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拉班舞谱中的元素在舞蹈编导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1-06-28杨伟嘱

艺术评鉴 2021年9期
关键词:舞蹈教学

杨伟嘱

摘要:本研究以舞蹈编导课程为例,课程经过高校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经验,试图将拉班舞谱动作分析中的五大元素应用于舞蹈教学中,通过拉班动作分析的各元素在舞蹈教学中,能够使学生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体,重新认识动作,并且对于编创有着独特的想法,不仅局限于主题以及动作的束缚,更多的是如何去创造更加有趣的肢体语汇,给有关舞蹈编导教学以及其他舞蹈课程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拉班舞谱  舞蹈教学  肢體语汇

中图分类号:J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9-0074-03

笔者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学习到了拉班舞谱,在舞谱的学习中,发现拉班舞谱有一个非常激发人的编创思维。在20世纪80年代,戴爱莲曾在中国研究和传播拉班舞谱,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了拉班舞谱慢慢淡出了我们的视野,但是还是有很多高校利用拉班舞谱进行研究和教学。

一、拉班舞谱的概念

(一)拉班舞谱的概述

到底什么是舞谱呢?其实简单的来说,我们都知道乐谱,但是对于舞蹈来说似乎没有像乐谱一样具有符号,其实“拉班舞谱是匈牙利现代舞理论家、教育家鲁道夫·拉班在 1928 年发明的人体运动的记录方式,是一种书面的人体动作记录描述方式。与贝耐什舞谱、艾什科瓦舞谱并称为当今世界上较强的三大派系”。相对于其他两个舞谱来说,拉班舞谱更为科学,其中包括了物理疗法、人体解剖学、运动学等等。

(二)拉班舞谱的二度创造者

拉班其实是由他弟子进行舞谱撰写的,其中拉班的一名在世弟子瓦莱丽·普雷斯顿·邓洛普(Valeri Preston Dunlop)提出了新的看法,他提出舞蹈媒介的元素,分别由动作(Movement)、声音(Sound)、空间(Space)、表演者(Performer)四大元素组成了舞蹈,四个元素结合之后形成了最终的含义(Meaning)动作,就是由拉班舞谱中去创造的动作。声音就是音乐,当然无声也是属于声音的一种,“无声胜有声”空间就是选择表演的场地,例如剧场、电影院、操场等等。表演者就是演员,其中还包括了服装道具的选择等等,最终形成了意义,也就是常说的主题内容。

二、拉班舞谱五大元素

(一)拉班舞谱肢体元素

在拉班舞谱中,每一个身体部分都有固定的符号,例如头的符号是C,让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的身体组成,了解自身之后能够更好地进行思考,在日常能够尝试用一些我们不经常使用的关节或者是肢体的某一部分。

(二)拉班舞谱动作行为元素

在拉班舞谱中,行为指的是人体自身的本能动作,比如:走、跑、跳、爬等等,在舞谱中则将它分成了倒(Fall)、转(Turn)、任何肢体部分运动(Gesture)、转移重心(Transfer weight)、跳(Jump)、关(Close)、开(open)、走(Travel) 、拧 (Twist)、倾斜(Lean) 、静止(stillness) ,每一个行为都是相对固定的符号,作为人体自身的本能动作,学生需要了解自身身体能够作出本能的动作后在这基础上进行变化,例如跳,对于跳可以有很多选择,可以快速地跳三下,在这里后续会了解到拉班舞谱中时间以及力量的符号,然后将这些人体动作进行排序后组成一个新的舞段或者舞句,而排练顺序近乎可以说是有不同的选择,这取决于学生如何排序,并且如何呈现。

(三)拉班舞谱动力学元素

在拉班舞谱中,动力学(Dynamics)是拉班舞谱中其中一个重要的元素之一。什么是节奏呢?简单的来说就是对于时间的分配和组织,在拉班舞谱中有6大节奏,分别为瞬发(Impulse)、冲击 (Impact)、反弹(Rebound)、摇晃(Swing)、匀速(continuous)、颤动(vibrating),瞬发简单来说就是时间从快到慢,也就是一个动作瞬间迸发,也就是说朝着一个方向进行,中间不改变方向,例如说,这个动作只是单纯的一个出手而不是舞剧,冲击则相反,相同的动作,时间由慢至快。而反弹,好比说一个弹珠打向一面墙之后反弹至另一个方向,重点则在改变原本的运动轨迹。摇晃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容易见到,手臂放置最高处自由放松后经过重力加速度会将手臂摇晃起来,这就是摇晃。匀速相对来说较好理解,时间不发生任何的变化,保持均匀不变,例如我们端一杯水但即将溢出来的话,我们会选择匀速缓慢的向前走,舞蹈动作中也是如此。最后颤动,任何情绪到了极致之后都会导致颤动,我们在编创动作过程中,很少使用颤动,手一直快速乃至极致地颤动,它也是属于节奏的一种。对于节奏而言学生是熟悉而又陌生的,而拉班舞谱将节奏分为了6大不同节奏后,能够对于节奏的定义更加深层化,节奏是舞蹈中不能够忽视的,一个好的作品需要不同节奏的变化,使得整个作品中动作更加丰富饱满,观众不会看疲倦,如何处理好节奏,这需要日积月累的编创后总结自己编创经历,在教授拉班舞谱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编创出有意思的舞蹈作品,首先是对于动作的开发,包括节奏的处理,所以拉班舞谱在舞蹈编创过程中起到了一定的启发作用。

