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五年制高职护生人文素质培养的影响

2021-06-25程若莺蒋树青

卫生职业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人文素质高职

程若莺,蒋树青,陈 菲

(无锡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无锡 214028)

护士是强调与人沟通的职业,高素质的护理人才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与精湛的技能,更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在当今医疗环境复杂、护患关系紧张的形势下,护士人文素质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栋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对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形成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具有重要作用,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自己[1]。当前在西方实用主义思潮的冲击下,在重知识技能、轻人文素质培养的教育大环境下,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漠视传统文化的现象日益严重。2014年教育部发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2],强调传统文化教育在整个国家教育体系中的建构与传承创新。近年来各地各级教育部门相继出台重要文件,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把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作为固本工程和铸魂工程来抓。鉴于此,本文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结合护理专业特点,分析优质护理文化对培育优秀护理人才、构建和谐护患关系的重要意义,通过对高职护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人文素质,为临床培养更具人文关怀能力的护理人员。

1 研究对象

随机整群抽取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2016级2、3班共91人作为研究对象,男生5人,女生86人。其中2班47名护生作为试验组,3班44名护生作为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户籍、政治面貌、家庭成员职业及文化水平等一般人口学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 研究方法

2.1 教学方法

试验组进行为期一年的与护理专业融合的传统文化教育,对照组进行常规德育(即德育课程、班会课等),比较两组人文素质的变化。

2.2 与护理专业融合的传统文化教育

2.2.1 成立传统文化教育小组 为保证教育方案的严格实施,专门成立传统文化教育小组。该小组由研究者负责,包括专业课教师、班主任、德育课教师、相关社团指导教师、团委教师等。小组成员集体讨论,参加培训学习,根据高职护生的文化基础及认知规律,形成与护理专业融合的传统文化教育方案。

2.2.2 具体实施(1)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丰富班级环境建设的文化内涵,张贴我国各时期名医画像、名言警句、护生书画作品等,并定期在自习课、班会课诵读经典,在传统节日举办活动,使护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3]。(2)开设传统文化通识课程[4]。开设中国传统文化选修课和在线通识课程,指导护生学习传统文化读本,并与思政课程相互渗透,将经史子集、伦理道德、医学人文百科等内容与德育、思政相关内容相结合,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的价值观、道德观培养护生的人文精神。(3)丰富护理专业课程内涵。深入挖掘各课程蕴含的人文教育资源,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护理专业课程,培养护生的医德、人道主义精神、职业责任感、仁爱慈悲精神以及基本职业能力,如护患沟通技巧、问题处理能力、心理素质等。(4)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5]。定期对教师队伍进行传统文化知识及人文素质提升方面的培训,组内专业课及德育课教师、班主任、分管护生工作的教师集体学习、培训、备课等,提高自身学识水平和人文素养,以德树人,以良好的师德熏陶护生。(5)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及课外实践活动。请校外相关领域学者、专家为护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专题讲座、人文教学等。针对本地历史积淀及专业特色,组织护生参观文化古迹、展览等,切身体会传统文化的感染力。同时,定期组织护生在养老服务中心、护理院等机构开展志愿服务,在校内相关社团活动、竞赛、班会课中学习并展示传统文化。(6)传统文化网络学习。教师引导护生关注传统文化学习平台、公众号等,向护生推送相关内容,并组织学习心得分享活动。

2.3 效果评价

采用张温温[6]编制的“护生人文素质调查问卷”评价两组护生干预前后人文素质的变化情况。该问卷参照王小丽等[7]构建的人文素质指标体系,结合护生情况进行设计,包括道德素质、文化素质、法律素质、审美素质和心理素质5个维度23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完全符合、比较符合、不确定、不太符合、不符合 5 个选项分别赋分 5、4、3、2、1 分,总分 115 分,得分越高代表人文素质越高。量表总体Cronbach’α系数为0.888,各维度 Cronbach’α 系数分别为 0.703、0.731、0.732、0.760和0.834,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

