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服务质量关键性指标对固定献血者保留的作用分析
2021-06-26关飞舜
关飞舜 吴 岚
广州血液中心体检采血部,广东广洲 510095
血液指流动在人血管和心脏的红色不透明粘稠液体,主要成分为血浆和血细胞。血浆包含水、蛋白质、电解质和有机化合物。血细胞分为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三类。血液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运输、调节体温、防御、调节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等,在人生命活动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交通事故、高处跌落等意外事故发生率也不断提高,这些事故使相关人员受到伤害,严重者危及生命。在临床抢救时,患者常因大量失血引发休克,需要输血维持患者生命体征,以便开展抢救工作,最大程度挽救患者生命[1-2]。临床抢救用血常是通过无偿献血进行临床供应,若釆血中实行合适护理,能够提升献血服务质量,减少无偿献血者献血不良反应[3-4]。本研究从广州血液中心接受初次献血者随机抽取120例展开调查,对献血服务质量关键性指标对固定献血者保留作用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广州血液中心的120例献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0例。参照组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19~52岁,平均(35.27±3.89)岁;体重53~75 kg,平均(64.18±4.22)kg。实验组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21~51岁,平均(36.01±3.53)岁;体重52~74 kg,平均(63.96±4.35)kg。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本研究经广州血液中心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晓研究内容,签署知情告知书;②血液系统无疾病者;无传染性疾病史者;③自愿无偿献血者。排除标准:①精神状态异常者;②有手术输血史者;③采血前1个月服用抗生素类药物者;④患有贫血、晕血症者;⑤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1.2 方法
参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包括嘱咐患者采血注意事项,记录献血者的基本信息,了解其遗传病史等。实验组进行关键性指标护理,具体措施如下。①采血前护理:a.对采血人员仪表进行规范。包括采血护士的采血姿势、站姿、语言、穿着,要求护士能回答无偿献血者问题,解决其疑虑,安抚其情绪,形成良好的关系,为初次无偿献血者的保留起促进作用。b.对无偿献血者进行献血相关知识普及。采血人员在接待无偿献血者时,以热情和蔼态度向患者讲述献血相关事宜和注意事项,包括询问个人基本信息,讲述采血用具是一次性用具、采血量多数为200~400 mL、采血正规操作及献血对身体的作用等。由献血者决定是否进行无偿献血和献血量,并填写相关信息表。还告知无偿献血者采血后的饮食方案和自我管理方式。还可通过发放献血宣传手册,普及群众献血知识,纠正可能存在错误观念。c.初次无偿献血者心理护理。由于初次无偿献血者未有过相关经历,可能产生紧张、恐惧不良情绪,对采血有抵触心理,不利于采血工作。采血人员要与无偿献血者友好交谈,告知患者接下来步骤流程和献血对身体益处,让患者有心理准备,一定程度缓解情绪。d.保证采血环境干净整洁。为无偿献血者提供干净整洁等待区域和采血区域,让无偿献血者感受到轻松氛围。还可在等候区域安放沙发、电视等,以便等待消遣时间,减少等待不耐烦情绪。血站采血用具均属于一次性用品,不可循环使用,要注意使用紫外照射灯照射用具,避免用具污染。②采血过程护理:a.采血前。采血护士核对无偿献血者个人信息,避免出现错误,提前准备好无菌棉签、碘伏、止血带、采血袋等采血一次性用具。b.采血时。做好严格消毒工作,选择暴露、粗大血管,用无菌棉签蘸碘伏由内向外消毒,采血针以30°进针,最好做到一针见血,减少对无偿献血者的刺激。c.采血后。将采血针拔出,使用无菌纱布止血,告知无偿献血者按压15 min不可松开,派专业护理人员进行采血后护理工作。③采血后护理:a.采血后护理。安排无偿献血者在休息区休息,为无偿献血者准备红糖水和饼干补充能量。告知无偿献血者采血后手臂可能出现麻木状态,属于正常现象无需担忧。b.不良反应护理。若出现进针部位红肿、不能有效止血者,可在专业人员建议下服用相关药物,对献血者进行慰问,安抚其情绪。