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健康教育程序
2021-06-25高大红刘浩然
高大红,陈 莹,刘浩然,聂 伟,李 爽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 100069)
1 导言
1.1 问题的提出
提升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1]成为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国各高校体制多样,辅导员的来源、构成及开展工作的模式也不同,本研究拟调查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对策。
1.2 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
健康教育[2]是以健康为中心的全民教育,其核心是教育人们树立健康意识,改变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以减少或消除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过程,包括健康教育诊断、计划、干预和评价4个步骤。
心理健康评估[3-4]是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共同指导下,综合运用谈话、观察、测验的方法,对个体或团体的心理现象进行全面、系统和深入分析,是心理临床与咨询领域很重要的工作程序。
本研究以上述概念和理论为基础,将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分为评估、判断、计划、执行和评价5个环节(见图1),并对这5个环节所对应的能力开展调查研究。
图1 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程序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北京市部属、市属和民办本专科高校的一线专职辅导员。
2.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由3所高校的7位心理健康教育利益相关者组成问卷编制小组,包括工作4年以上的辅导员4名、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1名、高校心理中心教师1名、学生处主管领导1名。课题负责人撰写《北京市高校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况调查》初稿,经过两次预调查和集体讨论形成调查问卷终稿。
问卷共22道题,1~8题主要调查辅导员的一般情况,包括所在单位、性别、年龄、学历、学科背景、辅导员岗位工作年限、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模式和所带学生人数等;9~12题调查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情况,包括心理学专业学习经历、心理咨询资质、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程度、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果的因素等;13~22题调查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5个环节(评估、判断、计划、执行和评价)的能力情况,包括对各环节重要性及胜任力的评价。
调查采用分层随机抽取学校、校内整群取样方法。从全市38所中央部属本科院校抽取5所,22所市属本科院校抽取3所,7所民办本科院校抽取1所,16所市属专科院校抽取2所,9所民办专科院校抽取1所,对被抽取高校所有一线专职辅导员进行问卷调查。各高校调查问卷有效回收率最低为76%,最高为100%,整体为91%。
2.3 调查质量评价
基于前期的大量调研,在问卷设计时,结合研究对象的实际情况选用高效、严格、随机抽样方式。选择合适的调查指标,详细定义调查内容,提前确定偏移的控制方法和数据的统计方法。取得研究对象的知情同意并注重保护其隐私,先进行预调查,针对反馈完善问卷设计。
在实际调查时,对问卷中的题目详细阐释,明确每个选项的客观标准,让被调查者充分了解问题与选项并如实填写。在数据整理与分析时,数据录入要严谨仔细,并进行检查,确保数据真实有效。
2.4 统计方法
该研究是一项横断面研究,资料类型包括计量资料、多分类计数资料和等级资料,根据数据类型特征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数据采用卡方检验并运用SPSS clementine v12.0决策树算法进行分析,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辅导员队伍心理学教育背景及工作情况
被调查的322名辅导员中,从专业背景看,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有119人(37%),无心理学专业背景的有203人(63%);从心理咨询相关资质和实际工作看,有资质证书且在校心理咨询中心承担咨询工作的有10人(3%),无资质证书但在校心理咨询中心承担咨询工作的有12人(4%),有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但未在校心理咨询中心承担咨询工作的有11人(3%),有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证书但未在校心理咨询中心承担咨询工作的有24人(7%),接受过心理咨询师职业技能培训但未获得资质证书的有166人(52%),从未接受过心理咨询师职业技能培训的有99人(31%)。
影响辅导员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关注度的因素中,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排在第一位(123人,38%),其余依次为时间与精力的投入(109人,34%)、人生经历(52人,16%)、理念与思维(37人,11%)以及其他(事务性工作繁重)。
3.2 辅导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环节及自我能力的评价
3.2.1 对工作环节的主观评价 辅导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分为评估、判断、计划、执行和评价5个环节,将其重要性分为不重要、不太重要、一般、比较重要、非常重要5个等级,分别赋分0、1、2、3、4,计算平均值及标准差。结果5个环节的平均值均大于3分,总体平均值95%置信区间,说明这种赋值和计算方法是有效的。
3.2.2 辅导员对各环节所涉及能力的自评 计算5个环节需要的能力数量与辅导员具有能力数量的比值,≥90判定为优,80~<90为良,70~<80为中等,60~<70为及格,<60判定为弱,再对优、良、中等、及格、弱 5 个等级分别赋分 1、2、3、4、5,计算各种能力的平均值及其标准差。结果发现各环节能力等级都在中等与合格之间,总体平均值95%置信区间,说明这种赋值和计算方法是有效的。
3.3 各环节能力等级的相关变量及影响程度
3.3.1 评估环节 评估能力的影响变量中,辅导员的学科背景、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程度和咨询资质3个变量的概率值均小于0.01,表明这3个变量影响辅导员的评估能力(见表1)。
