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研究
2021-06-28冉志钢
冉志钢
(太原学院公共体育教学部,山西 太原 030000)
引言
篮球运动作为我国普及率极高的体育项目,早已融入大众的生活之中,在提升人民生活质量方面体现出独有的价值。篮球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使身心得到锻炼与放松,还可以锻炼团队合作意识,开拓全局思维,培养坚定的意志。当今大学生长期久坐伏案学习,缺乏体育活动,非常容易出现身心机能失衡等问题,而经常参与体育运动可以帮助大学生提升身体机能水平,调节心理失衡,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篮球运动因其独特的魅力,已经吸引了大批的大学生拥趸,研究篮球运动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影响,对于帮助大学生调节心理失衡问题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1]。
文章选取太原学院公共体育篮球选项课的180 名学生作为实验对象,每位受试学生需完成为期16 周,每周3 次,每次60 分钟的篮球训练。在篮球训练前后分别进行心理测量,分析前后数据变化,探讨篮球运动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一、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测试方法
研究选取太原学院180 名公共体育篮球选项课学生,采用SCL-90 心理测量量表进行测试。测试结果使用SPSS19.0 进行分析,使用平均数(x)±标准差(S)表示,对于结果使用t 检验。P<0.05 表明差异有着很高的显著性,P<0.01表示差异有着非常显著性。
(二)篮球运动锻炼前后心理健康的对比与分析
从表1 可以看出,测试学生参加篮球训练课程后的10 个因素与参加之前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各因素的降低程度有一定差异。人际关系、抑郁和焦虑有了较大的明显变化,偏执、恐怖、强迫、敌对、睡眠和饮食也产生了明显的差异,躯体化和精神病没有产生明显变化。测试表明,学生通过篮球训练后,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和身体素质都有所提高,篮球运动对保持参与者的心理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表1 花香学员参加篮球训练课前后的心理健康状况
1.篮球运动对受试者人际关系的促进作用
测试结果显示,受试者参加篮球训练课程前的人际关系因素平均得分为1.70 分,参加后的平均得分为1.27 分,比之前低0.43 分。参加篮球训练后,受试者人际关系因素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体现出篮球运动在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篮球作为一项团体运动,其参与者应当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和组织能力。在篮球训练和比赛中,每一个参与者都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2]。他们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到属于自己合适的位置,并将自己的力量奉献给整个团队。团队成员通过身体姿势、语言、手势、眼神等进行沟通,并根据比赛情况积极调整战略战术。在交流过程中,球员会意识到积极的沟通可以促进团队协调发力,只有借助团队的力量,每个人的特点和优势才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和体现。通过篮球运动,可以提高参与者的沟通力和提供更多交流的方式,增加队友之间的默契和友谊,从而帮助其结交更多的朋友。大学生不仅可以从篮球运动中获得快乐和自信,还可以通过篮球运动建立与同龄人的积极交流和深厚友谊,促进心理健康的良性发展。
2.篮球运动对缓解受试者抑郁症状的作用
测试结果显示,受试者参加篮球训练课程前抑郁因素的平均得分为1.70 分,参加之后平均得分为1.31 分,比之前低0.39 分。参加篮球训练课后的受试学生的抑郁因素与参加篮球训练课前有非常明显的变化(P<0.01)。体现出篮球锻炼在缓解大学生抑郁症状方面起着更加积极的作用。
学生抑郁症状的发生与其学业负担的严重程度有关,大部分学生无法缓解和释放学业压力,这将大大增加抑郁症状的发生概率,影响日常学习生活,甚至人格塑造。学生可以通过学校的篮球活动展现自我,在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他们不仅能得到队友、老师、同学们的肯定,还能通过篮球运动中的各种身体对抗、运球技术的使用等方法直接将压力转换并释放,较为有效地减轻抑郁程度。
3.篮球运动对改善受试者焦虑症状的作用
测试结果显示,受试者参加篮球训练课程前焦虑因素平均得分为1.59 分,参加之后平均得分为1.27 分,较之前低0.32 分。就焦虑因素而言,参加篮球训练后的受试学生与参加篮球训练前相比有非常明显的变化(P<0.01)。体现出篮球训练对改善参与者的焦虑症状有积极的作用。
学生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身心也处于懵懂无知的阶段。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和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中,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他们的情绪经常有较大波动,容易引发焦虑。通过篮球锻炼,学生可以增加与同龄人的交流与沟通,不仅提高了篮球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还能在与同龄人的相互合作与配合中得到鼓励和认可、达成目标成就,获得快乐,稳定内心情绪,不但对学生焦虑的情绪有所缓解,而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4.篮球运动对缓解受试者偏执症状的作用
测试结果显示,受试者参加篮球训练课程前偏执因素的平均得分为1.74 分,参加之后的平均得分为1.49 分,比之前低0.25 分。就偏执因素而言,参加篮球训练后的测试学生与参加篮球训练前相比有明显的变化(P<0.05)。体现出篮球锻炼对缓解大学生偏执症状问题有着明显的效果。
篮球运动具有对抗性、集体性、技术性等特点,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方式多样化,提高洞察能力,开拓思维,缓解极端情绪,改掉一些不良习惯。因此,测试学员的偏执症状一定程度上能够得到改善。
5.篮球运动对受试者恐惧心理的克服作用。
测试结果显示,受试者参加篮球训练课程前恐惧因素的平均得分为1.49 分,参加后的平均得分为1.23 分,比之前低0.26 分。就恐惧因素而言,参加篮球训练后的测试学生与参加篮球训练前相比有明显的变化(P<0.05)。体现出篮球训练对缓解大学生恐惧心理问题有明显的效果。
恐惧是指人们在面临真实或想象的危险以及遇到不喜欢的事物时而产生的恐慌和紧急心理。克服恐惧心理,主要是通过提高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提高预见力,再通过积极的自我暗示,宣泄不良情绪,释放压力。其次要培养乐观心态和坚强意志,即使陷入危险情境,也不会惊慌失措,而是沉着冷静,机智应付。篮球比赛场景复杂,千变万化,可以有效提高参与者的应变能力。运动过程中与其他队员的相互交流、配合可以培养彼此之间的信赖感,使其注重同伴间的相互合作,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得到他人的肯定,对宣泄不良情绪、克服恐惧心理有显著的效果。