2.4 评价方法

于2019年2月(干预前)、2020年1月(干预后)分两次由研究者统一指导护生填写量表,比较两组人文素质水平的变化。量表当场填写收回,由研究人员检查,避免漏项。干预前后各发放量表91份,均有效,有效率为100.00%。

2.5 数据处理

运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资料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采用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

3 结果

3.1 干预前护生人文素质调查问卷得分情况(见表1)

表1 干预前护生人文素质调查问卷得分情况(M±SD,分)

3.2 干预前后两组护生人文素质调查问卷得分情况(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护生人文素质调查问卷得分情况(M±SD,分)

4 讨论

4.1 五年制高职护生人文素质水平

表1显示,本研究中91名高职护生人文素质水平总体比较乐观,这与其他研究结果相似[8],其中道德素质维度得分居各维度之首,说明绝大多数护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具有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标准。护士职业具有特殊性,正确的道德信念和标准对其工作行为有重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对处理护患关系和医护关系、弘扬救死扶伤和大医精诚的思想有深远意义,从而能推动医学院校及医疗机构的精神文明建设[9-10]。由此可见,我国长久以来对大学生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及近年来开展的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成效显著。但同时高职护生文化素质和审美素质维度得分相对较低,这与课程设置及护生个体紧密相关。护生课业负担重,占据了大部分时间,文化及美育课程并未实质性开展起来,且相关师资力量也较为不足。此外,目前大部分护生存在实用主义思潮和学习功利化倾向[11],在选择知识时以“物化”等显性价值标准衡量,一味追求成绩、专业知识技能,忽视了个人知识素养、文化素质、审美水平的提升。因此,在课程设置中应加强公共知识及古今中外文化教育,适当增加医学人文及美育课程课时,尤其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丰富护生的人文知识,认识到人的本质,从而培养悲天悯人的情怀,提升自身素质[12]。

4.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可提升护生的人文素质

表2显示,干预后试验组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维度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表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护生人文素质培养有促进作用。传统文化与专业课程相融合,打破了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的界限,护生在学习传统经典过程中,经过教师和专家解读引导、通识课程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等,对传统文化的精髓有了深入理解,进一步增强了以人为本、尊重生命、将救死扶伤作为护理行业道德标准的意识,在护理工作中既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又具有慎独、爱伤、关爱的人文精神。同时,在传统文化学习中,生死观教育对护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及心理承受能力的提升有明显作用[13]。护士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职业,工作压力大,且工作中时常面对生死,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护理工作者尤为重要。传统文化中“珍惜、尊重、敬畏生命”“正视死亡”等观念深深影响着护生的心理,从而促进其心理素质的不断提升。

然而,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试验组法律素质和审美素质两个维度得分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这可能与相关课程课时及实践活动偏少有关。本研究对象为高职护理专业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护理礼仪、护理美学、法律基础等课程,在干预过程中只是通过宣教、讲座等形式在具体规范层面开展活动,护生并未理解其内涵,从而在现实生活中无法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在护理工作中未能遵守美学要求展现仪表美、形象美、操作美。因此,在今后的干预过程中,要加强上述两方面的教育,依据国家对高校美育工作的要求[14],适当增加相关课程,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提升护生的法律意识和应用能力,以及护理审美水平和美学修养[15]。

4.3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本研究在教育模式、过程实施、评价等方面尽量周密设计,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方面,五年制高职护生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学习主动性不足,部分护生对传统文化学习兴趣不高,导致人文素质提升效果不明显;另一方面,我们首次尝试系统性的传统文化教育,专业课教师仅通过短暂培训学习即开展干预,且教师团队人员较复杂,缺乏经验指导和有效合作,影响了干预效果。鉴于此,要根据相关专家的指导意见,全面完善传统文化教育方案,形成模式体系,并尝试在其他年级(尤其是低年级推广应用,从而全面提升高职护生的人文素质。

猜你喜欢

人文素质高职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谁来教“医学人文”课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