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针并艾灸足三里、上巨虚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2021-06-28林寿金林凡余养生

中外医学研究 2021年14期
关键词:胃泌素胃肠功能电针

林寿金 林凡 余养生

作为普外科多发性术后并发症,腹部手术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对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可产生直接影响,而且容易诱发肠梗阻、肠粘连及吻合口破裂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操作影响腹部解剖关系,神经支配被阻断、腹腔受到污染等严重抑制术后肠管蠕动,严重阻碍患者顺利排便及排气[1]。临床针对胃肠功能紊乱等症状多为患者提供胃肠动力药,病情严重者需要再次接受手术治疗,使得患者承受二次创伤,不但会加重其身心痛苦、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同时极大地影响其预后改善[2]。电针治疗具有操作方便、可持久发挥效用等特点,能够取得调理脾胃及经络畅达等功效,有助于促进胃肠功能恢复[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86例2018年7月-2020年6月在本院接受腹部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探讨患者应用电针并艾灸足三里及上巨虚对其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产生的影响,汇总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86例在本院进行腹部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基本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纳入标准:(1)均接受腹部手术且术后均出现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呃逆、肛门不排气或不排便及肠鸣音消失等异常反应;(2)进行普通针刺或者电针并艾灸足三里及上巨虚穴治疗;(3)住院患者且意识清晰,表达能力正常。排除标准:(1)由于其他因素引发的胃肠功能紊乱或者障碍,合并脑心肾等系统异常或者障碍;(2)临床资料不完整;(3)有精神障碍。根据患者应用治疗方式的差异实施分组,试验组男24例,女19例,共计43例,年龄23~78岁,平均(50.24±5.09)岁,其中胃癌12例,左半结肠癌、直肠癌、右半结肠癌各8例,造口环纳术7例。对照组男24例,女19例,共计43例,年龄23~78岁,平均(50.24±5.09)岁,其中胃癌11例,左半结肠癌、直肠癌、右半结肠癌各8例,造口环纳术8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知情同意临床资料进行研究;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后获得通过。

1.2 方法

术后指导患者常规禁水、禁食,为其提供抗感染、胃肠减压等干预措施,为重症患者提供氧疗及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同时给予患者针对性干预措施。试验组采用电针并艾灸足三里及上巨虚疗法,将患者体位调节为仰卧位并将双腿伸直,于床上自然平放。术后8 h即可为患者实施电针疗法,取穴足三里及上巨虚,治疗前对针具进行消毒并对足三里及上巨虚等穴位及周围部位皮肤进行消毒,应用75%乙醇擦拭穴位及周围部位皮肤,选取28号针,操作人员以右手持针并保持皮肤与针体呈90°,然后稍偏向胫骨方向将针刺入患者皮下,继续进针深度为1~2寸,得气后即可将电针输出电位调节至“0”位,在两个针柄上连接两导线,将电源开关打开后缓慢调节电流量至患者可耐受范围。持续留针时间为30 min,然后将针取出并将输出电位退至“0”位,关闭电源开关并取出针。治疗频率为2次/d,3 d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1个疗程。在患者电针后加用艾条灸双侧足三里和上巨虚,1次/d,15 min/次。连续治疗3 d为1疗程,所有患者治疗1个疗程并随访14 d。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足三里及上巨虚疗法,取28号针,对上巨虚及足三里等穴位进行消毒,操作人员以右手持针,保持针体与皮肤呈90°并刺入皮下,继续进针,以稍微偏向胫骨方向为宜,保持进针深度1~2寸,留针时间为30 min。治疗频率为2次/d,3 d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依照罗马Ⅱ标准(2000年)评定胃肠功能恢复效果,临床治愈:术后24 h内患者排气、排便,肠鸣音为3~5次/min,患者体温及饮食等均恢复正常,腹围无异常,彩超检查结果显示患者肠蠕动功能完全恢复正常;显效;术后48 h内患者排气、排便,肠鸣音为1~2次/min,进食后有轻度腹胀表现,有轻微发热等异常反应,腹部微微胀起,彩超检查结果显示肠蠕动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术后72 h内患者排气、排便,肠鸣音为0~2次/min,排便不规律,存在发热现象(体温>38 ℃),腹部膨隆且患者存在腹胀表现,彩超检查结果可见微弱肠蠕动;无效:术后72 h患者仍未排气、排便且无肠鸣音,有明显腹胀表现,需要为患者实施胃肠减压治疗。临床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占总例数比例即为临床总有效率。(2)记录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进食时间并进行两组对比。(3)不良反应评估:观察有无足三里及上巨虚局部皮肤发红、破损、感染等。(4)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并进行离心,分别于术前、术后1 d及术后3 d测定血清胃泌素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胃肠功能恢复疗效对比

对照组与试验组对比,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胃肠功能恢复疗效比较 例(%)

2.2 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进食时间对比

术后两组对比,试验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进食时间均更早,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进食时间比较 [h,(±s)]

表2 两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进食时间比较 [h,(±s)]

