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高中区域地理“以图导学”教学实践

2021-06-24王萍

文理导航 2021年4期
关键词:以图导学开展策略核心素养

王萍

【摘 要】教育部于2014年3月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将“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系”的研制与构建作为推进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以此来推动教育发展。从现阶段来看,核心素养作为我国教育的开展目标已在各个阶段的学科中完成了基础的搭建,学校教育和教师教学的开展都保障了学生的稳定发展和进步。其中,高中地理的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能力四个维度,为了保障学生对核心素养的认知和养成,“以图导学”教学实践逐渐走入高中区域地理的教学中。本文将重点从“以图导学”教学实践的重要性出发,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区域地理;以图导学;开展策略

区域地理是一个重要的分支地理。它的重点在一个特定的土地或景观的不同的文化和自然地质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其对应的系统地理学,致力于在全球层面的具体地质。以图导学,发挥了地理图像将抽象、复杂信息更加清晰化、条理化、直观化的优势,从而引导学生在图像的观察中深入对知识的了解。

一、“以图导学”教学实践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知识的直观呈现

我国的课本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大部分教师会通过自身的口头讲述去表达知识,但从课堂的实际效率来看,很多学生难以对讲述教学形式产生积极性和学习兴趣,甚至通过这种方式也很难深入理解学科知识。因此,在这种教学层面下,“以图导学”的不仅仅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能有效充实教学形式,激发课堂的灵活多变性,更是地理知识在课堂进行多样呈现的有效手段之一。教师可以在讲解知识的同时,结合图像,让学生在直观印象下深入了解知识,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图形去进行知识的还原,从而达到知识的多面应用和呈现。

(二)有利于学生的深入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以图导学”的方式可以将理论的知识转变成图像,有利于帮助学生在空间观念上建立对知识的理解,从而使知识的理解不再局限和表面。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图像让知识在实际生活或实际例题中得到佐证,从而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三)是高中考题的核心内容

高中学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和挑战,图像不仅仅参与了教师的教学环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环节,更是考试测试和高考题型中的核心内容。学生可能需要从图像中去搜集整理信息,以应对选择题型和判断题型,或者需要根据文字信息在图像中完成标记等问题,图像题型的出现再一次确定了图像对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和意义。因此,在平时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开展“以图导学”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可以帮助学生疏导一类知识点可能出现的考试形式,使学生在实际考试中面对图像图形时能感到熟悉,从而帮助学生克服图形问题的恐惧。

(四)使学生了解生活的途径

地图是地理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的纽带,学生可以通过地图的学习去了解我国或其他地区的地貌特征和气候知识,从而在实际生活中加强对地理知识的思考和运用。

二、核心素养下在高中區域地理中有效开展“以图定学”教学实践的策略

(一)运用“以图导学”导入新课

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和学习内容繁多,一个有效合理的新课导入方式是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和好奇心的前提条件,在地理教学下,教师可以灵活运用“以图导学”方式,从图像层面出发,在课堂的初期为整节课堂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为例,在课堂开始前期,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在电子白板上投影我国地理环境的图片,包括全国的地理位置图、气候条件图、土地差异图、矿产资源条件、粮食作物分布等等,询问班级内有没有学生的家乡在西部地区、北部地区、南部地区和东部地区或去外省旅游之类的,请不同的同学根据电子白板上的图像谈谈自己家乡或自己去到的省份城市的位置、农作物、地区经济等信息,通过不同学生的分享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教师再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走进课本、走进知识,共同去探究地理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 孙热带雨林为例》为例,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将走进森林,在课堂前期,教师可以播放关于我国以及外国的森林分布图,请同学们谈谈森林对我们的影响、对世界的影响和对地球的影响,通过这个交流环节打开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再走进课本,带领学生共同在课本中验证之前的回答,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强化学生对森林保护概念的建设。

(二)引导学生看图解析挖掘信息

手把手的教学方式,会导致一个个的知识变成灌输式,导致学生难以对知识信息产生思考和提问。因此,教师在将学生引入课堂情境后,可以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或是教师先前准备好的与教材内容相对应的地图进行分析、探索和提问,从而在这个过程中挖掘信息并且掌握信息。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一节《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为例,在分析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图像时,教师可以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交流讨论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由于干旱所形成的景观?荒漠化的自然原因?荒漠化的人为原因?在这个过程中,使教学由教师引导变成学生自主学习,使信息查找由教师传授变成学生自主分析,这不仅仅是学生加深对知识理解的过程,更是学生形成信息搜集、分析、整合能力的关键方式。同时,在学生分享讨论后的结果时,教师应认真倾听,对错误的地方提出及时指正,对正确的地方进行及时的鼓励和表扬。

(三)实现课堂知识层面的拓展

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教师如果采用照本宣读的教学方式,不仅很难将抽象的图像知识具体化,而且很难实现课本知识的拓展和深化。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环节中,应当转变教学方法,从本章节和本课堂的内容出发,调用课外图像去充实补充所学知识的同时,保障学生的学科视野和见解。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三章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为例,此章节主要讲述了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背景、水系、矿产资源、早期开发和后果等等,在知识层面拓展中,教师可以结合我国的长江流域开发与此章节的基本内容进行对比,从而在对比中,使学生体会到区域差异对流域开发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在深入了解此章节内容的同时,了解我国的长江流域开发基本信息,使学生的课外知识和地理知识得到一定的拓展。

三、结束语

“以图导学”是地理学科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了解章节内容的渠道,也是高考以及测试中的题型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认识到“以图导学”形式对学科的意义和对学生学习的意义,从而以多样的形式使“以图导学”深入渗透学科教学。最后,本文提出的策略希望能被广大教学工作者参考。

【参考文献】

[1]彭娟.以图导学教学模式及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D].西华师范大学,2018.

[2]肖琳.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实践研究[J].成才之路,2019(35):64-65.

[3]何天艳.初中地理“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探讨[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二卷).:《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7:1015-1019.c

猜你喜欢

以图导学开展策略核心素养
“以图导学”优化初中地理教学
以图导学教学模式的实施
巧用“以图导学”,提升复习效率
“以图导学”攻克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难点
如何开展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
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开展策略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开展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