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河南省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1-06-25鲁春阳杜亚冰王小锋赵占辉张志敏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标志河南省农产品

鲁春阳,胡 涛,文 枫,杜亚冰,王小锋,赵占辉,张志敏

(1.河南城建学院 测绘与城市空间信息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36;2.东华理工大学 测绘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3.河南省地质博物馆,河南 郑州 452470)

2018年,国家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提出,在壮大特色优势产业过程中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保护,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河南省人民政府在2019年《河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强调,乡村振兴的基础是发展现代农业,而“三品一标”将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可见,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农产品地理标志正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契机。农产品地理标志中所体现的经济、文化和生态等多元价值[1],已成为开发区域公共品牌、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根据国家农业农村部颁布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定义,农产品地理标志是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特定地域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2],是一种亲农性知识产权。据统计,截至2020年,全国注册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总计3 090件,年均新增注册登记量达238件之多。但众多农产品地理标志中仍存在品牌影响力小、市场效益低、区域效应不强等问题,尚未发挥出“土字号”“乡字号”特色品牌的作用[3]。河南省农林渔牧业条件优越,蕴含丰富的名特优农产品资源。论文通过对河南省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分析,总结突出问题,提出发展建议,以进一步释放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经济效应与区域效应,提升其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1 河南省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现状

1.1 数量与区域分布

根据中郡研究所2020年《第四次全国地理标志调研报告》显示[4],河南省地理标志数量共有278个,占全国总数的3.30%,在全国排第9位,在中部地区排第2位,占中部地区总数的15.17%。另通过对中国地理标志网中历年河南省农产品地理标志注册登记数量的汇总整理显示[5],2009-2020年间河南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数量均呈大幅增长趋势(见图1)。至2020年12月25日,全省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已达160件,占到全省地理标志总量的半数以上,较2009年增加155件,年均增长率高达54.0%。

图1 2009-2020年河南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量变化情况(件)

随着农业品牌化道路的不断迈进,河南省各地市对人文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产品及品牌的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强。至2020年底,全省18个地市均已上报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平均每个地市拥有9件,但不同地区间的登记数量差异仍然较大,具体如图2所示,洛阳市、三门峡市和商丘市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最高,三市共登记注册55件农产品地理标志,占全省总量的34.4%,其中洛阳市以26件登记量位居全省首位,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成效显著。比较而言,焦作市、漯河市、濮阳市和济源市由于乡村人口稀少、可供开发的精优农产品类型较少等原因,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进程受限,四市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仅10件,地区间差异明显。尤为突出的是,作为省会城市郑州,已注册登记农产品地理标志为10件,与同为农业大省的山东省会城市(济南为28件)相比差距甚大。郑州市特色农产品品牌化发展道路尚有较大潜力。

图2 2020年河南省各地市农产品地理标志数量分布情况(件)

1.2 类型结构情况

依据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分类标准,将农产品地理标志分为初级农产品和加工农产品两个大类[6],其中初级农产品类包含果品、蔬菜、粮食、水产动物、油料、花卉和香料七个小类;加工农产品类包含蛋类、肉类产品、药材、烟草、茶叶、食用菌和棉麻蚕桑七个小类。如图3所示,在河南省160件农产品地理标志中,果品类数量最多,共45件,占全省总量的28.1%;蔬菜类数量稍次于果品类,共41件,占全省总量的25.6%;粮食类数量第三,共22件,占全省总量的13.8%;药材类数量第四,共19件,占全省总量的11.9%。以上四类农产品地理标志合计占到了全省总量的4/5左右。其余十类农产品合计仅占全省农产品地理标志总量的20.6%,平均占比2.1%。可见,河南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产品类型结构还不合理,近7成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仍是果品、蔬菜、粮食等初级农产品,其经济附加值不高,其他精深加工类型农产品发展滞缓,农产品地理标志类型结构不均衡。未来在农产品地理标志发展上,仍要进一步延长产业链,继续提高农产品地理标志加工的精度和深度。

图3 2020年河南省地理标志农产品类型结构

1.3 品牌价值及影响力

2019年,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组织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选取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中的100个品牌开展了公益性的价值评估和影响力指数评价工作[7],涉及全国31个省(区、市)。评估结果见表1,河南省进入100强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共有5件,分别是灵宝苹果、新乡小麦、信阳毛尖、温县铁棍山药和郏县红牛,评估价值共计404.07亿元,占比4.4%,在全国排名第八位,处于上游水平,但与第一位的陕西省(1 054.02亿元)差距仍较大。河南省上榜农产品地理标志影响力指数平均为76.19,在全国排名第十三位,处于中游水平。可见,河南省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发展大而不强的现象还很突出。

表1 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及影响力指数

续表1

2 河南省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2.1 品牌管理意识不强

目前,河南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在数量上较为可观,但由于政府或农民合作社对于地理标志品牌建设往往重视前期申报登记而忽视后期维护管理,缺乏深入提升品牌内涵的意识,致使“重注册轻使用”的现象频发。基于地理标志品牌化农产品也难以形成产业集群或具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在组织程度、政策支持、品牌宣传、远期规划等方面均发展缓慢,极大地抑制了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综合价值的释放。同时,河南省尚有大片乡村地区内的特色农产品种植农户文化教育程度不高,对于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了解不够,产出的大量农产品仅滞留在初级产品或半成品水平,精深加工程度不足,进一步扩大化生产意识尚待加强。

