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传播方式对少数民族音乐传承的影响分析
2021-06-28范巧珍
范巧珍
摘要:少数民族音乐是基于民俗活动和宗教活动衍生和发展的,具有很强的辨识度,在中国民族音乐体系中拥有一席之地。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少数民族音乐传承受到了很大的冲击。音乐的传播方式与传承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同的传播方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本文首先分析少数民族音乐传承的意义、特点以及困境,探讨音乐传播方式对少数民族音乐传承的影响,不断探索新的传承方式,不断推动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
关键词:少数民族 音乐传播方式 音乐 传承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09-0013-05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农耕历史中诞生了中国传统音乐。通过对传统音乐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创作源头是先人在进行礼仪或祭祀等活动,音乐作为一种载体凝聚着先人的智慧。在代代相传的中国传统音乐中,少数民族音乐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地域上来看,中国传统音乐并非由一地一时形成,而是由各地紧密相连,经过长时间发展和傳承而形成。也正是由于这种体制,在历史上各地的乐户一定程度上承担了传统音乐的传播和传承工作。在历史上,中原汉族会与分布在各地的少数民族进行文化活动和民俗活动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乐籍制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记录和保留了很多乐谱,实现很好的传播,推动传统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
随着社会进步,传统乐籍制度逐渐被时代所抛弃,并且诞生了很多新的管理方式。在乐籍制度消失之后,乐户通过将所具备的音乐技能运用到民间文化生活作为谋生手段。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播和传承。在古代人们生活中,民俗活动和宗教活动备受重视,这为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随之而来少数民族音乐也因此具有着鲜明的民俗或宗教特点。到了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让人们更加崇尚科学。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往的音乐传承方式,推动了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播,同时也为少数民族音乐传播带来了一定的动力,扩大了影响力。
通过对传播这个词意可以看出,传播本身带有交流、沟通之意。传承一方面是包含了“传”,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承”,就是将信息实现由上一代向下一代的延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少数民族音乐。传播注重的是时效,传播的对象没有过多的限定,可以认为是不同的人群,而无关民族、年龄、性别及人数等,这比传承的对象范围大很多,传承的含义指的是上一代对下一代的延续,因此传承的对象往往是民族内部的,我们可以认为传承属于传播,中华民族音乐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传播史,音乐的传播为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提供了无尽的动力。
一、少数民族音乐传承的意义、特点以及困境
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组成部分,少数民族音乐体现了特有的艺术特征和民族属性,对丰富当地人们精神生活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下面就分别进行论述。
(一)少数民族音乐传承的意义
少数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能够反映本民族风俗习惯、思想观念、道德操守等的传统艺术,体现了特有的民族风貌和民族精神。少数民族音乐的继承和发展对本民族发展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少数民族音乐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华民族音乐的多元性,有利于推动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创新发展。在少数民族音乐中,囊括了很多优秀、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作品。少数民族音乐为中华民族音乐发展提供了多方面的素材和创意,很多优秀的少数民族音乐成为当前音乐创作的范本,也诞生了很多优秀的民族音乐,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另外,少数民族音乐反映了特有的民族精神,是我们了解一个民族的重要载体,通过多方位的传承,对少数民族自身的发展也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
目前,随着全球化一体化的发展,国内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传承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因此,我们要继承和发扬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为其他各民族的音乐创作和发展提供更多的借鉴。
(二)少数民族音乐传承的特点