动力学中还有力效(Effort)是可以改变的,力效是什么?简而言之力量产生的效果,“拉班把力效看作一切动作的本质、根源,是一切动作产生的内在冲动”。从拉班的力效分析我们了解到,由四大基本要素构成了力效,分别是流畅程度(Flow)、重力(Weight)、空间(Space)以及时间(Time)。每一个组成的要素都有两个极端相对应,流畅程度分别是自由—束缚,重力相对应的是轻柔—有力,空间相对应的是直接—间接,最后时间对应的是延绵—快速、急促。力效影响的是舞者动作质感,比如,我们可以重力中选择有力,空间中选择直接,时间选择为快速急促,流畅度是束缚,形成动作是需要直接的没有任何方向性的改变,并且力量是有力的,并且是需要快速,只能身体上半身进行动作,束缚这一词就好比蒙眼我们走路时具有束缚性,而睁眼走路是比较自由的,束缚就是给予自己一个限行下进行动作,每一组组成出来的动作质感都会不一样,而出来的动作就会产生一定的含义。这四大基本构成要素中取其两端一分为二,分为八种元素为:轻、重、慢、快、延伸、直接、流畅、阻塞,“这八种力效元素的任意组合使不同要素间不同程度的变化呈现出不同动作质感的变化,比如“冲击(punch)、砍打(slash)、压力(press)、扭动(wing)、点打(dab)、禅动(flick)、滑动(glide)、浮动(float)”所以这些力可以形成千变万化的不同力的质感,而富于不同的表达情感,在当代的舞蹈编导的大学生进行编创中大部分忽视了这一项的存在,所以编创出来的动作会没有任何质感可言,在拉班舞谱能够让学生去尝试自己身体不同的质感,尝试多种可能性。

(四)拉班舞谱空间元素

在19世纪的时候德尔萨特(Francois Delsarte,1811-1871年法国著名教育家舞蹈理论家)提出了人体动作的球体空间理论。拉班运用数学和几何的原理精确在舞谱的是时间值和空间值行,拉班运用物理学的三维向度入手,以人体为中心向外空间的上、下、左、右、前、后的六个向度,然后以中心点围绕形成四条对角线六条直径线,这些虚拟线的两端分别有不同高度的27个向度点, 分别以虚线代表着高平面,中间有实心点为中间平面,而全黑为低平面。也就是我们在舞蹈中把空间分成了八个方向,在拉班舞谱中,分成了3个不同的平面,加上中心的三个点构成了27个方向点,对于空间来说,学生的认知更多的是原本八个方向,通过拉班舞谱的学习后能够使动作中空间的一些变化更加具有层次感,对于人体本身来说是三维的,所以拉班舞谱中空间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如何利用本身的空间进行编创。在拉班舞谱中,将人体看作了三维,分别由水平面、矢状面以及冠状面,并且相对应的我们有门面(Door plane)也就是冠状面,轮面(Wheel plane)相对应的则是矢状面,最后桌面(Table plane)相对应的是水平面。在这里大多数的舞者会选择门面展示给观众,却经常会忽视对于桌面和轮面的使用。

