒿号、拿蒿号等。节奏明快、唱词简单,非常适合幼儿模仿。运河号子是纤夫与大自然搏斗的产物,对于幼儿理解劳动者坚韧不拔、用于抗争、乐观向上的精神有着积极意义。
薛城唢呐。唢呐需要丰富的吹奏技巧和强有力的表现。在西方乐器流行的今天,人们对于传统乐器的关注越来越少,特别是在城市中由于唢呐的声响较大又有较强的乡土气息,不易被城市居民接受。农村居民对唢呐的喜爱程度相对较高,在农村的喜庆活动和民间游艺中都少不了唢呐的演奏。铜杆唢呐发源于薛城地区,唢呐班长年活跃于民间,并在长期的演奏实践中融入了具有枣庄地方特色的小调和俚曲。将这种民间音乐融入农村幼儿园可以丰富幼儿园的音乐活动,激发幼儿的对本土音乐的兴趣。
软弓京胡。软弓京胡是普通京胡在弓背上的一个革新,把硬弓变为软弓对演奏技法有很高的要求。由于弓子的特殊性,演奏时手法灵活多变、旋律变幻莫测,除演奏常规音乐外,还可以模仿一些动物的声音,如鸟叫、蝉鸣、鸡叫、狗咬等动物叫声,趣味性很强,适合幼儿欣赏感知。
3.民间舞蹈
鲁南花鼓。鲁南花鼓是以打击乐为主的秧歌群舞,是农村百姓在农闲期间喜欢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接近生活、地方特色明显,具有浓郁的地方民俗、民风气息。鲁南花鼓动作粗犷、豪放,表演风趣,符合幼儿的审美特点且易于学习,非常适宜在幼儿音乐活动或节日活动中融入该舞蹈形式。
四蟹抢船。枣庄地区的祖先多居住在河湖沿岸,以渔猎为生,“四蟹抢船”就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孕育而来的。基本情节是四只蟹子舞着螃蟹步,相互嬉戏逗趣,它们无法无天,横行霸道,抢渔家妇女的船只,嬉闹无忌。无论故事情节还是舞蹈动作及音乐都非常活泼、诙谐,适合幼儿欣赏和表演。
竹马戏。竹马戏起源于山亭区,是一种民间游艺形式,表演者头戴“金鸡翎”、背戴“护背旗”、撑打“华盖”,并做“旋子”“地滚”等动作。竹马由竹篾子、麻绳、铁丝等制作而成,材料在农村地区简单易寻。这种活动形式稍做改编,即可用于农村幼儿园的户外活动之中。
(三)本土科技知识。
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是光学中的一种现象,早在战国时代,“科圣”墨子就在《墨经》一书中对此有专门论述。小孔成像的原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可以将这一科学知识融入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引导幼儿探究
(四)本土体育与竞技活动。
健康是幼儿成长的基础,通过体操、游戏能够强健幼儿体质。在体育活动中融入当地民间体育活动和竞技游戏,不仅能促进幼儿身体健康,还能进一步弘扬本土文化。
五里屯大洪拳。五里屯大洪拳是中华武术的一种,属于长拳类。大洪拳不仅有强身健体的功效,大洪拳传人还十分注重武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赶蛋游戲。赶蛋是一种流行于枣庄地区的民间体育竞技。赶蛋游戏多人参加,参与者在场地上挖多个浅坑,称为“窝”,中间一个,另外几个呈放射状排列。五人中有一个赶蛋者,其余成员守窝。“赶蛋者”将“蛋”(即球)放置在中心窝里往四周用杆赶,将蛋赶到任何一个窝里为赢。
(五)枣庄本土风景名胜。
峻美的抱犊崮、莲青山,壮阔的古运河,茂密的石榴园,美丽的微山湖,醉人的古梨园……美丽的自然风光为农村幼儿园开展家乡自然风景欣赏和游览等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场地和资源。
带领幼儿游览或通过多媒体资源了解铁道游击队纪念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等红色景点,可以再现当年爱国将士为保卫国家浴血奋战的宏伟场面。
墨子纪念馆、奚仲广场、鲁班纪念馆等展馆增加了幼儿了解本地古代名人的机会。
龙园古镇、微山湖古镇、滕国故城、山亭石板村等为农村幼儿了解历史人文创造了契机。
二、利用本土文化打造幼兒园特色课程
(一)巧用本土文化资源,创造富有特色的园所环境。
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适宜的物质环境能对幼儿产生直观刺激,精神文化环境能给幼儿无声的浸润。枣庄不同的农村地区有着独具特色且种类繁多的乡土材料,农村幼儿园既可以用于美化户外环境,又可以用于创设室内主题墙面,制作摆件、吊饰等,还可以投放到各游戏区域供幼儿操作。如峄城农村地区石榴种植广泛,幼儿园可以用石榴树创造户外园艺环境;薛城庞庄的麦秸手编具有四百年历史,这些手编产品兼具美观、实用、廉价和环保的特点,当地幼儿园用其装饰教室或收纳幼儿游戏材料,既能美化环境又能在无声之中感受传统手编技艺的魅力。