少数民族音乐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变化多样,五彩缤纷,并且相互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在少数民族音乐传承过程中,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具有约束性的特点。在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传承过程中,体现了特有的文化语境,就是在民族内部群体进行传承,对传承对象具有一定的约束性,形成了特有的音乐文化价值观,也反映了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第二,传承主体具有统一性。少数民族音乐是各个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一代又一代艺术家们把音乐的精髓传承下去,在传承主体具有高度的统一性,主要通过师徒传承、日常的文娱活动或者讲故事的方式进行传承,人们无意识的接受了熏陶和渲染。第三,传承方式的多元化。随着我国少数民族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日益开放,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少数民族音乐传承方式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不再依赖传统的传承方式,从传承主体和传承客体上都出现了十分明显的变化,尤其是新媒体的应用,推动了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播。
(三)少数民族音乐传承面临的困境
近些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少数民族音乐的保护力度,从政策、经济、文化、人才等各个方面都给予大力的支持,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仍然面临着传承的困境。第一,外来音乐冲击与少数民族音乐出现了碰撞与融合。由于少数民族音乐传承方式比较单一,很容易受到冲击,传承人需要根据音乐的特点,不断改善原有的传承方式,融入新的音乐元素,让传统的少数民族音乐散发新的活力。第二,少数民族音乐传承的封闭性。随着我国非遗文化保护政策的实施,不断加大对少数民族音乐保护的力度。但是从音乐传承人实际传承的效果来看,存在一定的保守性和封闭性。有的传承人不愿意将技艺外传,增加了失传的风险,这无疑是少数民族音乐的损失。第三,缺乏专业的少数民族音乐人才。从目前来看,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少数民族音乐人才培养现状不容乐观,甚至有的音乐曲目濒临灭绝。在民族音乐传承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的音乐人才和专业的指导,传承效果不理想。尤其是边远地区的民族音乐传承人才,更是少之又少。
二、音乐传播方式对于少数民族音乐传承的影响
音乐传播包含多方面的内容,丰富多样的传播方式对于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充分做好少数民族音乐传承,我们需要明白音乐传播方式对于音乐传承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和意义,但是由于传播方式不同,效果也千差万别。每一种音乐传播方式往往都具有两面性,在采用某一种传播方式的过程中既会受到积极的影响,也会受到消极的影响。选择合适的音乐传播方式对促进音乐的传承至关重要,使音乐传承既能够最大化利用其积极因素,也能防范消极因素,从而实现少数民族音乐的稳定传承。
(一)自然传播对少数民族音乐传承的影响
自然传播,顾名思义,就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传播。但是在实际传播过程中,我们也需要考虑到客观实际情况,这种传播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逐步乏力,不能满足当下对于少数民族音乐传播和传承的需求。文中探讨的媒介传播、旅游传播和教育传播虽然列为独立的传播形式,但其都是基于自然传播进行的。这是因为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播唯有保持其最为自然的基因才能实现传承,这其中的教育传播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教育傳播培养的是无数音乐传播的种子。通过这些人才进行音乐传播才能真正保住少数民族音乐的根本,为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培养源源不断的人才。
在自然传播过程中,音乐通过传播者向传播对象进行传播,传播对象也可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加入自身的理解和思考,或是依照自身的喜好来传承音乐,这就意味着音乐会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发生演变,如音乐旋律的调整、音调的变化等,通过这种方式,少数民族音乐可以在保持基础风格的前提下,丰富呈现形式,并要保证一定的稳定性,同时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变异性,加快传播速度,不断推动传统音乐的进步。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种情形对于音乐的自然传播带来诸多影响。目前少数民族音乐的自然传播已经非常困难,随着科技的发展,融入了商业化的模式,进一步提升传播的效率。我国义务教育的普及,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接受教育,少数民族的学生开始学习普通话、英语等,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场景被逐步压缩,甚至出现了许多少数民族的年轻人已经不会再讲民族语言。此外,中国交通情况随着经济社会的建设而不断改善,许多少数民族的群众可以畅通无阻的到达其他地方。也正因如此,许多新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对少数民族的生活产生了诸多影响,人们意识到外界的生活丰富多彩,自身在物质上也会展现出更高的追求。
通过这一现象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只有部分老艺人具备着通过自然传播方式进行本民族音乐传承的条件,但是随着传承人逐渐减少,愿意接受这些音乐传承的对象越来越少,最终就会导致许多少数民族的音乐随着老一代人的故去而消亡。少数民族中的青少年群体虽然还具备一定的本民族音乐的传承能力,但是由于在外求学或打工已经被外部的生活习俗所同化,使得他们对于民族音乐的传承少了热情。长此以往,以口口相传的自然传播进行少数民族音乐传承的方式则会难以维持,最终出现传承链条断裂的问题,最终使这些少数民族的音乐走向衰亡。