2.2 市场竞争力不足

河南省精优农产品种类丰富,口碑优良,但由于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的深远影响,带来了全省目前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较低,农产品种养殖面积小且分散。已登记的地理标志商标下辖区域内还未形成一致的产品质量检验标准和开发规范,全产业链条构建不健全,无法推动社会化大生产背景下的农业规模化、产业化运作。而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市场化竞争将更为激烈,更多消费者趋于追求高品质的绿色健康农产品。只有构建起以龙头企业带动的农业全产业链条,形成特色农产品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的产业集群,才能更进一步扩大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市场影响力。目前,河南省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规模还较小,地理标志品牌仅在本产品区域内具有一定影响力,远达不到国际优质品牌如国内“五常大米”、“安吉白茶”等部分地理标志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2.3 监管制度建立不完善

农产品地理标志作为一项知识产权,其商标保护的专业性与监督管理的复杂性,往往需要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农户等行为主体具备较高的管理水平和维权意识。然而,有关部门在地理标志保护工作上主要侧重于申报、推广,打造地方特色产业、提升地方形象等方面,对于农产品地理标志这一区域公共品牌的授权使用、监管工作不到位,随之的监督管理制度和授权与退出机制大多建立不完善,导致农产品地理标志“泛用”和未授权生产经营单位“滥用”等“公地悲剧”出现[8]。这一“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正极大地影响着河南省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发展壮大。同时,被侵权主体由于对地理标志品牌价值的重要性尚未充分了解、维权成本高、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引导等原因,对侵权事件放任不管,多数并未采取法律手段进行追责。

3 以农产品地理标志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相关建议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融资源禀赋和文化特色于一体,具有高度亲农性的知识产权[9]。一方面,它可以通过品牌推广效应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了农民增收;另一方面,它也带动了乡村生态环境改善和传统民俗文化保护,实现了农产品“产量与质量”齐优,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出重要抓手作用。

3.1 加大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依托拥有特殊地域、特殊生产方式、特殊品质和特殊历史文化于一体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资源,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打造农产品产业集群,推动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一方面,可以依托省内已有的大型农产品企业,扩大核心生产基地建设,补齐从特色农产品原料、加工、生产到销售等环节的产业链,积极做好高品质地理标志农产品产业集群建设“领头羊”的角色;另一方面,也可以“化零为整”,建设特色农产品产业基地,增强政策支持力度,集聚同区域同类型的中小微农产品地理标志生产经营企业、农民合作社等进行规模化发展,加强区域内产学研合作交流,孵化出具有较强实力的以农产品地理标志为核心品牌的龙头企业,扩大市场占有率。

3.2 切实明确各行为主体职责,促进农业品牌化管理

品牌化是产业化的延伸。农产品地理标志从产地到市场,是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农户等各方积极参与运作的过程[10],缺一不可,有必要使各行为主体清楚其在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化发展中需承担的职责,各司其职,形成“轮动效应”。其中,政府做好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是前提,政府是农产品地理标志区域品牌化的引导者和坚实的保障者,需完善组织领导体系,建立健全“县级实施、市级考评、省级督导”的联合推进机制;行业协会建立内部自我协调与治理机制是关键,农产品行业协会是农业信息的传播者、行业行为规范的管理者、也是区域品牌形象的维护者;企业行为自律是防线,农产品地理标志经营企业需要主动健全农产品地理标志标识管理制度,加强地理标志权的集体性,积极规划好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品牌化运营策略;农户是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农户在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化建设的最前线,在种养殖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生产标准进行农业生产,进而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品质。

3.3 用好“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确保农业科学化监管

农产品地理标志建设初期,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引导,亟待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注入、长期产业规划等方式激发农产品地理标志经营企业及组织的积极性,并做好弱势地区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申报帮扶工作,将“边、远、小、散”的农业资源转化为经济收入和市场竞争优势。同时,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营造出良好的市场环境。重点完善农产品地理标志注册登记制度,落实好各项政策法规,使农产品地理标志监管充分法制化。积极联合地方工商局与农业局进行农业行政执法,大力取缔假冒伪劣农产品商标,提高企业与农户维权意识,规范地理标志授权使用行为,推动农产品带标上市,制定质量标识和溯源管理制度。

3.4 深度挖掘农耕文化内涵,提高农业融合化水平

近年来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兴起了一种将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与观光休闲旅游有机结合起来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即“观光休闲农业”。农产品地理标志是区域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的深切体现。可以运用这一经营模式,基于河南省丰富的本土农产品地理标志资源,深入挖掘其传统农耕文化内涵,积极组织专题宣讲和产品推介活动,注重将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与乡村生态环境美化、乡村旅游同频共振,发展休闲采摘、农事体验、生态种植、医疗康养、文创旅游等农旅融合品牌,与社会资本对接,积极打造一批以农产品地理标志为引领、一二三产业融合、生产生活生态协调的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样板。

4 结语

目前,围绕农业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品牌化的发展正从“高度关注”,走向“积极落实”。河南省通过对农产品地理标志这一区域公共品牌的自然环境、产品品质和历史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发掘和培育,将会极大提高本土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带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成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路径。全省各地区需要依托区域自然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现状,主动挖掘名特优农产品品牌,强化农产品地理标志申报,差异化发展农产品地理标志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将农业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生产力,从而推动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

猜你喜欢

标志河南省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当代标志设计的创意构思和发展趋势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多功能标志杆的使用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首都的标志是只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