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中药学专业“云端教学”学期总结与思考
2021-06-25王鹏龙袁枝花皮雯敏王志家石晋丽雷海民
王鹏龙,李 文,袁枝花,皮雯敏,王志家,李 桐,石晋丽,雷海民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北京 100102)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对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很大威胁,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再一次证明了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治世救人的宝贵资源。疫情对学校教学工作也造成了一定影响,高校纷纷延迟开学时间,开展线上教学。但是这种“云端教学”一方面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对学生的学习自觉性、积极性有一定要求;另一方面也给教师授课以及考核等带来压力。因此在此特殊时期,更应该充分利用中医药院校的资源优势,在中医药专业人才培养中加强专业课程建设,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完善现有考核体系,提高网络教学质量,培养出兼具中医药知识和现代科学思维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拓展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为中医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1]。
本文将从疫情期间中医药院校中药学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体系3个方面进行探讨,期望中医药院校能够应用“云端教学”这种新模式,培养出理论知识完备、专业技能强劲同时具有良好中医药思维的专业人才,从而推动中医药事业的长远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建设。
1 教学内容
1.1 理论教学
1.1.1 专业必修课程 专业必修课程是中药学专业学生需要学习的主干课程,内容主要涵盖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等,旨在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2]。为夯实中药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建设应围绕教学质量、学生综合素质及社会人才需求3个方面展开。陈天朝等[3]通过问卷调查、现场咨询、文献梳理等途径,对中药学专业应开设的专业课程进行分析。中药学、中药炮制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制剂学等传统课程依旧处于重要地位,同时应占较多课时,此外还应结合当代科学基础,将生物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基础课程设为必修课程。
1.1.2 信息素养的培养 必修课程又称为知识传授类课程,内容多来源于教材。由于教材编撰及出版具有时间延迟等局限性,使得当前大多数课程内容较为固定,不能及时引入新理论、新发现、新观点等[4]。因此除学习专业必修课程外,信息素养的培养也尤为重要,要让学生更好地从教材之外获取更多内容,把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拓宽学习渠道,扩大学习范围,提高开放度。其中,文献检索能力[5]是中药学专业学生进行实验、科研必备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在讲授检索理论的同时重视文献检索过程,着重讲授文献筛选、管理和分析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利用网络检索信息的能力,进一步提升科研素养。
1.2 实验教学
1.2.1 基础实验课程 实验教学是中医药院校中药学及相关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强的直观性和实践意义,尤其是必修课程,大多数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6]。通过实际操作,学生除巩固理论知识外,还可以获取新知识,激发对专业的兴趣。结合中药学专业“云端教学”现状,对于具备网上实验教学条件特别是和中医药关系密切的实验,如仪器分析中紫外光谱仪和红外光谱仪等[7],在授课中应将课本理论知识与教师操作示范结合起来,将拍摄的实验视频与理论资料作为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达到相辅相成的目的。以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为例[8],在理论课中嵌入一定的实践内容,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将理论和实践相融合,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课程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强化实践能力。
1.2.2 实验创新能力 实验需要创新,需要不断发现新的内容,推动中药学专业更好地发展。因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结合所讲的实验内容,穿插介绍学院教师进行的相关研究[9],如研究进展、实验室研究思路、研究成果和现状、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同时在授课过程中也可以鼓励学生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切实参与到研究中去。比如中药中的分子自组装研究[10]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的研究方向,研究发现中药复方在水煎煮过程中一些天然小分子会在氢键等弱键作用下发生组装从而影响药效,这关乎中药复方的本源问题,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1.3 思维教学
1.3.1 培养学生的现代科学思维 近年来,纳米科学、分子纳米技术、混合量子力学及绿色化学等新理论与应用技术发展迅速。由于教材覆盖不了知识前沿,为了让课堂教学内容与科学发展趋势相吻合[11],就需要中药学专业教师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更新,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中药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现代科学思维。上海中医药大学重点打造的新一轮教学改革示范课程值得学习[12],课程内容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加大中医药元素与现代科技内容深入课堂的力度,保障中医药高等教育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相对接,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中医药思维与现代科学思维,帮助学生在中药领域研究中更好地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的长足高效发展。
1.3.2 培养学生的守正创新思维 中医药知识是一座伟大的宝库,中药学专业学生需要对其进行深入挖掘。因此,在教学中把传统知识和现代研究结合起来[13],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中药研究现状的理解,提高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对于传统中医药知识,学生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不能拘泥于古人的认知,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例如《神农本草经》将主要化学成分为HgS的朱砂归为上品,认为其无毒,“久服,不老”。学生在继承古人智慧的基础上,需要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或创造新的复方配伍,或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研制新剂型等,更好地发挥中医药的优势。
2 教学方式