表1 评估环节重要变量
运用Clementine决策树计算,辅导员的学科背景对其评估能力的影响程度最高(42%),其余依次为教育管理模式(16%)、工作年限(16%)、咨询资质(15%),具体见图2。
图2 各变量对辅导员评估能力的影响程度
从学科背景看,评估能力最强的是历史学专业毕业的辅导员,其次是管理学专业,再次是法学专业,最弱的是农学专业,次弱的是哲学专业。可能历史学、管理学和法学专业毕业的辅导员因为学科要求具备一定的评估能力,而农学和哲学专业毕业的辅导员因培养过程中涉及评估能力较少,所以该方面能力较弱。此次调查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辅导员有319人,工作年限1~3年的辅导员有178人,由此看来辅导员背景学科的学习时间要远多于其工作时间,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仍然会受到专业背景的影响。因此针对不同学科背景的辅导员,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以便快速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整体能力。
3.3.2 判断环节 按照评估能力概率值的求值方法,判断能力的影响变量中,辅导员的学历、报告的首要制约因素和工作年限3个变量的概率值均小于0.01,表明这3个变量影响辅导员的判断能力。
运用Clementine决策树计算,辅导员所在院校对判断能力的影响程度最高(52%),其后依次为工作年限(12%)、报告的首要制约因素(9%)、咨询资质(7%)。可能是因为不同高校录用辅导员时的要求不同,所以不同高校应结合本校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辅导员培训。
3.3.3 计划能力 按照评估能力概率值的求值方法,计划能力的影响变量中,辅导员报告的首要制约因素、咨询资质和年龄3个变量的概率值均小于0.01,表明这3个变量影响辅导员的计划能力。
运用Clementine决策树计算,辅导员的学科背景对计划能力的影响程度最高(27%),其后依次为咨询资质(19%)、所辖学生数(11%)、制约因素(9%)。
从学科背景看,计划能力最强的是历史学专业毕业的辅导员,其次是工学专业,再次是管理学专业,最弱的是理学专业,这与评估环节影响因素及原因相似。
有资质证书且在校心理咨询中心承担咨询工作的辅导员计划能力最强,其次是有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但未在校心理咨询中心承担咨询工作的辅导员,从未接受过心理咨询师职业技能培训的辅导员计划能力最弱,无资质证书但在校心理咨询中心承担咨询工作的辅导员计划能力次弱。
这个现象反映出心理咨询工作可以提升辅导员的计划能力,还反映出一个问题:部分有心理咨询资质证书的辅导员未能在校心理咨询中心承担工作,而无资质证书但在校心理咨询中心承担工作的辅导员计划能力较弱。所以高校应当知人善用,让有资质证书的辅导员承担心理咨询工作,并尽快对无资质证书却承担心理咨询工作的辅导员进行培训。
3.3.4 执行能力 按照评估能力概率值的求值方法,执行能力的影响变量中,辅导员所在院校、年龄、工作年限和咨询资质4个变量的概率值均小于0.01,表明这4个变量影响辅导员的执行能力。
运用Clementine决策树计算,辅导员所在院校对执行能力的影响程度最高(28%),其后依次为咨询资质(23%)、教育管理模式(20%)、工作年限(14%)。
有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但未在校心理咨询中心承担咨询工作的辅导员执行能力最强,其次是有资质证书且在校心理咨询中心承担咨询工作的辅导员,从未接受过心理咨询师职业技能培训的辅导员执行能力最弱,无资质证书但在校心理咨询中心承担咨询工作的辅导员次弱。所以辅导员所在院校和是否有资质证书对其执行能力的影响较大。
3.3.5 评价环节 按照评估能力概率值的求值方法,评价能力的影响变量中,辅导员的工作年限、咨询资质、所在院校和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程度4个变量的概率值均小于0.01,表明这4个变量影响辅导员的评价能力。
运用Clementine决策树计算,辅导员的学科背景对评价能力的影响程度最高(29%),其后依次为咨询资质(24%)、所在院校(17%)、工作年限(9%)。从学科背景看,评价能力最强的是历史学专业毕业的辅导员,其次是医学专业,最弱的是理学专业。
有国家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但未在校心理咨询中心承担咨询工作的辅导员评估能力最强,其次是有资质证书且在校心理咨询中心承担咨询工作的辅导员,无资质证书但在校心理咨询中心承担咨询工作的辅导员评价能力最弱,从未接受过心理咨询师职业技能培训的辅导员次弱。所以学科背景和是否有资质证书对辅导员评价能力的影响较大。
综合来看,辅导员的学科背景、所在院校和是否有资质证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4 讨论与建议
4.1 辅导员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程度很高
绝大多数辅导员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重视程度高,提示辅导员提升自身能力的内驱力较大,拥有较强的进步动力。建议加强职业引导和系统培训,以便培养更多思想素质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强的辅导员。
4.2 辅导员对5个环节都很重视,但不同环节重视程度不同
各环节重要性评价中,辅导员对评估、判断和执行环节重视程度较高,对计划和评价环节重视程度相对较低。建议聚焦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各环节能力提升需求,明确不同环节的培训目标,具体规划培训内容,进一步完善相关培训体系。
4.3 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力整体达标,但各环节能力水平偏低,计划环节最弱
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力整体达标,但各环节能力水平偏低,计划环节最弱,与辅导员对计划的重视程度相对较低是一致的。建议尽快构建科学的培训体系,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指南、各种心理健康教育预案、教育计划、相关案例模板等,以提高该环节能力。
4.4 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第一,辅导员的学科背景、所在院校和心理咨询资质影响作用显著,而年龄、学历、工作年限等因素的影响作用较小;第二,从学科背景看,有历史学、管理学、法学背景的辅导员表现优,有理学、农学、哲学背景的辅导员表现差,招聘和培训时可以参考这一数据;第三,良好的沟通交流机制是辅导员职业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5],可以通过加强优秀辅导员选聘、培训、交流等方式缩小不同院校的差异;第四,有心理咨询资质的教师,不论是否承担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均表现优,应将心理咨询师系统性培训纳入辅导员培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