(二)制度传播对少数民族音乐传承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统治者采用过乐籍制度以管理乐人,对于中国传统音乐以及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播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这一制度的影响下,乐户们虽然政治地位不高,但是他们对传统音乐的传承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个民族不断交流融合,少数民族与汉族已经在文化、政治等领域产生了许多的交集。少数民族的音乐也开始逐步传入中原地区,丰富了中国传统音乐形式。中原音乐体系在发展中不断融合少数民族音乐的形式和结构实现了创新。隋唐时期的七部乐等其中少数民族的音乐占据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内容,比如其中的安国乐、康国乐等都属于少数民族的音乐,出现这一情况与乐籍制度的推行和实施有着深厚的关联,唐代的《霓裳羽衣舞》就是通过制度传播下来的宫廷音乐。
随着历史发展,乐籍制度开始演变成为轮值轮训制。该制度是指中央会从全国各个地方征调水平较高的乐人进入宫廷应差,中央还会对各地的乐户进行统一的培训,只有表演水平高的乐户才能进入宫廷,为皇室宗亲提供演奏服务。通过这一制度极大地实现了各地音乐的传播,全国各地的乐户因为具有了较强的流动性可以把本民族的音乐带到全国各个地方,也会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吸纳别的音乐内容实现创新,从而推动了宫廷音乐和地方音乐之间的交融。一般而言,乐户年老之后会被遣送回原籍或是流落到寺庙等地。他们会将自身所具备的音乐技能传播到所到之地,通过这一方式可以实现将宫廷中的音乐带入到民间。另外,可以促进乐人在全国范围内的流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音乐乐户的到来也可以实现本民族音乐的创新。在保持自身音乐特征的前提下而使其不断发展,反过来也会影响到汉族音乐,共同促进中国传统音乐的繁荣。
在中国历史中也出现过一些少数民族建立过的政权,比如辽、西夏等,这些少数民族政权虽与汉族政权发生过战争,但也有过许多政治、经济领域的深度交流和共融,在这个过程中,文化、音乐、艺术等都受到了中原地区汉族的影响,他们仍然沿用了乐籍制度,通过这一制度实现了音乐的传播,在音乐传播的过程中少数民族音乐和汉族音乐实现了融合。
近些年来,我国不断出台非遗保护政策,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了针对性的保护措施,这对少数民族的音乐传播和传承具有积极意义。比如新疆木卡姆、福建畲歌等少数民族音乐都已经被国家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促进了业内对于少数民族音乐的深入研究和探讨,产生了一批少数民族音乐研究成果,虽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问题,但是发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三)媒介传播对少数民族音乐传承的影响
乐理作为音乐发展的基础,其高度浓缩了音乐发展的整体状况。通过对少数民族音乐乐理的提炼和记录,不仅仅对音乐的传播发挥作用,还能够影响到音乐的传承。因此,在少数民族音乐传承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对乐理的研究。通过对乐理相关资料进行研读,我们可以发现中国音乐史的发展概况。我国少数民族众多,但是部分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的民族语言,主要通过一代又一代的口口相传实现民族思想和精神的延续。对于这些少数民族的音乐通过乐理的形式将其记录下来非常有必要而且非常紧迫。自20世纪50年代业界发起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集成,就将中国各地众多民族的音乐形式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对推动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进步,现在的音乐传播媒介得到了极大的丰富。普罗大众可以通过唱片、网络等各种方式進行音乐的传播,而这些媒介对于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播和传承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比如通过电视节目可以很好地传播少数民族音乐,中央电视台先后推出了多个民歌大赛,进一步扩大了民歌的影响力和传播力。随着互联网的兴起,新媒体丰富了传播方式,尤其是短视频的应用,推动了少数民族音乐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使这些音乐在网络上获得新生。听众通过互联网可以轻松的享受少数民族音乐带来的与众不同的感受,这也利于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通过这些媒介传播的少数民族音乐已经脱离了原生态的环境,更多的是将音乐作为一种表演内容展现给外界,使其成为人们娱乐生活的一部分,有利于少数民族音乐的对外传播。
(四)旅游传播对少数民族音乐传承的影响
为了使少数民族音乐通过旅游传播的方式被更多人感知,当地政府往往会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和政策帮助,比如通过“旅游+音乐”的方式,组织丰富多彩的旅游音乐演唱会,设置特色的旅游文化艺术节目,不断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也增加了少数民族音乐传播的范围,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不断推动少数民族音乐创新传承,业界研究人员也会对其中的少数民族音乐进行记录,并将其传播给更多的游客。各地如果能够保证在表演中保持民族音乐的原始特色,这对于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播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2017年7月,第二届“2017听风·内蒙古沙漠星光音乐会”在内蒙古赤峰市玉龙沙湖景区圆满落幕,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不仅让人了解到优美的沙漠美景,更能体现蒙古族传统音乐的魅力。蒙古族年轻一代通过音乐会,不断发扬内蒙古传统音乐文化,实现与城市文明的碰撞与融合,丰富民族音乐文化内容。因此,为了充分发挥旅游在少数民族传承中的作用,我们需要运用现代化技术,对少数民族音乐节目进行包装和运作,建立属于自己的音乐品牌,提升少数民族音乐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五)教育传播对少数民族音乐传承的影响
