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频数统计方法的“中极穴”主治病症的古代文献研究

2021-06-25程华初谭金曲胡碧浓杨茜芸

中国医药导报 2021年13期
关键词:单穴任脉灸法

吴 霞 程华初 谭金曲 胡碧浓 许 明 张 泓 杨茜芸 艾 坤

湖南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湖南长沙 410208

中极出自《素问》[1]:“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上颐循面入目。”中极属任脉,为膀胱之募穴、足三阴经与任脉之交会穴。中极位于腹部正中线上,脐下四寸,具有壮元阳、调经血、利膀胱、理下焦的作用[2]。现对《中华医典》收录的古代著作进行整理,总结中极的单穴、多穴配伍主治规律、腧穴配伍规律和刺灸法规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第5 版《中华医典》[3]数据库收录的1156 部中医著作。以“中极”“玉泉”“气源”“气原”“膀胱募”“气鱼”作为关键词,检索整理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条文。

1.1.1 纳入标准

①中极单穴及配伍应用的文献;②中极穴刺灸法及禁忌证的文献;③中极穴主治疾病概述性及相关歌诀、歌赋的文献;④中极穴别名的应用文献。

1.1.2 排除标准

①中极穴用于定位的文献;②中极穴涉及任脉循行的文献;③中极穴作为膀胱募穴论述的文献;④其他涉及中极穴但不涉及病症的文献。

1.2 数据库的建立

1.2.1 病症名称的规范化

不同时代历史文化的不同会造成病症名称的记载差异,因此在进行数据统计前需将病症名称统一规范命名。以《中医内科学》[4]、《中医外科学》[5]、《中医妇科学》[6]所记载病名为依据,使病症名称标准化。如“丈夫失精,中极主之”归入中医内科肾系病症遗精;“妊不成数堕落”归入中医妇科妊娠病滑胎;将“赤白带下”“白带”“赤带”统一归入中医妇科带下病范畴。如有不能准确概括的病症,则以古籍所载病名为准。

1.2.2 腧穴名称规范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GB/T12346-2006)[7]将古籍中由繁体字、别名等代表的腧穴规范为国际标准通用的腧穴名称,如“海底”规范为“会阴”等。

1.2.3 建立数据库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分为单穴、多穴配伍应用两大类,再按照书名、原始文献、主治病症、配伍腧穴、刺灸法等依次将条文整理录入Excel 表格中对数据进行频数统计。

2 结果

经《中华医典》[3]检索出中极穴的文献共1885 条,符合纳入标准的有515 条,涉及67 部古籍,其中治疗病症501 条,单穴应用171 条,配伍应用330 条,配伍腧穴132 个。

2.1 中极单穴主治病症

2.1.1 中极单穴主治病症科别

筛选出中极单穴主治病症文献171 条,38 种病症,共596 频次。其中中医内科病症15 种,301 次(占50.50%);中医妇科病症19 种,254 次(占42.62%);中医外科病症4 种,41 次(占6.88%)。见图1。

图1 中极单穴主治病症科别

2.1.2 中极单穴治疗各科疾病

2.1.2.1 中医内科病症 中极单穴治疗内科病症中肝胆系病症居于首位(90 次),其次为肾系病症(70 次)。前10 位内科病症为积聚、虚劳、腹痛、厥证、饥不能食、遗精、淋证、癃闭、水肿、腹胀。见表1。

表1 中极单穴主治内科病症频次

2.1.2.2 中医妇科病症 中极单穴治疗妇科病症中妇科杂病居于首位(102 次),其次为月经病(52 次)。前10 位妇科病症为不孕症、带下、闭经、血块、产后恶露不绝、阴痒、子门不端、月经不调、少腹苦寒、崩漏。见表2。

表2 中极单穴主治妇科病症频次

2.1.2.3 中医外科病症 中极单穴治疗外科病症4 种,41 次。分别为泌尿男性疾病中疝气19 次,男性不育症16 次,精癃1 次;皮肤及性传播疾病中黧黑斑5 次。

2.2 中极穴配伍后主治病症

2.2.1 中极穴配伍后主治病症科别

筛选出中极穴配伍后主治病症文献330 条,47 种病症,共345 次。其中中医内科病症24 种,163 次(占47.25%);中医妇科病症19 种,152 次(占44.06%);中医外科病症4 种,30 次(占8.70%)。见图2。

图2 中极穴配伍后治疗病症科别

2.2.2 中极穴配伍后主治各科病症

2.2.2.1 中医内科病症 肾系病症在中极穴配伍主治内科病症中居于首位(58 次),其次为肝胆系病症(33 次)。前10 位内科病症为遗精、积聚、痢疾、厥证、癃闭、黄疸、虚劳、伤寒六脉具无、淋证、尿浊。见表3。

