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55个冬小麦品种叶锈病抗性鉴定及评价
2021-06-25沈海龙曹永周赵永涛范志业侯艳红李世民
沈海龙,陈 莉,曹永周,赵永涛,袁 谦,范志业,侯艳红,陈 琦,刘 迪,李世民
(1.漯河市农业科学院,河南 漯河 462000;2.河南省许昌市植保植检站,河南 许昌 461000)
小麦叶锈病(Puccinia triticina)是禾谷类锈病中发生较为普遍的病害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气候因素的影响,叶锈病发生加重[1]。小麦叶锈病作为小麦生长中后期主要的病害,具有危害时间长、产量损失重的特点,能使小麦减产10%~30%,甚至达到40%以上[1,2],个别年份小麦叶锈病的危害程度大于小麦条锈病和白粉病[3]。
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化和栽培模式的调整,小麦叶锈病连续多年在河南省严重发生,给小麦安全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仅2015年因小麦叶锈病引起的产量损失达19.1万t[4-6]。防治技术手段以及品种抗性的问题是造成产量损失的主要原因[7]。目前,河南省推广的小麦品种中,对小麦叶锈病抗性较好的品种较少[5]。同时,由于小麦叶锈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化使小麦品种对叶锈病的抗性丧失,缩短了抗性品种的使用年限,也是造成小麦叶锈病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7,8]。
因此,掌握主要推广品种对小麦叶锈病的抗性情况,对小麦安全生产有较好的指导意义。本研究采用自然病圃法针对近年来河南省推广的主要小麦品种连续2年进行成株期抗叶锈病鉴定,为品种选择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小麦品种
从漯河市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收集到的近些年来河南省主要推广品种,包括周麦22、周麦32、新麦26、周麦36、郑麦366、郑麦103、新麦0208、矮抗58、百农4199、西农979、百农207、周麦18、周麦16、泛麦8号、存麦5号、偃展4110、漯麦163、漯麦158、洛麦33等共55个品种。
1.2 试验条件和试验方法
1.2.1 试验地条件 试验设在漯河市农业科学院五里岗试验基地,试验地地势平坦,土壤肥力均匀一致。播种前施用底肥750 kg/hm2,N∶P∶K=15∶15∶15,返青拔节期追施相同化肥150 kg/hm2。2016年试验播期为10月15日,2017年试验播期为11月8日。
1.2.2 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自然病圃法[9]对不同小麦品种进行抗叶锈病鉴定。试验分别于2016—2017年和2017—2018年重复进行,每品种种植2行,行长2.00 m,行距0.25 m。小区间诱发行种植感病品种铭贤169,各品种田间随机排布,设漯麦9908为感病对照品种。田间管理方式和当地大田相同。
1.2.3 调查方法 分别在2017年和2018年小麦叶锈病盛发期调查各品种叶锈病发病情况。每品种随机调查20株,每株调查顶部2片叶。记录各品种所调查叶片发病级别,计算病情指数[10]。
小麦叶锈病分级标准:0级,叶片无病斑;1级,病斑占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占叶面积的6%~10%;5级,病斑占叶面积的11%~25%;7级,病斑占叶面积的26%~50%;9级,病斑占叶面积的50%以上。
1.2.4 抗性评价方法 参照曾士迈等[11]、李洪连等[12]的相对抗病指数(I)评价抗病性的方法,对不同冬小麦品种对叶锈病的抗性进行评价。相对抗病指数(I)的计算如下:
抗性评价标准如下:I=1.00时为免疫(I);0.80≤I<1.00时为高抗(HR);0.60≤I<0.80时为中抗(R);0.40≤I<0.60时为中感(S);I<0.40时为高感(HS)。
2 结果与分析
2.1 2017年不同品种对小麦叶锈病的抗性评价
2017年结果表明(表1),在调查的55个品种中,没有品种对小麦叶锈病表现为免疫(I);对小麦叶锈病高抗(HR)的品种有淮核12013、泛麦8号和洛麦33,占所鉴定品种的5.45%;对小麦叶锈病中抗(R)的品种有许科316、新麦0208、郑麦103、漯麦26和周麦22,占所鉴定品种的9.09%;对小麦叶锈病中感(S)的品种有新麦26、涡麦505、西农979、淮麦302、天麦162和安科1405,占所鉴定品种的10.91%;对小麦叶锈病高感(HS)的品种有存麦5号、百农207、周麦32、洛麦23、周麦36、郑麦369、豫麦158、新麦29和偃展4110等41个,占所鉴定品种的74.55%。
2018年结果表明(表1),在鉴定的55个品种中,没有品种对小麦叶锈病抗性表现为免疫(I);对小麦叶锈病高抗(HR)的品种只有淮核12013,占所鉴定品种的1.82%;对小麦叶锈病中抗(R)的品种有泛麦8号、洛麦33、许科316、新麦0208、郑麦103、漯麦26、周麦22,占所鉴定品种的12.73%;对小麦叶锈病中感(S)的品种有新麦26、涡麦505、淮麦302和郑麦366,占所鉴定品种的7.27%;对小麦叶锈病高感(HS)的品种有百农64、存麦5号、周麦32、新麦29、周麦16、郑麦119、洛麦29、新麦11、许科160、漯麦163、矮抗58和郑麦583等43个品种,占所鉴定品种的78.18%。
2年的鉴定结果中均对叶锈病抗性表现为中抗(R)以上的品种有淮核12013、泛麦8号、洛麦33、许科316、周麦22、新麦0208、郑麦103和漯麦26,共计8个品种,其中仅有1个品种淮核12013对小麦叶锈病2年的抗性表现均为高抗(HR)。
3 小结与讨论
2017年鉴定为抗病(HR或R)的小麦品种有8个,感病(S和HS)的小麦品种有47个;2018年鉴定为抗病的小麦品种有8个,感病(S和HS)的小麦品种有47个;2年鉴定结果中仅有淮核12013均表现为高抗(HR)。在2017年和2018年连续2年鉴定的河南省推广的55个小麦品种,鉴定结果均为抗小麦叶锈病的品种有淮核12013、泛麦8号、洛麦33、许科316、新麦0208、郑麦103、漯麦26和周麦22,共8个品种,占所鉴定品种的14.55%。2年均鉴定为高感的品种有40个,占所鉴定品种的72.73%。
河南省推广面积较大的品种有矮抗58、百农207、周麦18、西农979、郑麦366、郑麦7698、泛麦8号、洛麦33、周麦22、周麦27和周麦36等[12-15],其中周麦16、矮抗58、百农207、存麦8号、周麦27和百农4199等品种均对叶锈病表现为高感。因此,小麦生产中后期如何有效控制叶锈病显得十分重要。
在农业部门预测小麦叶锈病发病较重的年份,生产中尽量选择对小麦叶锈病抗性较好的品种,如中抗品种泛麦8号、洛麦33、漯麦26和周麦22等,并在小麦生产中后期结合化学防治措施将小麦叶锈病带来的产量损失降到最低。
表1 2017年和2018年不同小麦品种对叶锈病的抗性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