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功能训练结合排便训练干预脑出血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1-06-26吴春燕
吴春燕
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西景德镇 333000
脑出血常由于血管老化或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引起脑部血管破裂,患者术后不能运动,需卧床休养,患者易发生便秘[1]。神经内科一般对于脑出血术后患者的干预是进行腹部按摩,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便秘情况,但效果一般,便秘情况没有得到有效改善,用力排便还会引起患者脑血管再次破裂[2]。而肠道功能训练与排便训练通过训练患者进行腹部收缩和模拟排便,可能会促进患者排便,改善其便秘情况,值得研究[3]。基于此,本研究分析肠道功能训练结合排便训练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9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9例脑出血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训练组(n=35)和常规组(n=34)。常规组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35~68岁,平均(51.33±10.62)岁;出血位置:脑叶出血16例,基底节出血9例,小脑出血9例;手术方式:开颅手术19例,钻孔手术15例。训练组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37~67岁,平均(51.45±10.52)岁;出血位置:脑叶出血14例,基底节出血12例,小脑出血9例;手术方式:开颅手术20例,钻孔手术15例。两组性别、年龄、出血位置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充分了解试验内容后签定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①经CT或脑脊液检查诊断为脑出血[4];②年龄≥18岁;③术后患者的意识较清醒,生命体征平稳;④依从性良好,能配合完成相应训练。排除标准:①合并结肠癌、直肠癌的患者;②因为服用药物导致的便秘;③术前已确诊精神异常或心理疾病;④合并四肢运动功能障碍。
1.2 方法
基础治疗: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脑出血术后使用的药物,每天饮水足量,营养均衡,多吃高纤维、高维生素的食物。家属和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开导,减少排便障碍给患者带来的精神紧张和心理压力。
常规组:医护人员向患者讲解术后易出现便秘的情况、原因、影响以及注意事项,让患者重视出现便意的情况,指导患者在病床上使用便盆排便,嘱咐家属协助患者排便,定期为患者擦拭身体、翻身,早晚为患者按摩腹部,促进肠胃运动,利于排便。
训练组:患者进行肠道功能训练和排便训练,在训练过程中,鼓励患者沟通,讲明是否存在头晕头痛、恶心症状。①肠道功能训练:患者平卧,使用腹式呼吸,吸气时轻轻扩张腹肌,尽量吸得越深,呼气时收缩腹部肌肉,训练20次;高抬腿训练:放松腹部,将一侧腿伸直抬高,持续10 s,再换另一只腿,重复动作20次。②排便训练:让患者在以往的排便时间进行排便训练,准备好便盆,在一个安静,可保护患者隐私的环境,家属协助进行模拟排便,持续5 min。排便时,将床头适当抬高,吸气时收缩肛门,提高盆底肌肉,呼吸时放松。
两组接受干预时间均为2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记录两组临床干预效果、便秘严重程度、缓泻剂或灌肠剂使用情况以及生活质量。
(1)临床干预效果:记录两组患者干预2周后的临床疗效。①显效:规律性排便,1~2 d/次,排便时较通畅,排除的大便不干;②好转:能在3 d内排便一次,排便偶尔通畅,大部分时间较困难,排出的大便较润;③无效:4 d或5 d排便一次,或长时间不排便,大便硬结如羊粪状。(2)便秘严重程度:观察两组患者在干预2周内的便秘情况。①轻度:排便频率为1~2 d/次,未使用缓泻剂或进行灌肠,如厕时间长短较正常;②中度:排便频率为3 d/次,如厕时间是以往的1倍,偶尔使用缓泻剂;③重度:排便频率大于4 d/次以上,如厕时间是以往的2~3倍,排便费力且未排出,续使用缓泻剂和进行灌肠。(3)缓泻剂或灌肠剂使用情况:记录两组患者在干预2周内的缓泻剂或灌肠剂使用情况。(4)生活质量:采用适用于便秘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PAC-QOL)[5],评估其干预前、干预后2周的生活质量,有28个问题,总分为112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干预效果的比较