6.篮球运动对缓解受试者强迫症状的作用
测试结果表明,受试者参加篮球训练课程前强迫因素的平均得分为1.63 分,参加篮球训练后的平均得分为1.39 分,比之前低0.24 分。就强迫因素而言,参加篮球训练后的测试学生与参加之前相比有非常明显的变化(P<0.05)。体现出篮球锻炼对改善参与者的强迫症状有积极的作用。
强迫症指的是明知道这些观念或动作无意义,却无法控制反复出现的刻板行为或者仪式行为,其中有一些认知障碍的行为表现也在这一因素中反映。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其特指一种反复出现的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适当的运动有助于缓解焦虑的情绪,有利于机体内内啡肽的释放。内啡肽有着镇静、镇痛的效果,同时让人产生愉悦和欢快的感觉。因此,在长期的篮球训练下,大学生的强迫症状有明显改善。
7.篮球运动对缓解受试者敌对症状的作用
测试结果表明,受试者在参加篮球训练课程前敌对因素的平均得分为1.79 分,参加后的平均得分为1.56 分,得分降低了0.23 分(P<0.05)。说明篮球训练对缓解测试学员敌对症状有积极的作用。
敌对心理的症状主要从思想,感情及行为三个方面体现出来。其包括对某些事物厌烦的感觉,无法控制的脾气暴发等。篮球运动是一项需要与队友互相交流,互相配合的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当与队友之间发生意见上的不统一时,需要学会如何统一意见或听从安排,在这个不断磨合的过程中,逐渐掌控自己的情绪以及行为[3]。并且在篮球规则的约束下,都会树立起一定的规范,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在球场上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规范自己的行为并对其负责,提高自制能力,从而缓解学员的敌对症状。
8.篮球运动对测试学员睡眠及饮食情况的改善作用
测试结果表明,受试者在参加篮球训练课程前睡眠和饮食因素的平均得分为1.65 分,参加之后的平均得分为1.40 分,得分降低了0.25 分(P<0.05)。这表明在参加篮球训练后,睡眠和饮食情况与参加前有显著差异。
体育活动有益于身心健康和睡眠。它可以降低疾病风险因素,提高身体机能,改善睡眠质量。运动对睡眠的改善已经得到证实(干预中无药物介入)。篮球运动是一项对抗性运动,有短距离冲刺、爆发性跳跃和激烈对抗。篮球锻炼后,要通过健康的饮食以及充足的睡眠来恢复消耗的能量。但是,如果在过度锻炼以及锻炼时间和睡眠时间相隔过短的情况下会对睡眠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二、篮球运动对受试者心理品质的影响
(一)篮球运动能够促进受试者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篮球运动集对抗、配合、个人能力于一体,在篮球规则的限制下进行集体运动。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学生需要克服各种困难才能赢得比赛。因此,参与者需要具备永不言弃、勇敢战斗的品质,以及不怕困难和努力拼搏的精神[4]。为了实现所有参与者的共同目标,在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的面前,要首先考虑集体利益,在不违反篮球规则和运动精神的情况下,尽力赢得比赛。
篮球运动对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交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学生不仅可以在篮球运动中增进友谊,还可以在比赛过程中通过各种合作、鼓励和互助来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篮球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勇气、智慧等能力。
(二)篮球运动能够促进学员良好精神品质的养成
意志品质包括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篮球运动要求参与者积极参加训练和比赛,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篮球运动要求参与者在比赛中对对方的技术动作或战术配合及时做出正确的反应,从而培养学生的果断力;篮球运动要求参与者在紧张的比赛中能正确把控自己的情绪,不要受到外界各方面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在篮球运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比分落后、比分相近的情况,这就更加考验、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坚韧性。由此,经常参加篮球运动对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16 周的篮球锻炼后,受试者在人际关系、抑郁和焦虑偏执、恐怖、强迫、敌对、睡眠和饮食等方面的情绪有所改善,尤其是人际关系、焦虑和抑郁方面改善十分明显,但在躯体化和精神病因子方面并没有出现太大变化。调查结果表明,篮球运动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和缓解学业压力上,其次对改善思维方式、提高胆识、开放思路、缓解极端情绪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受试者通过篮球训练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心理焦虑,在日常团体练习中增强了集体主义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另一方面,篮球比赛场景复杂,千变万化,需要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或迅速转换及关注特定的对象,对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范围广度、注意力分配情况的发展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建议
1.从小培养,长期坚持。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轻而易举地达到。童年是人体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快速时期,也是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最佳时期。因此,从小培养儿童的心理素质至关重要,长期坚持,循序渐进。
2.多参加比赛,丰富比赛经验。丰富的比赛经验可以全面提升孩子的心理素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培养良好心理因素的必要条件。他们可以在比赛中接受训练,体验赛场上紧张的气氛。
3.注重个体差异。每个孩子的个性和心理行为都是不同的,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性格发展的基础上,采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篮球教学方式,使每一名学生在篮球课上学有所获并得到全面的发展,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