c.人文关怀。采血后,提醒献血者生活注意事项,留好联系方式,颁发献血证。当血液检验合格后及时告知无偿献血者,并为献血者邮寄贺卡表示感谢。若献血者再次献血,可以在中秋等重要节日为献血者邮寄月饼、礼品等物品表示问候。d.为无偿献血者提供生活管理方案。献血成功后,在休息室告诉献血者多食用铁类含量高新鲜水果和蔬菜,如猪肝、鸡蛋、菠菜。禁止食用辛辣、油腻食物。并告知献血者减少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睡眠,半年内不可再次献血。在无偿献血者休息充足且无献血不良反应时,才让献血者离开。e.对无偿献血者回访。在无偿献血者献血3 d后,相关工作人员通过电话,发微信方式与献血者取得联系,了解献血者当前身体状况,是否存在不适症状,对献血服务工作有何意见。对身体出现不适无偿献血者,告知尽快去医院检查,并指导合理运动。对于仅献血一次无偿献血者进行回访,予以鼓励,并了解不再献血的原因,争取解决相关因素,促进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固定献血者的转化成功率、一次性采血成功率及护理满意评分。固定采血者指连续2次及以上的无偿献血者,本研究指献血者在第一次献血半年后再进行献血患者,可通过查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记录了解献血者献血史。护理满意评分采用自制评价标准表进行评估,包括服务态度、采血技能、献血指导、环境情况四项,每项25分,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说明血站的护理服务质量越好,采用Cronbach′s α信度系数量表,对各项得分值进行计算,去除表中大于80%和小于30%评估条目,而得出准确得分,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固定献血者转化成功率和一次性采血成功率的比较
实验组的固定献血者的转化成功率和一次性采血成功率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转化成功率和一次性采血成功率的比较[n(%)]
2.2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的比较
实验组的护理满意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评分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护理满意评分的比较(分,±s)
?
3 讨论
随着事故发生率的提高,患者由于大量失血引发休克,但又未能及时输血补充血容量,最终导致死亡[5]。所以,人们对无偿献血这一公益事业的关注度明显提高。无偿献血是指为拯救他人生命,自愿将自己的血液无偿献给需要的人。献血的好处有降低血压、血脂,平衡体内铁含量、提高骨髓造血功能等[6-7]。而献血者血液主要是用于外伤性出血、产后出血、各种血液病、进行外科手术伤员的临床救治,通过交叉配血,符合输血标准的患者可使用相同血型血液,能有效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抢救成功率[8]。目前主要通过献血屋、流动献血车两种方式献血,由患者自身意愿进行选择。但部分献血者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和经验,容易产生负面情绪,献血后出现不良反应概率较大,不利于献血者恢复,降低其生活质量[9]。为提高献血服务质量,保障献血者安全,应该在献血中对关键性指标进行护理。包括采血人员的礼仪及专业采血操作、献血者相关认知、献血者情绪、献血环境干净整洁、采血的消毒工作、采血后的不良反应护理、邮寄节日礼品、设计生活管理方案及回访等[10-12]。以献血者为中心,满足献血者需求,通过多方面护理,构建良好的关系,使献血者形成良好心态,并对血站留下良好印象,提高献血护理服务质量,为初次献血者转化为固定献血者起推动作用[13-15]。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对无偿献血初次献血者护理后,实验组固定献血者转化成功率为86.67%、一次性采血成功率为91.67%、护理满意评分为(91.86±2.41)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献血服务质量关键性指标护理是一项重要护理方式,能促进无偿献血者参与再献血,提高献血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评分。
综上所述,对无偿献血者提供有效护理,能促进固定献血者队伍建设,提高采血安全性,推荐在血站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