2.1 建立以网络教育为核心的远程教学模式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和现代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有机融合了声音、文字、图形、影像等信息[14]。音频、视频等将教学活动从有限的教室扩展到更为广阔的领域,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极大地方便了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并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现场教学的真实性[15]。由于方便、灵活、快捷、经济等优点,远程教学已广泛应用于全国大部分地区,这为我们在疫情期间开展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在毕业后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1.1 授课平台的选择(1)MOOC平台。在线教学前,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需要进行预习和资料收集,MOOC作为一种重要的远程教育平台,广泛应用于各个学科和领域。在选择MOOC时,尽量选择如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爱课程等知名平台,因为这类平台的课程资源种类相对较为丰富,质量有所保障。部分高校教师前期已建成相应的MOOC资源并投入使用,也可以直接应用于疫情期间的网络教学中[16]。MOOC极大地方便了学习者随时随地学习[17-18]。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总结出现的问题,并将拓展知识发布到教学平台上,供学生反复、随时温习。此外,教师还可以收集合适的中英文文献推荐给学生阅读,对相关学习内容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2)其他平台。疫情期间,多平台、多方式授课可以有效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避免由于网络问题或其他突发问题导致学习进程中断。如武全香等[19]根据教学进度完善PPT,录制视频,在线发布任务并上传学习资料,通过“微信+QQ+邮件+直播答疑”方式开展有机化学教学,在保证顺利授课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了更加方便的复习方式。
2.1.2 授课方法(1)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是教师提前借助网络平台将重点内容以教学视频或微课的形式发给学生进行预习,也可以让学生借助优质教育资源拓展学习内容,并提出问题供学生预习后回答,通过微信群、微信公众号或其他网络教学平台提供在线辅导[20]。如纪永升等在疫情期间,基于微视频和互联网将翻转课堂运用于仪器分析教学中,取得了良好成果[21]。
(2)“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对传统教学理念的更新,也是疫情期间对课程教学资源的持续性建设。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和设计,既优化了教与学的结构,也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22]。如查孝柱[23]根据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量化教学目标,安排学生在线观看操作视频、PPT等,课后学生能够说出中药学、中药、草药的概念,考核达到优秀;线下学生经过操作、分享、展示,能够说出相关概念和方法,也得到了不错的反馈。
2.2 将AR、VR、5G等先进技术充分应用于临床医学本科教学
虽然网络教学为疫情期间的继续教学提供了思路,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仅仅通过网络平台将课程内容传递给学生,缺乏现场教学的氛围和真实性,教学效果难以保证。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基于网络、计算机软件及人工智能等的多源交互式信息融合技术,可达到逼真的模拟效果,使学习者在虚拟环境中利用模拟物体进行学习,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习兴趣[24-25]。将VR与直播结合起来,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虚拟环境中感受沉浸式学习的趣味性,使所学知识可视化、立体化[26],但这对设备要求高,难度大,普及范围较小。
3 考核体系
只有重视考核体系,才能提高云端教学的效率和学习效果,扩充学习内容[27]。而构建考核体系需遵循多元化考核指标、过程性评价原则[28]。
3.1 考核内容及方式
3.1.1 课前考核 课前主要考核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会在课前发布预习内容,并提供学习视频、课件、测试题等资料。学生完成后,教师通过学生课堂回答问题以及完成预习测评情况来评价学生的预习效果,以此作为学生的课前考核成绩。
3.1.2 课中考核 课中主要考核学生课堂实时测评和即时反馈情况。课堂上教师通过教学平台发布签到、讨论、抢答、问卷调查等活动,再利用教学平台收集学生提交的数据,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学生的课堂考核成绩。
3.1.3 课后考核 课后主要考核学生课后作业完成和跟踪反馈情况。教师通过教学平台发布课后作业,学生完成后提交至平台,由教师批改,以批改后的作业成绩作为学生的课后考核成绩。
教学过程包括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阶段,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可以从得到的数据中反映出来。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有一个客观而全面的评价,这些评价指标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依据[29]。
3.2 考核项及权重
考核体系一般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方面。形成性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参与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包括学习态度、效果及能力等;终结性评价是指期末考试,按照教学大纲要求,重点考核学生掌握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30]。为了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多元化考核体系落实到位,需要确定具体的考核项,再对每个考核项进行量化处理。本次调查了疫情期间北京中医药大学2017级中药学专业学生线上教学及考核情况,其考核项目、权重设置及具体要求见表1、2。
表1 含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
表2 不含实验课程的考核方式
由表1、2可知,与传统教学相比,“云端教学”考核项及其权重发生了一些变化。首先,从整体来看,考核项划分得更细。其中期末成绩的占比降低了,由原来的60%或70%降为50%;实验考核成绩的占比不变,为30%;而形成性考核中考勤、作业等的占比提升了,由原来的10%升为20%(含实验课程)、30%升为50%(不含实验课程)。其次,考核内容也有所改变。期末考试形式由传统闭卷考改为开卷考,题型由多样化改为开放化,内容由主要考核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改为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31]。实验教学中由于无法动手操作,只能观看教学视频,撰写实验报告时,需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和讨论。最后,平时作业、测验形式和内容更加多样化,如利用问卷星进行课堂小测、通过教学平台发布作业、每周提出一个思考题让学生查阅文献并撰写小综述等,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多了解、多思考、多尝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4 讨论
疫情防控期间,如何保证学生居家学习的效率,按要求完成教学目标,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考核方式3方面入手,希望通过梳理疫情期间出现的线上课程、线上实验平台、线上教学模式、课程辅助资源等,寻找适合中医药院校培养高素质学生的方法。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能力与思维,使学生进一步开阔眼界,拓展学习渠道,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实现自主学习。受疫情影响,考核方式的调整非常必要。在以往的线下教学中,期末考试成绩占较大权重,现在可以通过提升课前考核与课中考核成绩占比,使学生更加注重平时的学习与作业。“云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线上平台如MOOC平台、微信、QQ等把教学与考核结合起来,利用平台便利的记录功能,便捷地完成课前与课中考核。新颖的线上教学形式如翻转课堂、混合教学与AR、VR、5G等新兴技术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云端教学”具有诸多优势,教师可以将其与线下教学相结合,开发出一种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