(五)拉班舞谱关系元素

最后一个拉班舞谱中的动作元素是关系(Relationship),运动结构模型关系可以被建立和分析,把意图和意识放在关系中,目的是引起人们的关注。分为两大关系,第一是个人内部关系Intra personal relationship(与自我有关,身体各部分之间),第二是人际关系Inter personal relationship(与他人、你与某人之间的关系),创建生成关系的方法则分为以下4大种类,分别为碰触(Touching)、凝视、专注(Gaze、Focus)、重力关系(Weight Relationship)、空间关系(Spatial Relationship)。在碰触关系中有滑动接触—接近接触的滑动、环绕周围与触摸—环绕周围但不接触、接近但不实际接触、保持触摸—移动时保持触摸。这里举一个例子会非常的清晰,当手环绕身体四周但是不碰触到身体,中间还会有一定的距离,这个就是环绕周围但不接触,反之,当然可以选择自己的身体,也可以选择其他人的身体,这里就是所谓的个人内部关系Intra personal relationship以及个人与外界的关系(Intra personal relationship)。作为凝视为单独的一种关系,当我们凝视或者特别盯着某一个地方或部位,观众也会被吸引到所关注或者凝视的地方,两人互相对视,也是关系。对于重力关系,这里分别指的是承受、给予重量部分支撑、倾斜支撑重量、用抓或握来支撑推、搬,这里指的也很清晰,在舞蹈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托舉,或者推、拉等等一系列与重力相关的动作,大多数都是处于双人舞、三人舞以及群舞的关系中,重力分享也是关系中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最后还有空间关系,分别有远离和靠近,相对于空间关系相对来说较容易理解,比如,双人舞中两人背道而驰,好似关系的分离具有离别的含义,两人慢慢靠近则具有团聚的含义,所以空间关系在关系中是至关重要的。不管是对于独舞、双人舞、三人舞或者群舞来说,更多除了动作中时、空、力的选择之外还有关系是在编创过程中值得去思考的。

三、拉班舞谱在编导课程中教学应用

(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传统教学中,首先没有一个系统的理论去支撑整个教学,而对于教材无外乎只是一尘不变的编舞技法,这是对于高校教师来说是一个值得去思考的问题。舞蹈是一种视觉艺术,最终通过人体的肢体语言作为呈现方式。通过舞谱来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身体,通过拉班舞谱的教学后,笔者发现学生会产生极强的编创性,培养高校的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进行编创,在拉班舞谱的教学中,学生可以有着千变万化的编创可能性,编创出来的舞蹈是未知的,需要学生不断去尝试,在笔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要学会记录拍摄自己的舞段,不断的尝试新的可能性。对于拉班舞谱来说更多是如何将所学习到的知识用于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知识相互结合,而不是让学生单纯只是去模仿枯燥乏味的动作,能够让学生通过拉班舞谱的学习后通过实践体会到编创所带来的乐趣。

(二)科学教育

大部分的专业舞者都有着本科四年的学习,而对于舞者来说时间是非常珍贵的,所以需要更加科学的方法,大部分高校的教学都是教师根据自身高校学习的经历进行教学的,并不能被称之为科学教育,大部分学生可能不能够适应,因为大部分学生是从模仿开始学习,但是通过拉班舞谱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并且是具有逻辑性的编创,从被动变成主动,让学生主动去编创去思考,让学生具有观察能力和实践与理论相互结合的学习能力,拉班舞谱把原本看的见但是说不出来的时、空、力科学地记录成了一些容易记的符号,并且有相对应的名词一一对应,所以更加科学,不管是对于编创还是去观看舞蹈作品的过程中,不再一味的只是美、好看,而是如何创造出有趣、富有思维和想象的动作,这是我们每一个教学者都需要去思考的问题。

四、结语

本文也是对于自己在学习拉班舞谱以及教授舞谱的一个总结,对于拉班舞谱应用于舞蹈编导课程教学上,编导是需要不断去创新以及实践的,但是也需要有理论的代入。拉班舞谱作为科学的舞蹈研究体系来说,是能够让学生重新去认知自己的身体以及重新认识舞蹈定义的,拉班舞谱一定有它的优处和弊端的存在,所以如何取长补短,就需要今后从事编导课程的教育者不断去探索及创新了。

参考文献:

[1]王克芬著.中国舞蹈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2]隆荫培,徐尔充.舞蹈学导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3]刘青弋.西方现代舞史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4][法]卡琳娜·伐纳著,郑慧慧译.舞蹈创编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5]郑慧慧.拉班舞谱初级教程[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1984年.

[6][美]盖斯特.拉班记谱法[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13.

[7]唐怡.浅谈拉班舞谱及其动作分析体系对舞蹈教学的意义[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0(04).

[8]刘雯婧.拉班舞谱中“力效”对于舞蹈创作的启示 ——以作品《TRACK》为例[D].开封:河南大学,2016年.

猜你喜欢

舞蹈教学
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教学组合编创方法
高校舞蹈教学创新性实践探究
微课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中的运用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创新
浅议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戏剧传播方式
浅谈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浅谈舞蹈演员的舞台表现能力培养
民办应用型本科音乐表演专业舞蹈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