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家庭为中心的一体化产房模式对产妇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2021-06-26黄慕兰

中国当代医药 2021年14期
关键词:产房母婴家属

黄慕兰

广东省江门市妇幼保健院产二(家化)区,广东江门 529000

产力大小与产妇精神状态是影响产妇分娩结局的可变因素。相较于经产妇,初产妇缺乏分娩经验,临产时可能因负面情绪对精神状态与产力产生影响,不利于分娩的顺利进行[1-3]。产房护理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产妇心理状态,但传统产房护理模式固化,缺乏针对性与个性化,在缓解产妇心理压力方面效果不理想。以家庭为中心的一体化产房模式是在传统产房模式基础上补充与改善,提倡家属陪伴分娩并支持病房家庭化,通过为产妇提供分娩前后一系列护理方案,满足产妇心理需求,以达到改善产妇身心状态,提升分娩质量的目的[4-5]。基于此,本研究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一体化产房模式在产妇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5月~2020年4月广东省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82例产妇,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本研究已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观察组中,年龄22~34岁,平均(27.36±4.72)岁;受教育年限9~19年,平均(14.13±2.25)年;孕龄38~42周,平均(38.52±1.30)周。对照组中,年龄23~34岁,平均(27.32±4.69)岁;受教育年限9~18年,平均(14.20±2.27)年;孕龄38~41周,平均(38.50±1.28)周。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产妇均为活产单胎初产妇;②产妇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③产妇及家属认知与沟通能力正常,能配合完成本研究。排除标准:①妊娠期合并症患者;②多胎或存在胎盘前置者;③患有肾炎、肝炎等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产房模式。产妇病房待产期间无家属陪伴,护理人员向产妇常规宣教产前分娩相关知识;给予产妇干净、舒适的病区环境,定时开窗通风;指导产妇食用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及高热量食物;产前协助产妇完成相关检查。观察组采用以家庭为中心的一体化产房模式,具体措施如下。(1)产前:①环境护理。给予产妇等待分娩、分娩时及分娩后康复为一体环境,使产妇熟悉环境中完成分娩;可结合产妇喜好进行产房布置,将其家中常用物品置于病房,增强产房熟悉感;调节产房灯光,使其感受舒适。②健康宣教。向产妇与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告知基本的生产、护理知识及相关用具的使用方法;产妇家属积极参与到健康宣教中,使产妇感受重视。③心理护理。积极与产妇沟通,了解诱发产妇负面情绪原因,可采取鼓励患者倾诉,播放柔和音乐等方式,帮助其宣泄内心感受,转移负面情绪,保持良好分娩心态。组织有分娩经验的女性入院向产妇讲解分娩经验,加强沟通,排除产妇思虑。(2)产时:分娩时,指导产妇家属给予产妇陪伴与力量,产妇家属及时帮助产妇擦汗,待宫口打开3 cm后,引导产妇家属给予产妇心理支持,促进产妇顺利分娩。(3)产后:产妇分娩2 h内,责任护士陪伴产妇,关注产妇产后情况,及时按压宫底,减少产后出血;向产妇及家属讲解通乳及喂奶体位新生儿护理知识;观察产妇产后的心理状态,播放轻松舒缓音乐,减轻产后抑郁情绪。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的分娩方式、母婴结局、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①分娩方式与母婴结局:比较两组的自然分娩、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情况。②心理状态: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个量表各包含20个项目,采用4级评分法,其中SAS>50分为有焦虑症状,SDS>53分为有抑郁症状,分数与患者心理状态呈负相关[6]。③生活质量:采用保健院自制生活质量调查问卷对两组产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包括社会功能、日常活动、睡眠、精神状态及食欲及5个方面,其Cronbach′s α系数为0.852,重测效度为0.862,各项满分4分,分数与患者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的比较

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分娩方式及母婴结局的比较[n(%)]

2.2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的比较

两组护理前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低于护理前,且比较观察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的比较(分,±s)

组别 SA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t值 P值SD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t值 P值对照组(n=41)观察组(n=41)t值P值50.15±4.17 50.35±4.22 0.216 0.830 47.15±3.96 42.56±3.88 5.301 0.000 3.340 8.701 0.001 0.000 53.35±4.45 53.42±4.49 0.071 0.944 50.60±3.74 45.15±3.28 7.015 0.000 3.029 9.523 0.003 0.000

2.3 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的精神状态、食欲、睡眠、日常活动及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分,±s)

表3 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分,±s)

组别 精神状态 食欲 睡眠 日常活动 社会功能对照组(n=41)观察组(n=41)t值P值2.19±0.13 3.31±0.17 33.510 0.000 2.39±0.19 3.23±0.15 22.219 0.000 2.22±0.21 3.33±0.19 25.097 0.000 2.18±0.17 3.05±0.18 22.500 0.000 2.35±0.19 3.32±0.18 23.731 0.000

3 讨论

分娩是女性人生重要的经历之一,但由于产妇自身的负面情绪、身体状态等对分娩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因此如何保障分娩产妇顺利分娩是临床关注重点内容。传统产房模式护理以提供医疗技术为主要目的,在减轻产妇分娩中出现的负面情绪效果不甚理想,不利于提高自然分娩率,改善母婴结局[7-9]。

以家庭为中心的一体化产房模式对传统产房模式不足进行针对性改进,以实现病房待产、分娩及产后康复的一体化,并于产妇分娩中整合医疗技术,给予产妇全面性和针对性护理措施。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SAS、SD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的精神状态、食欲、睡眠、日常活动及社会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以家庭为中心的一体化产房模式能改善产妇心理状态,提高自然分娩率,改善母婴结局,提高生活质量。以家庭为中心的一体化产房模式是对传统产房模式的突破与创新,以家庭各种元素为中心,为产妇提供高质量一体化待产、分娩与产后康复护理服务[10-12]。本研究将以家庭为中心的一体化产房模式用于初次分娩产妇,尽可能为其营造趋于家庭一体化待产、分娩及产后康复环境,使其感受熟悉,减轻环境陌生感受引发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13-15]。产妇分娩中,要求家属陪同,满足产妇分娩时心理需求,获得亲情支持,改善其心理健康状态,而减轻焦虑、抑郁等不稳定心理因素对产妇分娩的影响,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不良分娩结局发生风险。在改善产妇身心状态的基础上,以家庭为中心的一体化产房模式及早向产妇与家属宣教喂养与护理相关知识,能使产妇在分娩后尽早适应母亲角色,早期积极参与到新生儿的护理中,不仅利于提高新生儿护理质量,还可转移产后抑郁注意力,提高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以家庭为中心的一体化产房模式能改善产妇心理状态,促进提升其自然分娩率,减少不良母婴结局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产房母婴家属
箭毒蛙的神奇产房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产房外的丈夫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点亮婴儿房,母婴灯具搜集
生孩子的时候能在产房吃饭吗
产房仔猪寄养探究
喜忧参半的母婴产品“海淘热”
尿布师:只卖纸尿裤的母婴电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