(二)将枣庄本土文化融入农村幼儿园教育活动中。
大自然是幼儿学习的活教材,农村幼儿园贴近自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枣庄本地丰富的自然景观,为幼儿成长提供了丰富、开放、自然、有趣的活动场所。美丽的红河湿地、壮观的运河风景、秀美的抱犊崮、神奇的熊耳山、五彩的黄连山等,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开展远足活动,到大自然中亲身感受家乡本土的自然美,也可以将这些自然文化资源融入集体或区域活动中供幼儿欣赏。
本土人文文化富有教育价值,开展本土文化特色主题活动,使农村幼儿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本土文化。特色主题活动横向上划分为枣庄故事、有趣的枣庄手工艺、家乡的音乐与舞蹈、我们的消费习俗、多个次主题。滕州市柴胡店镇中心幼儿园大班开展“家乡美”主题活动,利用“千年古槐”等本地传说,让幼儿欣赏当地的民间文学;通过带幼儿到梨园“梨花授粉”了解植物生长繁殖的科学知识,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通过开展熬制梨膏活动让幼儿体验动手的快乐,并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家人作为梨农的工作辛苦;利用当地梨园、银杏林、油菜花田等美景,带领幼儿走进自然,倾听鸟叫、闻闻花香,游览之余,开展户外写生、手工制作等富有地方特色的创意美术活动。柴胡店地区没有代表性的本土音乐,但该地区临近薛城,当地人爱听薛城唢呐,在“家乡美”主题下,教师将唢呐欣赏引入音乐活动之中。
(三)将本土文化融入农村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中。
幼儿的学习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的特点,本土文化历史悠久、内容广泛,想要幼儿深入地感受本土文化、认同本土文化,需要日积月累、长期融入。从入园、离园曲入手教师可以有意识地选用富有本土特色的音乐、歌曲欢迎和欢送小朋友入、离园,使幼儿感受本土音乐的特色。在膳食供应方面,适当搭配一些当地特产的主食、菜肴、水果等,如滕州羊肉汤、台儿庄挎包火烧、黄花牛肉面、庵后葡萄、峄城石榴等,进餐时引导幼儿了解家乡的进餐礼仪。午睡前,可以运用睡前故事的方式,向幼儿讲述枣庄地区的民间故事和红色文化故事,引导幼儿感受本土文学。在排队、等待、自由活动等过渡环节,可以利用当地的童谣、儿歌引导幼儿学会守秩序、轮流、积极等待。
三、枣庄本土文化融入农村幼儿园课程的策略
(一)加强多方配合,深度开发本土文化资源。
首先,农村幼儿园应主动加强与家长的合作。大多数家长是枣庄本地居民,对当地本土文化了解更多。如矿区家长有丰富的煤炭文化资源,生活在台儿庄运河附近的家长对运河文化的了解较深入。幼儿教师可以挖掘和适当整合父母的资源,在幼儿园建立共享和更新的家长资源信息系统,提高本土文化资源的发展和利用效率。
其次,加强幼儿园之间的合作。收集和管理本土文化资源是一个系统项目。农村幼儿园师资紧张,许多幼儿家长外出打工,仅靠本园力量建设本土文化课程,难度较大。因此加强幼儿园之间的合作,共享本土文化资源,在本土课程建设上互通经验、分享成果,最终能创造一种双赢的局面。
第三,加强与各社会机构的合作。农村幼儿园将本土文化资源融入课程,不仅意味着将本土资源引入幼儿园之内,还意味着必须带农村幼儿走出园所。幼儿园必须经常组织对乡村社区、历史和文化遗址、景观进行考察的活动,并让儿童参与各种社区活动,欣赏本土文化,加强对本土文化资源的综合利用。
(二)不断增强幼儿教师的本土课程开发建设能力。
1.转变农村幼儿教师的课程理念
教师的课程理念是教师对课程的基本认知和看法,是幼儿教师设计课程时的出发点和目的地;改变幼儿园教师对枣庄本土文化的看法,消除他们的错误观念,认可本土文化融入课程建设。
2.强化农村幼儿教师课程建设的知识和技能
幼儿教师要不断强化园本课程建设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首先不仅要有迫切改变和学习的愿望,还要针对本土文化及幼儿园课程建设加强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幼儿教师只有拥有强烈的学习愿望,才会有努力的动力和方向,这是内因。除此之外,加强本土课程研讨是增强教师园本课程建设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专门针对本土文化课程建设的教研活动能迅速提高教师本土文化课程建设的理论修养、强化教师建设本土课程的意识,解决教师在本土文化课程建设中遇到的问题。