组别 肠鸣音恢复时间 首次排气时间 首次排便时间 进食时间试验组(n=43) 22.78±2.05 26.24±3.08 30.24±2.27 27.35±2.54对照组(n=43) 29.17±2.12 35.57±3.19 43.25±2.30 40.19±2.39 t值 5.901 13.797 4.783 6.194 P值 <0.05 <0.05 <0.05 <0.05

2.3 手术前后胃泌素水平对比

对照组与试验组对比,术前及术后1 d两组胃泌素水平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对比,试验组胃泌素水平明显更高,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手术前后胃泌素水平比较 [ng/L,(±s)]

表3 手术前后胃泌素水平比较 [ng/L,(±s)]

组别 术前 术后1 d 术后3 d试验组(n=43) 307.25±34.19 225.34±30.06 307.25±35.25对照组(n=43) 310.17±32.08 222.36±31.25 242.24±33.76 t值 0.579 1.293 7.208 P值 >0.05 >0.05 <0.05

2.4 不良反应

两组未见电针及艾灸的足三里和上巨虚处皮肤发红、皮损、感染等情况。

3 讨论

腹部手术操作导致部分神经支配被阻断,造成解剖关系发生变化,此外受溶血、腹腔冲洗等化学性刺激以及机械性刺激等因素的影响,患者出现脏器运动功能异常的可能性较大,肠道功能抑制时间不断延长,肠腔积气及积液愈加增多并诱发腹胀及肠管扩张等表现,对机体恢复可产生严重不良影响[4]。

胃肠功能紊乱临床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及排气或者排便停止等,部分患者继发腹痛、发热及尿路感染等症状的风险较高[5]。长期胃肠功能紊乱对营养摄入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导致机体免疫力及抵抗力下降。除此之外,肠麻痹等胃肠功能紊乱现象还会限制膈肌升高运动,增加腹部及吻合口张力,可引起吻合口瘘、肺不张等严重并发症[6]。

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在中医学中属于“腹痛”“关格”“呕吐”“呃逆”等范畴,受手术操作等因素等的影响,气机不利、气血瘀滞,患者脾失健运,极大地降低胃肠等消化功能[7]。术后患者身体虚弱,中药内服有诸多禁忌且见效较慢[8]。针刺能够取得行气活血及疏络通经等效用,针刺足三里、上巨虚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加快胃肠功能改善和恢复,能够使患者排气排便不畅及腹胀等临床表现得到显著改善[9]。上巨虚及足三里等穴位为保健穴位,针刺上述穴位还能够使机体免疫力得到显著提高,促进血液循环及新陈代谢,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能力[10]。

电针能够稳定、持久地发挥作用,有助于保证刺激量的客观性,临床疗效显著,而且还可节省人力资源,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针刺足三里及上巨虚能够增加双侧颞叶、同侧室旁核,以及中央后回脑血流量,而且能够引发颞叶及自主神经中枢变化,对于改善胃肠功能均可发挥积极作用[11]。

艾灸疗法作为针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的传统瑰宝。艾灸可对肌肤产生温热刺激,取得局部皮肤充血效果,毛细血管扩张,有利于使局部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获得增强,能够减轻平滑肌痉挛等异常,并能够使皮肤组织代谢能力获得显著提高。上巨虚及足三里等穴位为保健穴位,足三里乃足阳明胃经的重要穴位,艾灸足三里能够对机体免疫力发挥调节作用,可使机体抗病能力得到增强,同时还具有祛邪扶正、化湿疏风等效用,有助于改善患者体质状况[12]。

此次研究中,对照组与试验组对比,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更高,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进食时间均更早(P<0.05)。可知应用电针足三里及上巨虚能够加快胃肠功能恢复速度。对照组与试验组对比,术前及术后1 d两组胃泌素水平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对比,试验组胃泌素水平明显更高(P<0.05)。电针足三里及上巨虚还能够加快胃泌素水平恢复。胃泌素为消化间期激素,能够刺激患者消化间期综合肌电反应并可对消化间期胃肠运动产生影响,能够诱发胃收缩与小肠分节运动,避免出现胃内容物逆流,可显著增强结肠压力与电活动。电针足三里及上巨虚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加快腹腔积液吸收,对胃肠肌张力可发挥理想的调节作用,而且能够持久发挥作用。除此之外,电针还能够对人体生理功能发挥调节作用,具有镇静、止痛等功效,可加快气血循环,使胃蠕动趋于正常[13]。

综上所述,为腹部手术的患者提供电针并艾灸足三里及上巨虚对于促进其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有重要价值,有利于加快其病情好转及身体康复,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胃泌素胃肠功能电针
不同电针参数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不同时长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镇痛疗效观察
调胃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作用分析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术后早期促康护理措施对肝癌开放性手术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
如何通过胃泌素G17检查结果判断疾病
离断胃迷走神经对门静脉高压胃病大鼠胃泌素水平的影响
“胃溃疡”反复发作警惕胃泌素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