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基层就业的调查研究
2021-06-25张晓蕾
张晓蕾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5)
在高等院校入学率不断升高、大学生“就业难”的大背景下,面向基层就业成为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方向[1-3]。我国医学教育体系中,三年制专科教育培养的医学生在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将是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主力军[4]。但是,由于大学生基层就业、服务意识不强,就业期望值过高,导致基层医疗单位“有岗无人”,毕业生“无岗待业”现象十分严重。虽然市场对护理专业人才需求旺盛,为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但是我国基层护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还有待提升。因此,深入开展针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基层就业现状的调查,寻找影响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因素,对建立引导和鼓励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长效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调查对象为我校高职护理专业2017级10个班458名毕业生,其中432名毕业生参与了此次调查,参与率为94.32%。所有调查对象均已修完全部理论课程,参加过见习、实习,达到学校要求,能够准时毕业。
1.2 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自行设计江苏护理职业学院护理专业毕业生基层就业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择业观、对基层的认知情况、基层就业倾向及影响因素、对学校的评价等几个方面。笔者于2020年7月通过专业问卷调查平台(问卷星)对我校护理专业毕业生进行调查,然后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432名毕业生参与此次调查,其中男生80人(18.52%),女生 352人(81.48%);家庭所在地为城镇的学生 138人(31.94%),农村的294人(68.06%)。
2.2 调查对象择业观(见表1)
表1 被调查者的择业观
调查发现,2020届毕业生对就业前景态度乐观的占18.98%,一般的占43.29%,不乐观的占37.73%。81.02%的毕业生认识到目前就业形势严峻,这也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他们能够面对现实,降低要求,选择基层医疗单位就业。对于择业时最看重的因素,排名前3位的是工资待遇、就业地区以及个人发展空间,相对不注重的是专业对口、社会地位等方面。57.15%的学生求职时会听父母的意见,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就业时很在乎家人的态度,家庭的支持与否起到了关键作用。对于月薪问题,选择>3 000~4 000元的毕业生最多,占44.68%,选择1 000~2 000元的仅占11.11%。基层单位工资较低,而毕业生就业时最看重的就是工资待遇,如果政府能够提高基层单位的工资待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吸引其到基层就业。
2.3 对基层的认知情况(见表2)
表2 对基层的认知情况
在对基层的认知方面,只有少数学生了解基层医疗单位的情况以及国家引导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绝大部分学生对基层医疗单位的情况并不了解,对国家引导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了解更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其到基层就业。29.17%的学生认为到基层就业社会地位一般,只有13.19%的学生认为很有地位,57.64%的学生认为没有地位,这也提示我们平时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主动服务基层的意识,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于通过何种渠道了解基层就业相关政策,大多数学生选择新闻媒体、就业指导课程或同学交流,分别占43.29%、32.64%、13.42%。对于现有的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选择人数最多的依然是提高待遇、给予物质保障这一项,占50.46%。
2.4 基层就业倾向及其影响因素(见表3)
表3 基层就业倾向及其影响因素
在就业地区的选择上,学生更倾向于大中城市,对基层不感兴趣。本次调查发现,67.83%的学生倾向于在大中城市和县城工作,仅有7.87%的学生选择在乡村工作。对于是否愿意到基层单位就业,23.84%的学生表示不愿意,32.87%的学生表示愿意,还有43.29%的学生看情况而定,这说明如果能够改善基层工作环境,执行各项优惠政策,会有更多学生选择去基层就业。对于为什么会选择到基层就业,大多数学生表示有利于今后发展,其次是可以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还有的学生认为就业形势严峻,把基层就业当作“二次就业”的跳板。基层单位待遇差,生活质量不高;职业发展不明朗;保障体制不健全为影响毕业生基层就业的主要因素。
2.5 对学校的评价(见表4)
表4 对学校的评价
仅有20.14%的学生认为学校政策宣传力度较大,79.86%的学生认为学校宣传力度不够,在引导和鼓励大学生服务基层方面的投入还需增加。33.56%的学生认为在校所学知识与基层工作联系紧密,66.44%的学生认为联系不够紧密,应加强实践技能训练。择业过程中学生最希望学校提供就业信息,最感兴趣的就业指导方式是经验交流。如果学校能够邀请在基层工作的同行到校与毕业生分享求职经验,介绍基层医疗机构的相关信息、工作性质、工作任务等,对毕业生而言则更有意义,也会吸引更多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3 讨论
人才缺乏是我国基层医疗卫生系统长期存在的问题,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一问题一直未得到及时解决。通过对我校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基层就业情况调查分析发现,影响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多样化的。促进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必须通过政府、学校、基层单位、家长、毕业生本人几方面密切配合,良性互动。
3.1 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国家和地方政府要宏观调控,加快落实一些操作性强、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基层服务优惠政策,构建完善的基层就业补偿机制和宣传机制,鼓励并促进毕业生到基层医疗单位工作。调查发现,毕业生就业时,比较关注工资待遇,有的倾向于个人发展,有的在乎社会地位。大多数毕业生对国家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态度是积极的。所以,可适当提高基层单位的工资及福利待遇,提供进修和交流学习的机会等,以此激发毕业生基层就业热情,让他们看到基层也有发展空间和晋升机会。
3.2 基层单位应尽量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工资低,生活质量不高,职业发展不明朗,保障体制不健全是导致毕业生不愿意到基层就业的主要原因。因此,基层单位要改善软硬件条件,改革人事制度,完善用人机制,提供对外交流与学习的机会,加强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使毕业生有晋升空间,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可以通过一系列考核机制择优选调基层人员向上一级单位晋升,上一级医疗单位也必须从基层单位选调人员,为毕业生设计职业发展路径,通过各种优惠政策吸引护理专业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3.3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完善基层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转变教学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制订满足基层卫生人才需求的培养方案,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推进基层就业指导工作,与基层医疗单位积极沟通,组织开展相关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了解基层的机会,加深其对基层卫生工作的认识,对自身进行合理定位,避免因不了解而错失就业机会。
3.4 家庭应给予毕业生支持
绝大部分毕业生求职时会听从父母的意见,父母的支持会坚定他们去基层就业的信心。因此,父母要转变思想,摒弃传统就业观念,认清就业形势,改变对基层的看法。子女有基层就业意愿,父母不应该阻拦,要帮助其认清就业形势,分析基层就业的利弊,鼓励他们到基层就业。
3.5 提高毕业生素质,增强基层就业能力
毕业生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养与人际交往、团结合作、环境适应、人际沟通能力,利用寒暑假去基层医疗机构实践,加深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认识,了解基层就业政策,树立正确就业观,坚定去基层就业的决心。
4 结语
促进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需要政府、基层单位、学校、家庭及学生本人多方配合,从基层单位的需求出发,从毕业生的利益出发,全方位、多角度地创造条件,解决问题,才能真正使更多高职护理专业毕业生走向基层,减轻基层医疗人才匮乏的压力[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