3.农村幼儿教师要深入全面地了解本土文化资源
为了更好地将本土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中,教师不仅必须正确地了解课程资源,还必须全面和深入地了解本土文化资源。教师只有了解当地文化、历史、自然资源,并以综合和深入的方式了解本土文化主题和土文化的真谛,充分认识其在教育中的内在价值,才能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打造适合幼儿需要与发展的园本课程。
(三)采取多种措施保障本土文化融入农村幼儿园课程建设的质量。
通过行政措施调动幼儿教师参与本土文化课程建设的积极性。专业的教师、充足的经费、适当且安全的教学场所、教学材料及设备等是进行本土文化课程建设的必要条件。文化宣傳部门应为农村幼儿教师提供本土文化的学习资料、专题讲座,派本土文化研究专员指导幼儿教师的本土文化学习。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有责任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环境,提高幼儿教师的待遇。通过政策支持鼓励农村幼儿园之间、教师之间公平合理地竞争,并给予在本土文化课程建设中取得优秀成果的幼儿园和教师职称或级别的评定,以提高教师参与本土文化课程建设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陈昱静.幼儿园开展本土文化课程的意义和价值[J].学周刊,2017(18).
[2]王隽枫.本土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8,000(011):87.
[3]滕会霞.乡村幼儿园本土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及其实践[J].新课程(综合版),2019(6).
[4]白兰.家乡本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探索[J].新课程(综合版),2019(8).
[5]洪素芳.家乡本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现状调查研究[J].福建教育研究,2017,000(007):2-3.
[6]曹艳.浅谈幼儿园课程中本土文化的开发与利用[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6,000(006):229.
[7]杨秋.幼儿园本土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问题与策略研究——以荆门市三所幼儿园为例[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017(021):143-145.
[8]莫英花.吴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的个案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9.
[9]秦丽萍.湛江本土文化在园本课程中的渗透[J].百科知识,2019(27).
[10]孔英萍.本土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策略研究[J].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2019(1):14-16.
[11]洪素芳.家乡本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探索[J].学周刊,2019,399(15):153-154.
[12]李庆彩.本土文化融入幼儿园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农村教育,2019,000(001):52-53.
[13]景华丽.如何将本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J].长江丛刊,2018,000(011):295-295.
[14]颜毅真.本土文化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有机融合[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20(03):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