干预2周后,训练组的临床干预效果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干预效果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便秘严重程度的比较
干预2周后,训练组患者的便秘严重程度轻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便秘严重程度的比较[n(%)]
2.3 两组患者缓泻剂或灌肠剂使用情况的比较
训练组缓泻剂、灌肠剂的使用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缓泻剂或灌肠剂使用情况的比较[n(%)]
2.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PAC-QOL评分的比较
两组干预后的PAC-QOL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训练组的PACQOL得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PAC-QOL评分的比较(分,±s)
表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PAC-QOL评分的比较(分,±s)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 t值 P值常规组(n=34)训练组(n=35)t值P值65.12±9.30 66.35±9.42 0.546 0.587 51.34±8.14 43.36±8.17 4.064<0.001 6.542 10.817<0.001<0.001
3 讨论
脑出血术后患者运动减少,肠道蠕动减慢,患者易发生排便困难,出现便秘情况,严重则需借助缓泻剂或灌肠剂帮助患者排便[6]。临床对于脑出血术后并发便秘患者的干预是进行单纯腹部按摩,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胃肠蠕动情况,但对严重便秘患者的改善效果不明显[7]。因此,寻找有效改善便秘的方法很有必要。肠道功能训练和排便训练是按摩腹部穴位和训练患者的提肛肌,可能会促进胃肠蠕动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排便困难情况[8]。肠道功能训练是通过患者主动进行腹式呼吸和单侧高抬腿锻炼,训练腹部收缩与放松,同时按压腹部的穴位,加快腹部的血液循环与神经传导,刺激肠道恢复蠕动。排便训练是为患者提供利于排便的环境,每日在餐后1 h时进行5 min的模拟排便,让患者主动锻炼提肛肌的收缩与放松,形成排便的条件反射[9-10]。两种方法结合,增强刺激肠道蠕动的作用,提高改善便秘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2周后,训练组的临床干预效果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肠道功能训练与排便训练可以改善脑出血患者术后的干预效果。分析其原因为肠道功能训练通过顺时针环状按摩腹部,机械刺激腹部的黏膜神经反射,促进胃肠的蠕动,以及锻炼腹肌的收缩能力,刺激内脏器的活力,同时进行排便训练,患者下腹部用力,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功能,两种训练结合改善了脑出血患者术后的便秘情况,进而改善其干预效果[11-12]。
便秘越严重,患者肠腔内累积的粪便越多,且患者排便时血管再次破裂的风险越大,严重时需要借助缓泻剂和灌肠促进粪便排出。本研究结果显示,训练组患者的便秘严重程度轻于常规组,缓泻剂、灌肠剂的使用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肠道功能训练与排便训练可以减轻脑出血患者术后的便秘程度,并能较少灌肠和缓泻剂的使用。分析其原因为肠道功能训练是腹部按摩,刺激腹部血液循环,还进行腹部收缩训练,增强腹肌收缩力,并进行仰卧直腿抬高训练,增加盆底肌肌力,有助于排便[13]。排便训练通过在餐后定时模拟训练排便,建立起排便规律,食物刺激胃肠的蠕动,同时进行提肛肌的收缩与放松,刺激排便,减少粪便堆积在肠内[14]。两者结合训练,利于减轻脑出血术后患者的便秘程度,并减少缓泻剂的使用和减少灌肠次数。
PAC-QOL是专门用于评价便秘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本研究结果显示,训练组干预后的PAC-QOL评分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肠道功能训练与排便训练可以改善脑出血术后合并便秘患者的生活质量。分析原因:肠道功能训练与排便训练可加强肠黏膜神经的传导,增加胃肠蠕动的次数,推进粪便在肠道中运行,刺激直肠肛门反射,促进排便[15]。排便训练的时间符合病人以往的排便规律,训练时亦考虑患者的自尊心,保护其隐私,让患者集中精力进行模拟排便。患者的便秘得到改善,则生活质量相应提高[16]。
综上所述,肠道功能训练与排便训练结合应用于脑出血术后患者,可改善其便秘的严重程度,减少缓泻剂和灌肠剂的使用,提高生活质量,进而提高干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