现在一些大学正在尝试邀请民间的歌者参与到少数民族音乐的教学中,这无疑是音乐教学上的大胆创新,从根本上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特点,不断融入本民族的音乐曲目,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优化现有音乐内容,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需求,加强日常的训练,培养更多优秀的少数民族音乐人才。因此,学校可以根据本地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制定校本音乐课程,让更多的学生学到少数民族的民歌、乐器等,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发挥教育传播特有的作用,从而培养更多的少数民族音乐人才。广西北部地区生活着瑶族、侗族、壮族、苗族、回族等多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音乐资源非常的丰富,传播范围日益扩大,当地高校通过搜集和整理具有代表性的音乐资源,并聘请专业人员编成教材,然后设置相应的音乐课程,加强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视唱练耳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学校会举办当地特色的民族文艺演出,让学生展示少数民族民歌、舞蹈、乐器,让更多的学生关注和学习少数民族音乐,提升学生对传统少数民族音乐的表演能力和鉴赏能力,培养更多优秀的青年音乐人才。
教育传播中,教师要根据以往音乐教学的经验,不断开发新的少数民族音乐素材,提升自身音乐素养,真正领悟少数民族的文化内涵,开发内在的价值,培养他们的传统音乐情感和音乐素养,不断继承音乐文化的精髓,为以后推动音乐创新提供全新的思路。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使得课堂教学与民间习俗更深度的融合,同时也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更有意愿进行音乐的实践和传播,从而实现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三、结语
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播形式丰富,我们需要注意到不同的传播形式,全面进行梳理和把握,提升少数民族音乐传承的效果;不断探索少数民族音乐传播的途径,通过创新或整合不同音乐传播形式,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让少数民族音乐能够顺应时代潮流,在中国传统音乐体系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并非仅仅是一种音乐形式,其背后是少数民族情感的传承、少数民族个性的体现,少数民族音乐体现了特有的文化价值、娱乐价值和传承价值,需要我们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
就目前而言,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面临诸多问题。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人要根据当前音乐发展现状,不断创新音乐形式和音乐内容,不断创作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作品,提升少数民族音乐的竞争力,这对于中华传统文化也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我们需要立足于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特点,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完善的传承制度,积极探索适合不同少数民族音乐传承的方式,既要保持少数民族文化的原生态,又要保持创新性,丰富音乐的内涵。当地政府要制定音乐传承的对策,针对本土化和现代化的融合,推动音乐文化的创新发展,使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少数民族音乐文化。
参考文献:
[1]王杨.音乐传播方式对少数民族音乐传承的影响[J].当代教研论丛,2017(11):116-117.
[2]李艳.音乐传播方式对少数民族音乐传承的影响[J].当代音乐,2017(11):49-50+53.
[3]周景春.音乐传播方式对少数民族音乐传承的影响[J].晋中学院学报,2014(06):28-32.
[4]陈乃平.新时期少数民族音乐传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贵州民族研究,2016(06):106-109.
[5]李丽,肖英群.传播学视域下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路径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8(10):62-66.
[6]李金玲.新时代少数民族音乐的变革与对外传播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8(11):123-126.
[7]李阳.信息传播多元化背景下民族音乐的求存之道[J].贵州民族研究,2018(02):135-138.
[8]陈鹏.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传播对策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7(10):115-119.
[9]陈炜,刘宵.西南地区少数民族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模式研究[J].音乐探索,2019(04):49-58.
[10]姚礼,李勇.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的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J].贵州民族研究,2019(11):11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