表3 中极配伍后主治内科病症频次

2.2.2.2 中医妇科病症 与中极配伍治疗妇科病症中居于首位的是月经病(52 次),其次是妇科杂病(30 次)。前10 位妇科病症为带下、月经不调、不孕症、崩漏、胞衣不下、闭经、滑胎、产后恶露不绝、妊娠小便淋痛、子宫脱垂。见表4。

表4 中极配伍后主治妇科病症频次

2.2.2.3 中医外科病症 中极配伍后治疗外科病症4 种,30 次。其中泌尿男性疾病中疝气17 次,阴茎痛10 次;肛门直肠疾病中脱肛2 次,肛瘘1 次。

2.3 中极配伍

2.3.1 配伍穴位

中极配伍腧穴132 个,共1205 频次,配伍腧穴前20 位见图3。

2.3.2 配穴归经

经频数统计发现,中极配伍应用腧穴涵盖十四经穴及奇穴。其中以任脉、足太阳经腧穴最多,共36 个穴位,占总腧穴使用频率的41.66%。见图4。

图4 中极配伍腧穴归经统计

2.4 中极的刺灸法

明确记载中极穴刺灸法文献为14 条。其中灸法18 次,灸法刺激量以三壮5 次、百壮3 次较多;中极针刺时间4 次,包括十呼2 次、七呼2 次;中极针刺深度8 次,包括刺八分(4 次)、刺两寸、刺五分、刺一寸两分;中极的针刺禁忌为孕妇不可灸。

3 讨论

通过对文献的频数统计分析,总结出中极主治应用条目515 条,治疗病症501 条,涉及67 部古籍。分析中极穴的应用,发现其主治规律主要体现在循经取穴上。

中极单穴擅长治疗中医内科病症中的肝、脾、肾系病症,是“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体现。中极为足三阴经与任脉之会,又为膀胱之募穴,故多主治积聚、腹痛、遗精等肝脾肾系病症。擅长治疗妇科病中的不孕症,是“腧穴所在,主治所及”的体现。王冰曰:“所谓任脉者,女子得之以妊养也”,若任脉病,则女子不孕。任脉起于胞宫,针刺中极可疏通任脉经气,调理胞宫,治疗女子不孕症。带下,乃湿浊下淫也。《灵素节注类编》[8]云:“带下之病,多由脾虚带脉弛缓,以致津液下泄。”故中极在带下病中亦起到重要作用,擅长治疗以疝气为主的中医外科病症。《素问》[1]曰:“任脉为病,男子内结七疝,女子带下瘕聚。”《杂病源流犀烛》[9]云:“七疝,任脉病也……盖疝病在中极之中,少腹之间,总诸阴之会,而上于关元,无不由任脉为之,以任总诸阴之所聚也。”故针刺中极穴可治疗疝气。

中极穴配伍后明显扩大了主治范围,如中极单穴不治痢疾、泄泻等脾胃系病症,但配伍后可以。配伍还能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中极穴配伍后更加善于治疗内科病症中的肾系病症、妇科病症中的月经病。故中极穴的配伍可起到扩大治疗范围、协同增效的作用。

古代文献记载中极穴针刺深度有针八分、两寸等区别,源于不同时期所用的尺度不同[10]。现代研究表明,中极穴至腹膜的距离为13.10 mm[11]。故在针刺操作时,不应拘泥于古代文献,应根据现代解剖、古代经验以及个体差异选择针刺深度,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

古代文献研究结果显示,中极穴临床应用广泛。但在现代文献检索中发现,中极穴的临床应用虽基本遵循古代的治疗思路,但应用范围小,多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12-14]、术后尿潴留[15-18]、脑卒中后急迫性尿失禁[19]、小儿神经性尿频[20]、前列腺增生[21-24]、多囊卵巢综合征[25-26]等疾病上。此次古代文献研究结果全面展示了中极穴的应用,可服务于针灸临床与科研,促进针灸的发展。

猜你喜欢

单穴任脉灸法
任脉释名浅析*
电针“四关”穴及其相应单穴对PSD大鼠行为学及海马神经BDNF、TrkB蛋白表达的影响
董氏奇穴联合透灸法治疗感冒后咳嗽验案
灸法治疗“未病”
家庭灸法轻松缓解眼疲劳
远离斑秃 不再尴尬——用家庭灸法辅助治疗斑秃
单穴留苗数对晋谷21号茎秆机械强度和倒伏指数的影响
基于现代临床文献的单穴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研究
针刺任脉经穴疗法治疗糖尿病性胃轻瘫的效果探讨
单穴治疗颞颌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